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通过读一本书,帮孩子理清思路、快速搭建写作框架?

C计划 2023-12-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计划思辨教育 Author C计划团队

“书中的家庭太惨了,有这么一个爱捣蛋的儿子。这本书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读完《捣蛋鬼日记》,一个孩子写道。


也有孩子持相反意见:“我觉得他是一个十足的男子汉,为什么他会被爸爸揍?”“我感觉加尼诺的童年好快乐啊!他的遭遇是一个正常孩子的遭遇,充分描写了我们的童年。”


看到第二种意见的家长,可能在颤抖了……


《捣蛋鬼日记》是一部意大利经典儿童文学著作。1908年出版以来,影响力经久不衰,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剧。主人公是一位9岁的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这本书记载了他在半年时间里如何把家里和学校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毁掉了他姐夫的政治声誉和前途的故事。




在上学年C计划的思辨阅读课上,我们用两次课的时间讨论了这本书。上完课,孩子还提交了作文,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详细批改


有家长告诉我们,感觉孩子这次作文思路清晰了不少;还有家长反馈,孩子更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交流了;还有家长说,自己得到了很好的育儿指导

​​



读文本,可以到怎样的广度和深度?


孩子们自己读书,只看到了表面的情节,比如:主角加尼诺是个“熊孩子”,给家人带来很多麻烦,经常被爸爸打。


进一步评论时,有些孩子觉得故事很搞笑;有些觉得加尼诺很厉害,甚至还可能模仿他调皮捣蛋;还有的孩子直接“扣帽子”,觉得加尼诺脑子有问题。

C计划导师叶明欣和孩子们一起,将这本书的文本挖掘到了新的深度。



比如,加尼诺的多次“捣蛋”,都针对姐夫马拉利。最严重的一次是,马拉利没有得到去世叔叔的遗产,非常失望、生气。加尼诺看到报纸上宣传他主动拒绝遗产,并且没有宗教信仰,觉得与事实不符,就去找报纸说明真相,结果导致马拉利竞选失败。


这个情节,孩子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叶老师先向大家讲解了时代背景:当时意大利党派斗争激烈。意大利社会党反对特权、反对遗产制度,还主张不信宗教。马拉利是社会党的候选人,要打造这样的形象。因此,加尼诺的澄清反而毁了他的前途。而这种戏剧性的反差,恰恰讽刺了成人社会的一些虚伪现象。



这本书的主要情节,就是加尼诺的多次“捣蛋”行为。他为什么这样,让大家这么头疼?他是故意对大家使坏吗?


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了加尼诺几次行为的动机和结果。孩子们发现,加尼诺很多“捣蛋”行为,都是出于好心,是好心办了坏事。


叶老师总结:我们不能只看动机,还要看结果。动机好,可能办坏事;动机坏,也可能办好事。



做一件事,动机是好的就行了吗?


哪怕闯了大祸,加尼诺也总是认为自己动机好就行了,但真是这样吗?


“我不同意。动机好,不一定事情的效果就是好的。比如有个小孩想扶老太太过马路,可是手一滑,老太太摔倒了,就是好心办坏事。”一个孩子回答。


“不能简单根据动机来判断结果,也要防止只根据结果就粗暴倒推动机,认为坏事背后一定有坏心眼。”叶老师告诉孩子们。


道理说起来简单,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和成年人都经常觉得:自己动机好,就不用为坏结果负责;对方行为的结果坏,就不用考虑动机,只管斥责就行了。孩子和父母、老师、同学的许多矛盾,正是由此而来。


如果孩子没有掌握对动机和结果的分析方法,对今后的人际关系有很不利的影响。


我们通过强化练习,用孩子熟悉的场景,锻炼孩子们使用行为-动机-结果的分析模型。


比如,班上文学社社长大牛没有邀请小明加入,小明认为这是因为大牛对自己有意见。小明这样对吗?为什么?叶老师把问题拆解为有三个步骤的框架,请一位孩子来填空。


孩子们发现,小明犯了“倒推动机”的错误。“他没有邀请小明,也可能是因为小明不适合加入。”一个孩子说。



另一个例子是:小明要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他说自己一定能拿好名次,因为自己特别爱校,要为校争光。小明这句话有问题吗?


在叶老师引导下,孩子们对这一表述做了拆解、分析。他们发现,爱校是动机,拿好名次是后果,因此“爱校”并不一定能导致“拿好名次”。


那么,要怎样才能拿好名次呢?


孩子们回答:“多练习,多锻炼身体。”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熊孩子”?


“明天是妈妈生日,我要给妈妈做蛋糕。结果到了快睡觉时间才想起来:哎呀作业没有写!唉,被妈妈说了一顿。”在课堂上,叶老师讲了一个孩子的经历。


不会预判一个行为的后果,做事情不过脑子,凭着一股好心、热情做事。这是加尼诺多次捣蛋行为的原因,也是很多孩子成长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而预判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升。


“晚上要写作业,还要给妈妈做蛋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叶老师提问。


“先把作业做完,再去做蛋糕。”一个孩子说。


“如果做完作业,就该去睡觉啦,怎么办?”叶老师继续问。


孩子想了想:“那我在学校先把作业做完。”


叶老师总结:“对,可以提前预判两件事的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加尼诺的捣蛋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是很多孩子成长中都会出现的问题。除了没有或无力预判行为的后果,还经常包括:


明知行为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但心存侥幸;


因为没有同理心,而去做伤害别人的事。



课上,孩子们抢着发言,回忆自己生活中好心办坏事的经历,并在老师引导下思考为什么发生这个结果,下一次如何避免。


讨论到这一步,写作文不再是难事


经过两次课程的分析、思考,孩子们理清了思路,一篇叙事作文的框架也基本成型了。比如,一个孩子回忆收拾桌子误扔别人重要笔记的经过,搭建出这样的框架后,稍加整理就会是一篇好作文。


最后,孩子们提交了作文,记录自己好心办坏事的经历,或者一件倒霉的事。有不少作文让我们惊喜。比如枨乐同学的这一篇:



每一篇作文,C计划导师都会给出一对一的详细评点。



我们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过程,快速提高的不只是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还包括知识面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与人相处的能力……


向左滑动查看


(课程内容版权归属于C计划,侵权必究。)


我们的秋季课学位正在开放中。希望用一本本好书,一场场精彩的课堂讨论,和一篇篇习作,帮助孩子巩固思维训练,独立思考、理性交流、立足社会!

      点击下图报名,立享早鸟价!👇

 最高立省240元,倒计时1周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 与美国写作老师谈写作(干货满满,建议收藏)▷ “妈妈,我不会写”,这三个思维方法让孩子彻底爱上写作▷ 孩子读书不少却没效果?这4点是关键
    点在看 不焦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