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选择指南,让你每天都不会是假装生活
阅读提示
汪峰《北京北京》写道:“我们在这儿欢笑,我们在这儿哭泣……我们在这儿寻找,也在这儿失去。”我们到底要不要离去?还是眷恋的奋斗着?当生活的选项摆在你面前时,如何理性抉择,这篇文章告诉你。
大城市选择指南
你的每一天都不会是假装生活
作者|郭兆凡
编辑|蓝方、廖廖
1
《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刷了屏,批评它的众多文章也刷了屏。
这篇文笔和论证质量都不出众的文章,何以成为阅读量超500万的爆款?
或许只是因为——它戳中了很多人情绪的痛点。
它说,北京人太忙,北京太大,人与人之间很难相聚,显得冷漠;外地人在北京人数众多,但真正有生活气息的还是老北京人,他们人人有“五套房”,有钱才有生活;外地人无法理解老北京的文化,而老北京人也因为城市快速发展而找不回自己的故乡;很多人在逃离,剩下的2000万,少数带着梦想,多数忙于工作,在这里假装生活。
“假装生活”,四个字,戳得你痛吗?
可能你是外地人。厌倦了拥堵、高房价、高压力和嘈杂的环境。你隐隐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却又下不了决心离开。哦,原来你只是在“假装生活”。
可能你是老北京人,怀念逐渐消失的胡同,却没有五套房让你享受生活。你可能本就生气外地人充斥着北京,快速改变着北京,现在却被误以为可以靠房子吃老本。
你的焦虑、沮丧、纠结、生气,有没有这四个字,都是你的情绪。而在这情绪之外,是很多人都面临着或者面临过的选择:要不要离开北京,以及那些北京一样庞大的城市?
什么时候你的脑子里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或许在有朋友搬离北京的时候;在连日雾霾的时候;在考虑买房或换房的时候;在挤了三趟车还没上地铁的时候;在不知道孩子能上什么学校彷徨无措的时候;在周末连着睡到中午却还是倍感疲惫的时候;在老朋友们说了要聚会却堵在路上铁定迟到的时候。
走还是留?
2
理性抉择,考量利弊。你才更可能释放自己的情绪,少些纠结和焦虑,安然的好好生活。
先说好处。
在北京生活,有很多好处。
但理性决策,还要考虑,这些好处对你有多重要,能不能在其他地方,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这些好处?
再看看坏处。
这些坏处对你会产生多大影响?可否通过其他方式,减少这些坏处的影响?
3
很多告诉你应该留在北京,或是离开的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个体的差异。
它们说城市都有城市病,而北京有无以伦比的优势;或者用个体的例子告诉你,离开后的生活有多好。
即使城市病无处不在,各自的病症和严重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某个人离开北京有了童话的结局,那结局也未必能在你身上发生。
人与人的性格、能力、实际情况不一样,想要的东西也不一样。最关键的是,在分析利弊的基础之上,了解自己,做一个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北京,以及以北京为标签的大城市,并非所有人的向往,也不是所有人的鸡肋。北京,只是变的越来越只适合某一些人。
4
在你做选择的过程中,除了理性的利弊权衡,其实往往还有更多看上去“非理性”的因素在左右你。
你害怕变动吗?
一想起要去不熟悉的地方,建立新的关系,面对新的工作,就觉得头痛。这种担心变动的心理力量很强大的。
安稳、稳定——是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的生活标准。多年养成的性格和价值观,或许很难改变;但很多人面对变化时的潜力,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大。
我在不同地方旅行,以及在国内,都见过一些能“折腾”的人。他们拥抱变化,珍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勇于尝试。过去,很多人以为能折腾的人不靠谱,现在,可能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其实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你看重面子吗?
觉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离开北京是失败和能力不足的表现,担心会遭到亲戚朋友议论。
地区资源的极大不均,或许让很多人把某些地区神话了。有能力留在北京、上海(替换成国外的大城市亦然),变成了成功的标志之一,变成了向亲戚朋友炫耀的资本。亲友同伴的言语压力确实不容小觑;但更多时候,幸福与否只有自己清楚。如果你做出了理性的决策,或许可以试着把决策的过程分享给亲友,沟通是理解的基础。又或者,你完全不必意别人的目光,因为很多时候——其实别人并没有那么在意你。
还有的人自己和家人的决策不一样,难以达成共识。我们或许能改变自己,但能不能改变别人?一家人的抉择能否一致?
如果家人间都会考虑彼此,而不止考虑自己;如果有充分的倾听、沟通和讨论,或许家庭共同决策的过程更加容易。
无论最终是去是留,经过理性思考,你都能更清楚自己为什么离开或是留下。
下一次,再有一篇引爆情绪的文章刷屏,无论是否点开它,你都可以内心平和:我知道我为什么做出这个抉择,我也知道,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从来都没有假装生活。
相关阅读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画、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