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00万目睹家暴儿童:如何走出阴影 | C讲坛

C计划团队 C计划 2021-07-28

C讲坛

No. 32

写在前面

下周六(11月17日)下午2点,资深法治记者张倩与你分享目睹家暴儿童的故事。


“我今年20岁,是十几年家暴的见证者同样也是受害者。幼儿园的记忆,是父母又一次半夜吵架,他把一碗热的麻辣粉还是米线倒扣在我妈头上。小学二年级,回家看到地上的血迹,揪下来的头发,是我童年抹不去的阴影。小学四年级就想过自杀,但总的来说还是个想得开的人。……”

“小时候看我爸仗着我妈对他的爱一而再再而三得寸进尺,一开始吵吵架,后来严重到当我的面打我妈,仗着酒气拿刀想要砍我妈……”

“我妈一直被我爸家暴,连我四个舅舅都没见管过,就是过年我妈割腕了,他们来找我爸算账,没用。后来变本加厉,前几天我弟弟和我爸打起来,就是因为我爸一直骂我妈。……”



在一篇名为《9000万目睹家暴儿童:苦海中溺水的无助群体》的报道下,曾经同样遭受或目睹过家暴的人,争相诉说着他们的伤痛。

这篇在多个平台传播超过10万+的文章,讲述了一个个让人心碎的故事:


12岁的男孩格图,亲眼目睹了父亲向母亲的施暴。因为母亲与同事聚餐晚归,一直疑心妻子有外遇的父亲,在自家轿车里殴打妻子四五十分钟。躲在暗处的格图,看到了施暴的全过程。第二天,母亲因为“头部多次受到钝性外力作用致颅内出血”而死亡。格图的生活就此被仇恨笼罩。他发誓要杀了父亲,为母亲复仇,始终陷在情绪的低谷之中。


14岁的小径,则因目睹家暴而变得叛逆不羁。因为不堪忍受丈夫的酒后暴力,小径母亲多次提出离婚无果。心怀不满的父亲,在母亲工作的超市向她泼去汽油并点燃,母亲因此严重烧伤毁容。小径在初二弃学,在家人的帮助下转入职高,但又与同学互殴,最终成为街头少年。



全国妇联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按每个家庭平均一个孩子计算,中国有约9000万的孩子亲眼目睹过亲人间的施暴过程。


而目睹家暴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并不比直接被家暴带来的伤害轻。他们陷入短期或长期的痛苦、抑郁,一些人可能存在暴力传承、负面情绪迁延。童年的创伤,成为一生的重负。


“如果有家暴庇护所,孩子和妈妈就可以逃脱施暴人的控制;如果有父母教育中心,夫妻、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父母就可以同时接受帮助;如果有儿童心理干预中心,孩子就可以随时倾诉;如果有危机家庭访问制度,就会有社工对’上榜’家庭实施监控;如果有戒酒疗愈中心,就可以帮助一些施暴人控制酒瘾、改善行为……”这一系列报道的作者、长期追踪目睹家暴儿童遭遇的记者张倩,更关注这些人间悲剧背后可能的制度建设——我们的社会、政府究竟可以做些什么,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这些孩子得到安慰


张倩老师是国内法制报道的“老前辈”。她曾任《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资深记者,也曾在高校任教十年。从业近三十年间,她深入报道无数人间悲欢,更在推动个案的过程中,参与制度倡导、推进法治建设。


在2000年,她用大篇幅报道倡导见义勇为立法;2004年,她因为十余版倡导法律援助制度的报道,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她长期调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被性侵的问题,参与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倡导、呼吁修改“强奸罪”构成要件。


张倩老师用她的报道和行动,向我们展示着社会力量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公共议题的推进和制度建设



在这一期的C讲坛上,张倩老师将为我们讲述目睹家暴儿童的创伤故事这些孩子经历过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而我们又可以以哪些不同的社会角色,为他们做些什么。


11月17日下午2:00,北京东四共享际,期待你的到来。


讲者简介

 



张倩,前《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资深记者。曾任高校教师10年。长期从事政法题材报道、社会新闻报道、人物采写报道。


参与方式


时间:11月17日(周六)下午2:00

地点:北京东四·共享际

推荐线路:北京二环里东四九条胡同内,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C口出,东四九条胡同西口向东50米


现场参与方式:

想来现场交流的朋友

请长摁识别下方二维码或阅读原文报名,现场席位有限,届时将签到入场~



线上参与方式:

无法到现场,观看直播的朋友

如果你想参与交流互动,请关注公众号:C计划 (PlanC-Edu)

讲座当天,我们会通过公众号发送现场直播链接或添加微信:sany3E,找小王子拉你们进线上直播交流群。


主办方

C计划

(微信ID:PlanC-Edu)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三一基金会

C讲坛联合举办方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Sany Foundation,简称三一基金会) 于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三一基金会以推动科学公益为使命,在理论研究、行动支持和公共倡导三个领域开展项目,致力于建构和推广“科学公益”理论体系、支持专业有效的公益实践行动、培养和提升公众意识,以期提升公益效能,推动中国公益的科学发展,共建充满活力、善意和信任的社会。

还想和你分享

最新课程与活动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的签约作者。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