查看原文
其他

自动驾驶赛道的「小马智行」: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李芊许璧端江倩君 36氪广东 2022-12-29

“这五年来,「小马智行」积累的自动驾驶里程已超过1100万公里,相当于往返地球与月球十余次。”文 | 李芊、许璧端
编辑 | 江倩君

近两年,"自动驾驶"成为了投融资市场上的高频词。这条不断升温的赛道吸引着各种选手的加入,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创新企业,甚至连传统车企也加入了这一场自动驾驶的角逐战。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自动驾驶赛道自2016年开始进入爆发期,之后融资持续攀升,2021年相关融资高达94起,热度在整个汽车出行领域最高,披露融资金额超过435亿,同比历史最高。

资本市场火热的背后离不开政策对自动驾驶行业的支持。早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就提到要将无人驾驶作为汽车行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政策也成为了往后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们的基石。

随着自动驾驶的技术不断升级,我国的自动驾驶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工信部及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文件,从多方面规划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稳步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区域,南沙在自动驾驶上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集聚珠三角地区汽车、电子信息、智能交通等优势产业,一条完整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在南沙慢慢成型。2018年,总投资达96亿元的广州南沙自动驾驶示范区就已经开始谋划建设。2021年发布的《智能网联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建设工作方案》宣布南沙要建立国家级自动驾驶和智慧示范区,同时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展自动驾驶多场景应用。政策落地后,南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全域开放测试地区之一。

南沙提供的政策、开放的测试环境、对人才的支撑和完善的产业链也使得「小马智行」在2017年选择在南沙扎根,随后几年间和南沙一起成长。如今,南沙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无人驾驶高地;在2022年2月发布的广州市2021年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中,「小马智行」也位列其中。

独角兽「小马智行」成长史

2016年是自动驾驶在国内开始火爆的一年。资本市场的看好和汽车企业的纷纷入局,让不少人看到了自动驾驶这一行业的光明未来。2016年底成立的「小马智行」正是看中这一庞大的自动驾驶市场,于是在2017年10月正式落地广州南沙。但当时的自动驾驶领域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处于萌芽阶段。

「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表示,关于当年落地南沙,其实有非常多的考量:“对于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来说,有几个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需要有政策支持;第二,需要一个开放的测试环境;第三,需要人才的支撑;第四,产业链的完善及长期发展的考量。”而当时的南沙恰好可以满足「小马智行」的开放道路测试需求。综合考量下来,南沙成为了「小马智行」当时国内选址的最优解。

2018年,「小马智行」给自己定下了“自动驾驶车辆公开到道路上去”的目标。仅用了两个月,这一目标就顺利完成了。随着测试车队规模和测试范围的不断扩大,「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也如同火箭般上升。同年9月,「小马智行」发布了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PonyAlpha。三个月后推出了国内首个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服务——PonyPilot。PonyPilot的出现,让自动驾驶进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真正为居民提供服务。此后,「小马智行」将算法、经验复制输出到上海、北京各地,对公众开放、全无人的常态化运营。

「小马智行」的愿景是希望通过自动驾驶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便捷。因此,随着「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提升,除了在的自动驾驶出行外,「小马智行」在2019年时也开始布局的自动驾驶出行。随着疫情出现进一步加速了物流行业对作业自动化的需求,「小马智行」凭借着前期的预测数据和技术积累开始在智慧物流方面快速增长。2020年,广州市为「小马智行」颁出了广东省第一张自动驾驶卡车牌照。同时,「小马智行」也开始为领先物流企业提供自动驾驶物流运输服务,推动自动驾驶卡车实现商业化。

链网竞争
小马如何与政府相辅相成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不少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发展至L4级别(高度自动驾驶),AI、车联网、智慧物流的“自动驾驶竞赛”也来到了下半场。

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的时间线,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规模化应用。也就是说,未来2~3年在特定场景商用已经临近。

自动驾驶对出行安全要求高,场景和应用、政策与技术需要齐头并进。彭军表示,南沙政府的务实和服务意识是「小马智行」当时选择落地南沙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动驾驶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企业和政府都是“初学者”。在南沙为企业提供包容的政策时,「小马智行」也在政府制订自动驾驶车辆和车辆混行相关政策时提供了一定的实际数据支撑,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提供积累数据和管理经验。

得益于南沙的支持政策和民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五年前,「小马智行」在3.6公里的路上完成了路测;两年前,「小马智行」已经可以在南沙所有的大街小巷上做自动驾驶;而发展到今天,「小马智行」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的车队,给南沙居民提供像出租车一样的自动驾驶服务。这五年来,「小马智行」积累的自动驾驶里程已超过1100万公里,相当于往返地球与月球十次。

在人才方面,「小马智行」和南沙政府之间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南沙为「小马智行」提供了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是的政策和自动驾驶实验的环境条件,而「小马智行」也是最早一批吸引全球各地人才来南沙落地的企业之一。

过去的五年里,「小马智行」也见证了南沙的高速发展。「小马智行」落地南沙时,南沙正处于起步阶段,交通流也不如现在。而这一条件恰好给了「小马智行」逐步发展进步的机会。随着南沙交通环境的飞速发展,车流量的不断增长,也适配了「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升级。

彭军认为,正是因为和城市的共同发展进步,才促进更多的人才来到南沙和「小马智行」。

小马的愿景: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如果说自动驾驶的上半场命题是技术的试金石,那么下半场则是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比拼。

「小马智行」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是实现未来交通方式的彻底变革,提供可靠安全自动驾驶,这需要联合更多的伙伴,搭建共赢的生态。因此,「小马智行」致力于成为自动驾驶全栈架构公司,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做到完全自主。“以‘虚拟司机’技术为核心,加强和整车制造企业合作,打造真正便捷的未来出行工具,同时也将与出行平台合作,给用户带来优质的出行体验。”

今年2月,「小马智行」完成了D轮融资的首次交割,企业估值上涨了65%,达到85亿美元。彭军表示,在本轮融资加持下,「小马智行」将进一步扩大团队规模,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测试运营,提升技术实力,并全方位推进商业化落地。

产品的规模化是「小马智行」未来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量产、规模化的关键就在于产业链的成熟、技术成本的下降和自动驾驶法规的不断完善。过去五年,「小马智行」和南沙的结合正是在打造一个更加成熟、安全的技术,积累足够的预测经验。未来,「小马智行」也将继续积极与车企寻求合作,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卡车等领域。

过去的五年里,「小马智行」的发展和南沙本身是分不开的。未来,「小马智行」将利用南沙作为大湾区中心的强辐射能力,从南沙拓展到全广州,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辐射到整个大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