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大家都在抢房?

堵漏1.3班 C计划 2023-09-21

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课程速递最新线上线下课程、讲座、活动信息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载到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媒体转载C计划的原创文章,请联系小C,注明作者,在文首标明文章转载自C计划,文末保留C计划简介二维码,并以“阅读原文 ”的方式回链到本文。

噢,房子
为什么都在抢房子?是不是听说了很多房价分分钟涨几十万,卖家坐地涨价、毁约的故事?是不是茶余饭后、亲朋好友都在讨论早买一套房胜过奋斗五十年?是不是没房的着急买,有房的着急投资第二、第三套房?

杭州的限购令刚出,就有买房者将售楼处的门撞掉的视频。统计局的新数据,八成以上的大中城市房价都在涨。其中,厦门取代了连续20个月领涨全国的深圳,居8月份房价涨幅榜首。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方面,厦门以44.3%、合肥以40.5%、南京以38.8%分列房价同比涨幅前三位。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广州、天津和福州7个城市位列其后,涨幅均超过20%。北京链家的数据显示,仅9月26日一天链家经手的二手房成交量达到888套。这波抢房潮带来的冲击波是不是太猛了?
到底都是为什么?在这期的“魔鬼思维训练营”上,参加课程的伙伴们课前讨论就是这个话题——为什么人们都在抢房子。来看看在C计划的课堂上,我们是如何用结构化归因法,让自己想得更广,通过层层追问,想的更深吧~(注意!!!以下内容,仅仅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而不是提供答案。
分析的主体,是抢房的人。抢房的人为何会抢着抢着去买房?先看内因,再看外因。
一内因
1. 认知:认为自己应该买房
(1)功利实用层面
1)自住需求
因为有自主需求,所以要买房——无论是婚房、给老人买房、二胎政策后小房换大房——几乎所有伙伴都提到这一点。这里需要追问的是,有自住需求,就一定要买房吗?为何不可以租房?@欢 提到了租房的不确定性大。但再问为什么?@一枚 给出进一步回答:缺乏长久、正常的租房体系;可租的房子太少。还可以继续追问吗?什么是一个“正常的”租房体系?当前的租房体系距离这个“正常的”租房体系有多远?为何会出现现在的局面?
2)学区需求
不少伙伴都提到了学区房的“刚需”。为何一定要买学区房?这种需求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Shirley给出了一些特别好的分析思路:从供应层面来看,有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从需求层面来看,有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盼,对自己未尽愿望的投射,对孩子未来前途的焦虑……这里提到的每一个点,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继续打开来问,为什么?
3)投资需求
群里很多金融行业的伙伴,都把分析重点放在了这里。@白开水还以南京为例,进行了非常好的控制变量式的思考。从南京的情况来看,婚房需求没有大幅变化,学区也非本轮增长的热点,他认为最重要的变量在投资需求的变化上。大家都看到了此轮大涨中的投资需求。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一步步拆开来分析。
第一步,大家需要回答,为什么要投资。很多伙伴都给出了答案,因为要抵抗货币贬值的通膨风险。那为什么会出现贬值风险?@白开水@茜娃子 检查了M2、GDP等宏观数据作为论据;@roseda yao@jane zhou等很多伙伴都提到了四万亿投资、货币增发等因素。大家当然还可以继续追问下去,这就是另一个非常专业而重要的议题了。
第二步,回答了为什么要投资,还要再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投房子。这里又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正着说,房子是个好的投资品。第二个层面,是反着说,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了。
先看第一个层面:房子是好的投资品。为什么是好的投资?投资成本低,增长预期强。
a. 投资成本低@jane zhou@阿may@筱筱乖宝贝@宁远@Jessie等伙伴都例举了一系列证据:货币超发,银行降低房贷利率,政策降低首付比例,给民众买房加杠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政策?@茜娃子@Catherine 都谈到了实体经济的萎靡,银行进一步收紧对实体企业的放贷,资金源源不断进入房地产。继续问为什么呢?有伙伴提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还可以再继续追问下去吗?
b. 增长预期强购房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期?先看纵向的历史表现。再看横向的国际对比。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供需双方。好几个伙伴都提到,中国的房价除了局部短时的波动,从1998年房改至今,一直持猛涨趋势。@Catherine提到,房地产还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周期,人们不知道下跌的厉害;横向对比,中国一线城市和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房价并不高。这样的经验,足以支持人们的预判吗?例如@Catherine就提到,人们在横向对比房价时,就忽略了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医疗、社会保障、养老等因素。大家可以对这样的历史对比、国际对比,提出什么样的质疑和挑战?我们再说供需双方。需求一端,首先是城镇化带来稳定的房产需求。@茜娃子强调领涨城市人口净流入,经济面比较好;@赵晓磊也提到此轮城镇化背后的政府引导因素,加速城镇化发展。供应一端,很多伙伴都提到了现行的土地财政模式、土地供应模式(@茜娃子@徐宁),不仅限制土地的供应,也捆绑了地方政府和执政党的利益(@白开水)。再问为什么?这种财政模式和土地垄断,是如何形成的呢?
说完第一个层面,我们再看第二个层面——倒着说,现在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方式了(@jane zhou@阿may@索菲小熊等伙伴)。一方面,是人们的主观认知。如@赵晓磊提到,普通人的理财知识匮乏,理财渠道单一。另一方面,是客观上其他投资品的表现。@Larry说实业越来越难赚到钱,@筱筱乖宝贝讲到股灾,  @茜娃子@Lisa等都提到,在实体经济萎靡的情况下,商品房作为一种投资品,收益和流动性高于股票、黄金、储蓄、外汇等常规的资本渠道。@白开水进一步还对文玩黄花梨甚至宣纸、外汇、黄金都进行了考察。为什么会这样?@欢提到这种金融市场的不成熟,金融衍生工具单一。那金融市场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障碍来自哪里?
(2)审美偏好方面
很多伙伴都提到了,房子对于中国人的特殊含义。有房才有家,成家才立业。@诺姑娘还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自己被逼迫买房的故事。为什么房子对中国人这么重要?@judy zhai 提到了国家政策,大量的社会公共服务都是与自有住房之上的户籍相绑定。制度,影响了人们的观念。@生生提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是不是都还可以再继续追问?
(3)伦理价值的层面
还有一些伙伴将“应该买房”上升到了价值层面。@CJ 提出,有房=多金=体面尊贵的被赞的生活——背后其实是一种整齐划一的价值观念。那,为什么?究竟什么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念呢?@潘程程和@欢也提到,房子代表了一种对安全、稳定的心理追求。@诺姑娘则分享了另一种对买房的价值判断,获得此种安全稳定的对价,可能是当下的幸福度和生活质量。@潘程程提到,有的人相信现在辛苦打拼,可以换来更好的未来;而有的人却不会放弃眼前的生活品质,满足于当下。不同的价值观,会影响以及会怎样影响我们在此轮买房潮中的态度和行为?
2. 意愿:有强烈的购房意愿
说完认知——认为应该买房,再看抢房者的第二个方面,买房的意愿或者说心理状态。大家提到了三种心态:
(1)从众
大家都在买,我也买(@roseda yao@阿may@索菲小熊),也就是@Rebecca分析的羊群效应。这种从众心态从何而来?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习惯了以集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那又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2)攀比
@潘程程还提到了人们的攀比心态。为什么要攀比?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处于低自尊自信的状态?攀比所获得的虚荣心、成就感、自我认知的提升,为什么对有的人而言如此重要?社会文化,家庭教育,个人的认知和经历,对于形成此种心态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3)恐慌
@索菲小熊将这种恐慌总结为缘于信息的不对称。@roseda yao@阿may@Jessie@索菲小熊都提到政策信息的不对称——人们担心政策变更,如突然出台限购政策,导致未来买不到房。还有很多伙伴都提到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房地产商、中介搞饥饿营销,媒体推波助澜,人们买涨不买跌,总是担心未来会更买不到房。

这些信息的不对称是如何产生的?

另一方面,买不到房又怎样?人们担心的究竟是什么?安全感来自哪里?是什么决定和影响着我们的安全感?


3. 能力:具有一定的资产能力
认为该买房,有强烈的意愿买房——还得有买房的能力。(@宁远@情书@徐宁)@欢 查验了10年来社平工资的涨幅;@Raymond也谈了毕业工作五年以上,薪资中上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是此轮购房主力;@情书分析了贪腐的因素,在购房潮中推波助澜;@赵晓磊则提到了中产及高净值人群增加。
二外因
谈完内因,我们再来看外因。其实每一个内因,一旦追问,必然都会和外因密切联系。
1. 家庭环境
@shirley提到婆婆效应:很多家有男孩的家庭,为缓解以后儿子结婚买房的压力,提前囤房。为何是男孩买房?是不是要继续追问社会性别的问题?
2. 人际环境:同侪压力
@Jessie提到亲朋好友的舆论,如我们在内因部分提到的“攀比”心理。继续问为什么。这种同侪压力、舆论压力,如何传导影响到我们个人的决策的呢?
3. 市场环境:供应的稀缺
内因比较多的在分析“需求”,外因这里,就可以更多的分析供应。供应真的稀缺吗?

(1)土地供应的稀缺


在前面分析已经提到,中国的土地政策下,土地是稀缺品,而且短期来看土地政策没有根本改革的动向。

(2)中介、房地产商与媒体的煽动、造势


这点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也已涉及。@情书还特别截屏了一个中介的朋友圈。正如前面的提问,信息的扭曲缘何产生,又该如何解决?
4. 政策环境
上面的每一层分析,一旦追问,都会涉及政策问题。如果要做一个总结,伙伴们在前面谈到的各种政策问题,大致有几下两点:

(1)刺激需求


-货币、贷款政策;-限购政策刺激临时性的购房浪潮;-缺乏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分流中低人群的需求(@Lisa)。

(2)制造供应稀缺


-土地政策-学区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如@范新提到的,北京政府东迁;成都划归西部唯一一个核心城市……所有这些政策问题,也都值得我们追问为什么。政策意图为何?目标是否有问题,制度设计是否有问题,执行是否有问题,等等。

所有的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画出一张树状图(点击可放大):




这张图,会帮助我们将复杂问题的思考更有条理的层层递进,帮助我们寻找到追问的线索与方向。


想加入到这样的讨论中?想学会这样结构化分析问题的方式?想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欢迎你,加入到C计划最新的课程中。(戳下方二维码或“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更多)

期待认识每一个渴望学习和自我成长的你。

正在报名!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报名表

大脑加速器10月25日起,三周时间,区分观点与事实,学习论证基本常识。(了解详情请戳“阅读原文”

PlanC-Edu Civic EducationCritical Thinking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或许你还想了解更多批判性思维八要素结构化归因公民教育婚姻的意义社会创新
思辨 X 赋能 X 改变Change your mi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