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鸣镝 | 借贷广告如此拍,缺德又违法!


编辑 | 李嫚
图源 | 网络
广告创意不可以如此下作!
近日,京东金融的借贷广告引发热议。

广告中,一位农民工因母亲乘坐飞机时恶心呕吐,向空姐提出能否打开窗户,遭前排乘客鄙视。空姐向其推销升舱服务,该农民工因余额不足放弃升舱,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位老板说:“升!升舱的钱我来出。”老板拿过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在京东金条上开通网贷,立刻让他账户上多出了15万元……

 看完这个广告网友评论道:

“不是说好升舱的钱你来出吗?”

“升舱就可以开窗户了?”

“都2020年了,还有这等广告来辣眼睛!”

 这不是借贷广告第一次引发热议,也不是借贷产品第一次暴雷,雷人借贷广告层出不穷,接连触碰底线,终会引起众人反感…… 

雷人借贷广告层出不穷

 针对引发争议的短视频广告,12月15日,京东金融先是回应称,对此次短视频存在的严重价值观问题承担全部责任,目前已下线该视频广告;该短视频传播系因团队管理不善、审查不严,导致违规上线。
12月17日,“京东发言人”在微博上再次发表道歉声明,表示:“没有任何理由,我们完全做错了。这次事件不仅仅是管理审核的问题,更是操作团队的导向、文化和价值观出了问题。京东集团已经对该事件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将从源头查起,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围绕组织、机制、流程进行全方位诊断,从团队文化的根源深处找问题,并对相关管理者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实际上,这样的雷人借贷广告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市场中。此前,360借条、蚂蚁花呗、京东金条此类借贷广告都曾引发过争议。例如: 

一位空姐向侏儒男大喊:“你连360借条都不知道,我们不合适。” 


父亲用蚂蚁花呗给女儿过生日:“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外卖小哥在路边扶救跌倒老人,为报答小哥,老人帮助他开通京东金条,申请了大额借贷资格。 

……

 其实,此类广告就是为那些下沉用户“量身定做”的。那些浮夸剧情中,缺钱的无不是一些最基层的劳动者,困难无不是一些常见的生活窘境,这类广告摆明了就是要打进他们的心坎里。 但是,这些广告的用心有很险恶的地方。它给人一种错觉:你随随便便就可以申请一大笔“备用金”,利息非常低、数额足够大。但是对于“不能及时还”会有什么后果,却只字不提。有的甚至连“需要还”都不做提醒,搞得像是大公司在做慈善一样。

雷人借贷广告触碰双重底线

 京东金融的这几条广告引起轩然大波,说明这类“毁三观”的借贷广告,已经严重触碰到了底线,并且是双重的。 首先,这些借贷广告传递出通过借贷可以“迎娶白富美”、“拥有美好生活”的理念,并且强调“还款利率低”、但并未提及风险问题。
从法律角度,这类视频广告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

1.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责任的;


2.片面宣传金融产品,未正确告知消费者借贷产品实际利率;


3.通过引人误解的内容误导消费者,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

 其次,为了吸引用户,这些借贷广告多以情景剧的形式出现,以“走心”剧情为主,将普通劳动者心酸经历作为素材,滥用情感营销。
而且,这些广告的宣传渠道范围很广,既有线上,也有线下,巨头通过高频广告轰炸建立品牌形象,会削弱普通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类视频广告有违社会良好风尚,与现在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不符,给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更严重的后果是,借贷广告诱导大量不具备借贷能力的低收入人群陷入债务泥潭。 

避免雷人借贷广告要从各方面绷紧弦

 此类广告误导的,大都是一些身处社会底层,对网络借贷缺乏认知、对借贷规则一知半解的人。向他们无情地挥舞镰刀,不仅残忍,而且罪恶。
因此,针对借贷广告乱象频发,还是要在多方面都绷紧弦。 第一,对于这些打擦边球、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短视频广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有严厉的、及时的、精细的打击和整治。 第二,对于企业来讲,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此外还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牢记服务实体和社会的初心,切勿以“割韭菜”的心态套路用户。
“广告创意是戴着镣铐跳舞。”优秀的广告创意会立即冲击消费者的感官,并引起强烈的情绪性反应,有效增强消费者购买力,但广告创意更要在法律、社会道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不然只会像京东金融这样的广告,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美感度下降,并最终导致消费者终止对该品牌的购买。借贷广告创意不能只想着以赚“穷人”的钱为亮点。 除此之外,这些雷人的借贷广告如何能在各大平台播出,为人所知?当然也和平台的审核机制有很大关系。平台应该完善审核机制,对金融类的广告更要尤其谨慎。 对于这些雷人借贷广告,正如新华网的评论,这些低俗营销,哗众取宠的表象下是歪曲的价值导向,这不是“土”而是“恶”,不但“辣”眼睛,还“毒”心灵“害”社会,必须重拳惩治。
互联网不是垃圾场,底线不能跨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需要心存敬畏。 最后奉劝借贷产品,要想金融之路走得长远,还是要有转型意识,保护消费者、引导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新华网、澎湃新闻、中国慈善家杂志)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多多关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未公开发布的原创稿件,一经采用,会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旗下全媒体平台发布。欢迎投稿:neirong1@peopledigital.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