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侮辱国旗、同行相欺、背后有金主?| 大家来找茬 No.3

C计划团队 C计划 2021-07-28

大家来找茬

No.3 第三期

写在前面

第三期的“大家来找茬”,我们跟大家一起回顾了苏州马拉松国旗事件。

在11月18日的太湖马拉松比赛中,两位志愿者前后在最后冲刺阶段向运动员何引丽递出国旗,但何引丽接到国旗后不久国旗便掉落在地。有人质疑何引丽扔掉国旗就是不爱国,有人质疑质疑者动机不良,有人认为志愿者背后有可疑势力。怎么分析这些典型言论?


最佳评论


我们在后台的留言中,精选了16条与大家分享。

经过团队的讨论,选出了本期的最佳留言(恭喜周翠芳童鞋!请后台留言地址,C计划团队将赠送一本批判性思维相关的书籍给您!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大家来找茬第四期):



C计划观点


要判断一个观点有没有道理,关键在于论证质量。为了论证ta的观点,作者提供的理由是否真实可信,理由与结论是否相关,从理由推导到结论是否充分。

具体来看看这次争论中的三种言论:


A “没有任何理由扔掉国旗!”



“扔国旗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不是脑残粉们撕咬就可以洗白!”“运动员国旗都不要,不配当中国人,滚出中国!”——这类评论根本不是在论证,只是表达一种观点和情绪。

那这种情绪背后,究竟有什么理由在支撑呢?


在遭到质疑后,何引丽很快澄清,她不是故意扔掉国旗。而是国旗全部湿透,处于最后冲刺阶段的她胳膊僵硬,摆臂时将国旗甩了出去。

一些质疑者因此纠结国旗究竟是何引丽“故意扔的”还是“不慎甩出”,甚至根据视频反复分析。但在另一些质疑者的逻辑里,无论是故意扔掉国旗,还是不慎掉落却不捡起国旗,都是对国旗的侮辱。而对国旗的侮辱,就是对国家尊严的侮辱,这是难以让人容忍的行为。

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称作“侮辱国旗”?

我们不妨看看法律是怎么说的。在对“侮辱国旗罪”《国旗法》的界定里,侮辱国旗须是在“公共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而更重要的,是要有侮辱国旗的主观意愿,即其行为是以侮辱国旗为目的,而不是无意为之。

面对全心全意在比赛最后阶段冲刺的马拉松运动员,非要根据国旗掉落的后果认定她有侮辱国旗的意愿,显然是一种牵强的道德绑架


在这一类的质疑中,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的意思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当一个事物具有新的特征时,推断另一个事物也应有该特征。一个充分的类比,需要两个事物之间有足够多的相似性,且不能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图上的言论如果翻译成类比论证的格式,是这样的:


理由1(假设)国旗护卫队正步走和马拉松比赛是一样的

理由2国旗护卫队正步走不会踏过国旗,要弯腰拾起地上游客遗漏的小红旗

结论:参加马拉松比赛时也不应踏过国旗,应该拾起地上的国旗


而这显然是一个荒谬的类比:国旗护卫队正步走和马拉松比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前者是具有国家象征的礼仪,后者是竞技比赛。用这样的类比指责何引丽,是不充分的前者是具有国家象征的礼仪,后者是竞技比赛。国旗护卫队的工作核心内容就是展示对国旗的礼仪尊重,而马拉松运动员的重心是要赢得比赛,只要没有故意侮辱国旗,不应用对国旗护卫队的要求来苛责比赛中的运动员


B 攻击同行,动机可疑


在指责何引丽扔掉国旗不爱国的声浪中,领头者是何引丽的“同行”——同为马拉松运动员的魏静。

很快,魏静的质疑也遭到质疑。魏静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要就事论事的看。如果认为魏静没有道理、观点没有价值,需要说理。

而大量对魏静的质疑,都基于她的身份


因为魏静本身也是马拉松运动员,一些网友基于同行的身份,认定魏静发微博是嫉妒何引丽、想要陷害何引丽。

想要建立这一逻辑,背后有一个假设:同行都是冤家,同行之间都是相互嫉妒、敌对的竞争关系。


理由1魏静和何引丽是同行

理由2(假设)同行是冤家,相互嫉妒陷害

结论魏静将何引丽视作冤家,嫉妒陷害何引丽


这一假设是非常脆弱的。有相互嫉妒陷害的同行,也有英雄相惜的同行。默认所有同行都是冤家,这是一种不当预设。

对此,魏静也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应:“我和她无怨无仇、没有任何过节。而且我跑马拉松是业余爱好,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我跟她是没法比的。”[1]


不过,网友们又找到了另外的、试图证明两人有利益冲突的证据:魏静曾是运动营养公司康比特“精英跑团”的负责人,何引丽曾参加过康比特经营跑团的活动,后签约特步。一些网友据此推断,魏静发微博是想要“报复”签约竞争对手的何引丽。

关于这种说法,魏静澄清:“我和康比特早已经不存在合作关系。何引丽在2017年6月份参加过一次康比特的兰马精英团,但从来没有和康比特有过签约关系,之后也没有再合作过。后来她签约其他品牌,我们也一直保持互粉关系,有时会互相评论。所以我们之间,也不涉及任何其他利益关系。”[2]

即便魏静和何引丽之间确实存在利益冲突,即便魏静确实有“报复”的动机,但能否据此认为魏静对何引丽的质疑是不可靠的?


当说话人作为“证人”,去提供实然层面的判断——即证实某一件事实际上是怎样,利益冲突往往是人们考虑问题的重要因素。如果当事人背后有利益冲突,ta很可能作出有偏向的陈述。在缺乏其他可以帮助判断的信息时,人们需要对利益冲突保持警惕,相信那些更加中立的信息提供者。例如,接受可乐公司资助的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可乐促进健康[3],因为研究缺乏中立性,其结论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但在事实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当事人在应然层面发表一个观点时——例如是否应该扔国旗、国旗掉落后是否应该捡起国旗,动机的重要性则被大大削弱。当事人确实可能出于利益冲突,有动机发表一个具有偏向性的观点,但这个观点有道理与否,人们可以基于事实信息,分析ta发言的内容质量、论证是否有理。在这个时候,动机就不再那么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纠缠魏静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不如就事论事判断她的观点是否有理。


C 志愿者背后有可疑势力

“主办方和黑人背后的组织,都是黑人摘金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安排志愿者去干扰。”

持该观点的网友并没有提供任何的证据证明志愿者和黑人背后的组织之间有联系。这类言论是典型的“阴谋论”

“阴谋论”往往沿袭一种倒推的思维模式


理由1:如果志愿者有阴谋,她会去干扰选手。

理由2:志愿者干扰选手了。

结论:所以背后有阴谋。


发现了吗?这样的论证,充满逻辑错误。p(如果志愿者有阴谋)推出q(她会去干扰选手),我们可以从非q(如果她没有干扰选手)推出非p(背后就没有阴谋),但不能从q(如果她干扰了选手)直接倒推出p(背后就有阴谋)。

志愿者干扰选手,完全可能是因为无心之失,可能是主办方安排的过错。忽略其他可能的原因进行臆想,阴谋论也是典型的论证不充分

万维钢[4]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所有阴谋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就是不承认巧合,不承认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认为一切的背后都是有联系,都有目的。”我们在生活中要破除阴谋论,就需要去把握理由和结论相关性,去寻找更接近真相的客观事实。这些都需要坚持不懈训练批判性思维哦。



参考信息来源:


[1][2]新京报,“扔”国旗质疑者魏静:“我也是被舆论道德绑架的那个人",http://www.sohu.com/a/276725575_375839?_f=index_pagerecom_18

[3]纽约时报中文网,可口可乐给肥胖开出的“药方”, https://cn.nytimes.com/readers-translation/20150916/c16coke-reader/

[4]万维钢,自热的阴谋论和不自然的科学思维,https://zhuanlan.zhihu.com/p/19721441



作者:蓝方 王茜 屈玉婵

编辑:蓝方

排版:刘艺

推荐阅读

最新课程与活动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的签约作者。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