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经济升温,谨慎交易防风险|参阅第5期
图片数据出处|《人民日报》2020年07月21日
近年来,三四线城市消费需求爆发,交易闲置物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二手电商正在发展成为平台经济中一支快速崛起的力量。
过去, 二手就意味着“贬值”, 而目前这种意识正在发生转变, 低碳生活、环保等观念和二手商品交易的“再创造价值”模式不谋而合, 已逐渐开始进入大众消费者的生活中。
今年,二手电商交易量再现小高峰,各平台618销售额再创记录,毕业季跳骚市场搬到线上,越来越多小年轻学会“断舍离”,也学会了“捡便宜”。
我们也注意到,由于行业发展过快,部分平台出现不合规交易、诈骗现象、售卖假货等乱象。未来,在用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相关平台还需提升运营水平,让买卖双方交易更安心、交流更舒心。
专
题
目
录
一、闲置经济,不起眼的大生意
1、“断舍离”诉求上升
2、左手社交右手电商 闲置经济渐入佳境
3、年轻人成为闲置交易主力军
二、闲置经济升温背后,乱象悄然滋生
1、买卖交易不见面,商品偶有以次充好
2、部分二手交易平台成“假劣货集市”
三、乱象背后是平台监管不力、营销不当、保障不足
1、平台监管被轻松绕开
2、为收费姑息怂恿售假
3、消费者难以切实维权
四、专家建议:多措并举 加强监管
1、平台要完善真伪认证、质量检测等管理措施
2、用户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3、亟待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一、闲置经济,不起眼的大生意
商业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重新配置。 此前“共享经济”被大家耳熟能详,其实闲置物品交易才是真正的共享,这门经济做好了,不仅对买卖双方对平台利好,对社会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再利用都是利好。 “断舍离”诉求上升
“买买买”之后不喜欢了或是用不着了,闲置的物件怎么办?二手电商市场的崛起,很好释放了大家处理闲置物品的热情,闲置物品的转卖也成就了一门新兴的经济。 其实,物品闲置现象一直存在,在每个家庭里都不可避免。时至今日,网购便利程度提升,刺激了消费者“买买买”的冲动,商品迭代速度加快以及人们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大家早已经不像老一辈那样“缝缝补补又三年”,不断买新也带来一次次愉悦的购物体验。这些变化都会导致消费者买了很多可有可无甚至是不该买的东西,物品闲置现象快速加剧。 闲置的物品扔掉可惜,放着又占空间,如何“断舍离”也成为一种烦恼。把闲置物品转卖,既果断解决了“断舍离”的纠结,还把因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对于我们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出路了。 把闲置物品变现这种主观诉求一直都在,以往年代久远的寄卖商店或调剂品商店,再到前些年一些社区自发组织的后备厢跳蚤市场活动,这些都是在给闲置物品找出路。如今,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切入,二手电商平台为闲置物品买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不仅信息发布和物品交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且加速了供需双方的需求匹配。还有,平台第三方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买卖双方交易实现了信任的担保,闲置物品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升。
左手社交右手电商 闲置经济渐入佳境 “一开始出于好奇,就把一套不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挂’到了网上。很快就有买家来联系,双方协商好价格之后又通过物流公司发货,后续很顺利。”在辽宁工作的小姜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卖出60多件物品了。近年来,像小姜这样尝试二手交易平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以闲鱼、转转等为代表的一批在线二手交易平台快速发展。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二手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596.9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3.2%。 “随着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等观念深入人心,不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与二手交易平台倡导的‘再创造价值’理念不谋而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分析,相比于传统交易方式,二手交易平台使用者可同时拥有买家和卖家双重身份,交易对象更加多样化、交易体验更加社交化。 “希望您能感受到我最真诚的祝福。”今年4月,家住湖北武汉的张先生通过闲鱼平台找到一名厦门的卖家,为孩子购置了一台电子琴玩具。收货时他发现,对方不仅寄来了电子琴玩具,还有书包、零食等物品。卖家还在一并寄来的信中表达了对张先生一家的祝福。这一暖闻让不少网友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塞了口罩给买家,希望大家健健康康”“我也收到过写着‘加油’的卡片”…… 闲置经济找到了在线的新空间,按照现有的消费活力和购买趋势看,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物品闲置的现象只会加重不会缓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不断释放出来的“闲置力”让闲置经济市场潜力巨大。 年轻人成为闲置交易主力军 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各类产品的市场交易愈发活跃,闲置物品的交易也成了市场流通当中重要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90后”甚至“00后”在闲置交易方面逐渐成为生力军,这些在人们印象中花钱大手大脚的年轻人其实更“会过”。 ——二手货隐藏价值更诱人 在传统印象中,人们购买二手物品是因为便宜,如今,买家则更关心二手货的隐藏价值或附加价值。“我打算买点成色好的二手实木家具,既环保又有年代感”家住河西区的韩玉告诉记者,她的新家是美式复古风装修,二手实木家具很符合整体风格,而且相比很多新家具,甲醛和油漆味儿也会更少一些。对此,国内某大型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平台仅同城交易家具就达到了37万件、汽车9万辆、电动车4.7万辆,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超7万台。调查显示,年轻人愿意通过二手平台淘一个更划算的“家”,他们愿意选择二手家具和家居用品的理由主要是价格实惠,同时二手家具少油漆味儿、少甲醛。 此外,平台数据还显示,近期至少有300个用户发布了“单耳”耳机等类似的信息,作为一对无线耳机,不小心弄丢一只就会令人陷入尴尬,不买新的没法使用,买了新的就会浪费掉剩下的一只。在闲置网站卖掉剩下的一只,或是收一只丢掉的同款,完美解决了尴尬。 ——年轻人更爱闲置经济 随着电商的下沉,原本边缘化的二手闲置交易市场正逐渐成熟,它也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古玩店、旧货店转化成全品类的交易。 根据二手平台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二手平台回收旧衣物约34851吨、图书740多万本、手机225万余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二手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596.9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3.2%。 这其中,“90后”“00后”的年轻人其实更加偏爱闲置交易,今年闲置平台15岁至18岁用户暴增207%,从交易数据来看,每100个人买新手机,就会有3人选择“以旧换新”,其中超半数是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在近期的618促销开始后,仅6月1日一天,手机类和数码类“以旧换新”就同比增长4倍和5倍。 拥抱新品但也不避讳“二手”,这是如今年轻消费者愿意展现的消费哲学,而在电商成熟的今天,线上的闲置交易也成为国内互联网循环经济当中重要的一环。 由此,闲置经济大有可为。当然,新兴市场、新兴模式背后也一定会存在需要不断优化完善的地方,做好闲置经济也需要不断去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闲置升温背后,乱象悄然滋生
因为既能“回血”又能省钱,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在疫情期间活跃度大增。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上有卖家公然出售过期食品、假酒假包、盗版网课、网游礼包码等物品,还有卖家违反平台规定和相关法规售卖防疫物资,部分工作人员甚至为发展平台“付费会员”姑息怂恿售假行为。 买卖交易不见面,商品偶有以次充好 在上海工作的刘小姐之前曾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购入了一台二手相机。“结果相机到手后无法开机,卖家说忘寄电池了,但让我先确认收货。”然而,刘小姐确认收货后却没等到卖家的后续消息。“找专业人士检查了一下,才知道相机进过水,镜头和机身都已损坏。” “交易的闲置物品多为使用过的商品,相关凭证、证书缺失情况普遍存在,买家很难辨别有意以次充好的卖家。”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说,二手交易平台既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是交易平台经营者,有责任在页面明显位置提示消费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蒙慧欣表示,目前大部分用户按照流程注册后就可以发布闲置物品售卖信息,由于个别平台合规审查不严,给一些故意售假、以次充好的“二手骗局”提供了空间。 平台履责不严,“买”“卖”都糟心。今年毕业的小郑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转卖部分衣物、化妆品等。“有买家‘拍’下了一个标价300元的包,收货后却坚称有质量问题,要求我退100元。”小郑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留存购买凭证,加上无暇和对方纠缠,最后协商退给了买家60元。 “二手平台上的卖家并非具有正规资质的商家,售卖物件也多为使用后的物品或非标准产品,因此定价更低廉、灵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认为,这构成了平台优势,也埋下了隐患。 去年11月,江苏常州武进区警方成功抓获一个冒充二手平台、制作虚假链接实施网络诈骗的团伙。专家指出,二手交易以不见面交易为主,建议买家尽量避免在收到物件前支付或通过本二手交易平台外的支付方式支付。 部分二手交易平台成“假劣货集市” 记者发现,部分二手交易平台上各类假货花样繁多。 在闲鱼平台,一名卖家向记者表示,一箱第七代五粮液白酒仅售100多元。当被记者问及酒是否为正品时,卖家称“要正品去别家”。还有卖家售卖1985年产五粮液白酒,称“58元每瓶,整箱包邮,单瓶可发”,并向记者保证“东西如图,这个放心”。某知名白酒品牌代理商告诉记者,当前一瓶1985年产五粮液白酒的正常价格为5000至10000元不等,记者以100多元所买的2瓶此款白酒属假无疑。 在转转平台,有“飞天茅台”白酒每瓶仅售300元,卖家告诉记者该商品为“高仿酒,非正品”。 还有卖家出售过期奶粉、过期零食等。记者在转转平台见有卖家批量销售过期婴儿奶粉,0-6个月婴儿1段过期奶粉50元桶,12-36个月幼儿3段过期奶粉20元一桶,已有成交记录。 盗版网课、网游礼包码等也被大量交易。记者在闲鱼平台看到,VIPKID少儿英语等多款热门课程均被录制下来低价批量转售。在转转平台上,本该以游戏内抽取方式获得为主的QQ飞车手游等款游戏礼包码,被以35至50元一份价格出售,记者发现,有卖家日均出货量在数十份至百余份之间。 疫情期间,多家二手交易平台规定,禁止在本平台发布出售和求购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信息。但记者发现,此类信息和交易仍存在。有的出售信息标注“工厂直销”“量大从优”“库存处理”等字样,有的链接则跳转到淘宝购买页面。另外如熔喷布、口罩绳、口罩机配件、口罩机图纸等商品卖家均未出示或提供相关商品质量、资质证明文件,“三无”产品不少。 此外,还有卖家在二手平台上转卖正品商品的空瓶、包装盒、手提袋等。空品牌奶粉罐、高档眼霜空瓶、名酒空瓶空盒……记者发现,这些因被列为制售假高风险商品而原本被禁止交易的物品,却在平台上炙手可热。
三、乱象背后是平台监管不力、营销不当、保障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乱象背后是监管不力、营销不当、保障不足等原因。 平台监管被轻松绕开 据记者梳理,闲鱼、转转等平台均对商品发布禁区有所规定,如:药品、医疗器械等禁止发布;食品等需要资质准入的信息,包括婴幼儿类食品、奶粉、保健品等严禁发布;禁止发布及交易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物品;禁止发布制售假货、高风险商品等,且出售过期食品、假货劣货等行为同时也被相关法律法规所严格禁止,但相关物品仍被公然交易。 闲鱼卖家小孙告诉记者,她在平台上发布的商品并未经过严格审核,“能否遇上好卖家,全靠买家眼力和运气。”另有卖家告诉记者,“我们一般不会做实名认证,一个账号用过后就注销。”且为了避免留下售假交易记录,一般会要求用微信等方式转款,二手交易平台仅作为展示和引流工具,可绕过平台监管。 为收费姑息怂恿售假 记者多次收到转转官方推送的广告,推荐成为付费会员,获得发布商品搜索排名前列等服务,费用4800元至16800元不等。相关营销人员为说服记者付费,推荐记者卖高利润的“高仿”奢侈品。“平台可以卖仿品,发布时写明高仿、精仿、一比一等关键词,还可以推广。” 记者发现,转转平台上不少奢侈品卖家标有高仿、仿真等字样,还有此类物品显示在平台搜索的推广位置上。 还有平台为吸引用户付费,不顾平台定位,违背“不得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打广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批发,厂家直销,招代理等”相关规定,迎合部分商家利用二手平台交易逃税或用平台导流倒卖伪劣产品的需要。 消费者难以切实维权 针对纠纷多发,闲鱼平台先后引进芝麻信用、淘宝用户等级,制定闲鱼公约、发布相关管理规范等。还成立“闲鱼小法庭”,希望通过一定范围内、满足一定条件用户投票多少来解决纠纷。但记者了解到效果仍有限。 闲鱼用户小孙告诉记者,她参加“小法庭”时没有耐心看完所有举证,他对自己的裁判是否符合事实也不确定。阿里巴巴法务工作人员表示:“闲鱼维权有固定的程序。目前实施的‘闲鱼小法庭’没有法律效力,判错的情况也不可能避免。” 另外,一些平台针对制假售假卖家的自检能力不足,假货被发现后久不下架的情况也备受用户诟病。“闲鱼对于高仿商品的判断和监管,难度很大。有些商家还注册了商标,我们无法处理,只能根据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因素具体分析,最好让法院判决。”阿里巴巴法务工作人员说。
四、专家建议:多措并举 加强监管
平台要完善真伪认证、质量检测等管理措施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指出,平台太大、商品太多、物品属二手等都不能成为平台推卸监管责任的理由。随着二手交易平台迅猛发展,更应压实平台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应该承担相关资格资质审核义务、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对于平台不当营销,他认为“背离了闲置二手网络交易属性,令平台事实上成为无法对产品质量把关的‘高危’电商平台。”他建议探索科学的平台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挥二手交易平台功能的同时,促进平台健康发展。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宋培健认为,部分二手平台发展初期,存在为迅速扩张而弱化甚至放弃监管的问题。“对假货‘睁只眼闭只眼’,把做大平台当成它的第一要务。” 他提醒说,如果部分平台为扩张而失去口碑,消费者最终将会“用脚投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要平衡好,这个定位不能有问题。” 邱宝昌认为,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应该鼓励和支持其规范发展,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否则将失去市场信用,对整个行业造成根本性破坏。 用户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今年6月,一名上海用户收到了由闲鱼“安心购”服务赔付的2600余元。用户加入“安心购”服务后,一旦在平台内合规实物交易中被欺诈,即可申请赔付,最高赔付额达5000元。自2月推出以来,目前已有超过840万用户加入“安心购”。 当前,售假贩假、以次充好与维权难已成为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据陈镭介绍,平台会根据用户举报,及时删除商品信息,并根据具体情节对相关账号作出降权、冻结和封号等处罚;还通过升级算法、加强人工审核等方式,提升假货甄别水平。 管住卖方,也要管好买方。目前,一些平台正通过加强质量检测等环节来完善交易流程。比如,京东旗下二手电商平台拍拍自建二手检测中心,将检测流程引入商品上架前和退换货环节,对以次品假货恶意调换正品的买家,平台方还将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诈骗犯罪。 “作为交易全流程的重要参与者,平台方应将信用行为评估延伸至售后保障环节,对买卖双方都形成有效约束。”蒙慧欣建议。 “买卖双方都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薛军提醒用户,交易前,要留意对方是否已实名认证、信用状况如何;交易过程中,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收款记录等证据,以备维权申诉时提供给相应平台。 亟待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尽管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大多对商品发布禁区有所规定,比如禁止发布制售假货、高风险商品等,且出售过期食品、假货劣货等行为同时也被相关法律法规所严格禁止,但一些相关物品仍然被公开交易。 专家认为,种种规章制度被轻易绕开,说明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监管不力。 二手交易平台应加强用户资质审核,对卖方的信用情况进行监控与记录,建立并完善网上交易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交易风险警示机制。二手交易平台还应满足买方要求其承担起居间服务的要求,例如可以在售前做好二手物品质量监测,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使买方投诉有途径。 近年来,由于买卖双方纠纷频现,一些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纷纷引入第三方力量协助化解。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正在积极完善自身的规则,强化监管责任与义务,这种行为应当予以鼓励。 从长远看,作为一种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新业态,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前景可期,因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应该鼓励和支持其规范发展。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二手交易平台健康有序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让售假商户无缝可钻。 共享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闲置经济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成为放心经济。 根据政府机构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二手闲置经济可为全国节省32万亿人民币,到 2040年节省的钱达到了惊人的70万亿人民币。不难想象,闲置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入局者而言,应该利用好这些平台,让闲置物品交易真正省钱省心。
本文摘编自人民日报《物品再利用 交易防风险》、环球网《当“二手”成为时尚:闲置经济正迎来黄金时代》、苏州日报《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闲置经济”》、今晚报《闲置经济升温 年轻人更“会过”》、新华网《假酒假包、过期食品、盗版网课……如何斩断伸向二手交易平台的“售假黑手”》、人民日报海外版《二手交易平台的"坑":信息不对称 平台监管不到位》等。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多多关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未公开发布的原创稿件,一经采用,会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旗下全媒体平台发布。欢迎投稿:neirong1@peopledigita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