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调 | 千禧一代和她们的原生家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幸爱大师 Author 裴谕新
千禧一代和她们的原生家庭
文/裴谕新 本文转自 幸爱大师
千禧一代是指出生在1982-2000年之间的年轻人,他们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已成年。这是一个国际术语。中国的代际分的更细。所以大家不太用千禧一代这种说法。最多会说自己是80后、90后。也有人强调自己是95后。
算一下,即便95年出生,也23岁了。
最近访谈了20位女性,年龄在20-35岁之间,笼统将她们称为80后、90后吧,也对的上国际术语“千禧一代”。
这代人的代际特征是什么呢?国际上的共识是:他们是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成长与发展一起成长的一代。
这意味着他们的信息来源更多、更自由,意味着他们比上一代更懂得使用高科技产品因而更加自信,也意味着他们创造出更多新型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更加趋向于工具和趣味而形成的链接,而减少对于血缘、地缘的依赖。
在中国,千禧一代是经济高速发展期下成长的一代。尽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但是80、90后没有体验过物质匮乏,反而体会到了消费主义的力量。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是将品牌、跨国旅行、网购和网络交友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轨道的一代。
出生在城市地区的千禧一代,他们的父母大部分严格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很多人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比上几代中国人都粘结,地位更趋平等,父母不是利用权威而是利用感情捆绑着他们,有人觉得这样很安心,有人觉得不堪重负,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做出决然的反抗。女性教育也被家庭重视,但父母对于子女发展的企图心还是有性别差异的。即便过去的几十年造就了许多财富英雄神话,女性被家庭寄望的重心还在于“安稳”。
研究证明,女儿不被家庭寄予厚望,不像儿子那样成为家庭荣耀甚至家庭整体地位提升的硬核人物,对于女性成长有好也有坏。坏处就是家庭可能不将最优资源配置在女性成长上,比如,女性可能不被鼓励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是“过得去”即可。女性也不被鼓励具有“雄心壮志”,更容易往“追随者”、“照顾者”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领袖”、“创新者”;好处就是女性获得了空间,不用被“成功”的话语裹挟,更能激发自主意识,思索自我价值,关照自我情绪,无形中成了更具有社会变革思想和变革动力的群体。
我从20个访谈里找出一些具有共性和具有启发性的一些小故事,记录时代的变化,反照我们当下的生活,探索更多有利于女性生存和社会变迁的路径。
原生家庭,对于千禧一代的形塑是怎样的?
基本上每个被访者都会提到“原生家庭”,这个词不但是她们的日常语汇,也着实影响着她们如何思考自我的形成、发展与亲密关系。
小雨出生于96年,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他们的领域里属于精英。这归功于父母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工作上的认真勤勉,时间和阅历的累积,他们就这样成了所在行业的具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人。
作为独生女儿,父母竭尽全力给了小雨最好的教育。
之所以用“给”这个字,因为小雨自评说自己非常普通,只不过从幼儿园到中学,一路都是上的最好的。那时候教育资源还不像现在这样竞争的这么厉害。虽然说父母们都已经认识到好教育的重要性,还不至于像今天年轻的父母那样拼,比如累死也要买上学区房,为子女上个好学校献身都可以。她的父母本来就处在城市关系网中比较重要的枢纽,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资本为孩子等价换取好的教育资源。于是,她一路绿灯上到了省城最好的高中。
到了那所中学,小雨才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只能当个学渣。好在,她的班级里有一群和她一样的学渣,互相透底之后,大家发现彼此差不多一样,都是父母托着进来的。
做学渣的三年很愉快,因为学渣有自己的出路,他们的父母未来都会把他们送往国外受教育,所以他们不用在乎应试教育体制。学渣和学霸彼此像是平行世界。学渣们比的是谁有个性,谁有品味,谁会谈恋爱。小雨就成了“会谈恋爱”的那一个。
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特别傻,但那时小雨被自己的感情迷惑着,把影视剧里能够看到的桥段都用在了追逐爱情上,比如,在他生日那一天,打横幅宣称:“你是最帅的,我爱你!”结果呢,这个帅哥被吓得躲着不见小雨。
这些高中时代的疯狂,父母一概不知。在他们眼里,小雨一直是一个情感晚熟的乖乖女,他们超级放心,自己的女儿绝不会学坏。对于这一点,他们超级欣慰。
名高中也有自己的路子维护自己的学生。这所高中和国外很多名校建立了关系,有学校推荐,只要英文过关,就可以到国外名校读书。三年恋爱无果的小雨,选择了新加坡最好的大学。离家近,讲汉语。这是小雨看重的。
可是新加坡四年小雨过的很不开心,一是这个城市国家实在太小,好像没有什么可探索。二是班里同学特别用功,学渣文化荡然无存,小雨感觉很失落。三是遇不到看上眼的男生,小雨的恋爱技能无法施展。好不容易谈了一个网恋,最终网恋对象说——接受不了异地恋,转眼他又找了一个还是异国的新女友。
小雨觉得自己外表清纯,内心已经千孔百疮。
大四那一年她不知怎地就变了心思,精力全部用到学习上,毕业论文居然得了一个优。这所名校也有国外名校做兄弟合作单位,几封推荐信就把小雨送往了英国一家更有名气的大学,直接进研究生课程班。
研究生课程班再一次让小雨品尝到做学渣的滋味,但是这种滋味比哪一个阶段都痛苦。因为以前做学渣,小雨是甘心的,在智力被碾压的底层创造着专属于自己的快乐。可是在研究生课程班,教学模式主要是看论文、讨论。小班教学,每个人都必须要发言。这种现场压力,稍微有一点自尊心的人,都不允许自己示弱。小雨拿出了在新加坡最后一年学习的劲头,真是每天苦熬到凌晨四点看书、做笔记,但是一到现场讨论,她还是感觉到自己被秒杀。太痛苦了,这种你用尽全力却还不得不承认失败的绝望。
这时候解压最好的办法是恋爱。
小雨的新恋爱仍然是网恋。并且还是朋友介绍的网恋。原来这个男生是小雨新加坡大学的师弟,巧合的是他和小雨来自同一省城。更加巧合的是,两个人聊天的时候,居然发现自己的父母都在一个圈子里。彼此问了自己的家长,他们的父母都是认识的。并且,关系不远不近,对彼此都抱着有距离的好感。
不知道为什么,父母彼此都认识,都属于同一圈层,这个意外发现太给小雨师弟-网恋的男朋友,加分了。因为这个男朋友,按照学历鄙视链来说,不如小雨。他无意继续升学,新加坡毕业之后就回老家了,和朋友们开了一个工作室,据说经营的还不错。但是小雨超级懂她的父母。知道男朋友的这份工作,在父母眼里,就不是工作,而是“混社会”。
但是男朋友人高马大、帅气、萌、心地单纯,父母又是在同一个圈层,小雨觉得她父母对于这段恋情的接受度,会比男朋友学历高但是原生家庭不匹配,更能让她父母接纳。
果真如此,当小雨网恋两个月,以过生日的理由飞回国面基,并且两人见面之后更加确定了关系,小雨就把他介绍给了父母。父母一见之下,几乎没有任何意见,只是表示希望他们好好交往。
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小雨和父母几乎无话不谈,基本每天通视频或发语音,但是父母从来不知道小雨有过其他的男朋友,他们也从来没有问过。
小雨决定和这个男朋友出门旅行,妈妈居然问:“你们定几间房?”
小雨觉得妈妈是在试探,想知道小雨是否要借这次旅行“突破”。其实,小雨是“突破”以后,才带男朋友见父母的。
反而,男朋友的父母就很坦然地接受,小雨在他们家过夜。
说到这里我问小雨——你以前的男朋友就没有突破吗?
小雨说,还真没有。
我相信小雨没有隐瞒。因为她向我咨询了很多她和男朋友之间的性细节,她并不避讳谈性这个话题,但是她似乎认为性也不是特别重要。她的男朋友,虽然比她小一岁,性的经历比她多。只要她问,他就会如实回答。这让小雨心里不舒服。有时候小雨会觉得有点不公平,因为她从来没有过性经历,而他有过多次,从高中就开始了,并且她们都是长腿妹妹,和自己不是一个型号。小雨还担心,那些妹妹比自己更懂性,更能让男朋友满足。
我问小雨:“你满足吗?”
小雨说:“我的满足是他满足。我自己觉得没有性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性,我会怀疑我们之间没有爱。”
我觉得小雨需要更多了解怎么让自己在性上快乐,才可以积极投入这件事,才可以不用怀疑他们之间到底爱的有多深。
小雨还有一个疑问:“男朋友有过这么多女朋友,他应该很懂女人。他会不会觉得我傻?他会不会因为我的笨拙回味其他的女人?”
我说:“他懂的也只是他懂得那部分,性很复杂,即便他有过性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如果要让他懂你,你自己也要搞懂你自己,并且告诉他,你想要什么。无需担心比较。不管他们之间有过什么,现在是你们在一起。他既然选择了你,证明你们之间是最合适的。你只要享受就好。”
小雨来找我,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她想了解,在国内怎么考博。我极力劝说她不要回国考博,因为竞争很大,耗时很多,何不继续在国外申博?或者,去香港的学校?因为香港离她家很近了,奖学金宽裕,读出来含金量也很高。以她的履历,和当下的英文水平,我保证她能申到香港的博士。
小雨虽然一直在说自己是学渣,但是她谈吐清楚、思维慎密。她是她父母的朋友介绍给我的,也可以说,在她面前,我是父母一辈的人。但是她和我聊天的态度和语气,都不像一个第一次见面的晚辈,而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可以分享感受、可以彼此给予的朋友。根据我的经验,她这样的“学渣”,其实是综合素质很高的全方位人才。她面试会有非常大的优势。
并且她的穿着、举止、表情,都仿佛刻着她在名校历练过的痕迹,那是一种你一眼望去就知道这个人很有质感、值得信任的气质。
所以我非常好奇:小雨为何执意要回国考博?
小雨说:其实非常简单。一个是不愿意和男朋友异地了,要在一起享受每一天;另外一个是再也不愿做大池塘的小鱼了,想要一种非常安心就走在前面的感觉。还有一条,离家太久,希望在自己的地盘撒个野。
小雨下面一番话更让我深思。她说,她眼里见到的同龄人,基本分为三类:一种是父母帮衬,自己也特别优秀,永远走在前端,凤毛麟角,你就眼看着他们成为朋友圈和社交圈被仰慕的人;一种是没有父母帮衬,但是自己天资很好,又有成功的野心,可以吃非常多的苦,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结果他们就成了实现阶层跃升的人。
而小雨自己呢,她将自己归类于第三种人。就是父母也给了他们最大的资源,但是他们自己已经明白自己实在是个普通人,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保证自己不在这个阶层里跌落下去,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也是安稳,享受生活。他们再怎么努力,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还不如后退一步,让自己过得更舒适一些。
他们没有太大的欲望,也不想有太大的落差,他们安安稳稳享受生活。
说到这里,我也基本理解了小雨。的确,他们可以成为生活的艺术家。因为不管是社会发展,还是他们的父母,都给了他们这个资本。
他们的烦恼,未来,可能就是我们觉得”无关紧要的小烦恼“。
的确,他们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特别过不去的。日子,基本上就是甜的,平的,而他们享受着在其中品尝这小滋味。
小雨曾经有过的一点点“极致”,可能就是高中那个恋爱脑的阶段。
回想起来,她微笑着,觉得一切都应该是那样发生的,不然,她也不会成为今天的她。
小雨的故事讲完了。我本来还想讲一个95后,特别有欲望,但是完全没有原生家庭的资源,却拼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往上攀升,就是小雨说的第二种人。但是我没有时间啦!我要去看电影《千与千寻》。下周再见!
请各位半城的朋友添加半城小姐的微信号missbancheng1984方可邀请您入群
马伊琍与文章|在这个出轨时代,我们如何去爱
稀有品种董明珠,不玩潜规则,不做白手套,铿锵玫瑰正道直行
汤唯是唯一看上去念过书的女演员
☂
转载请联系幸爱大师
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 | 小风
美编 | Miss半城
音乐 | 小风
半城编辑部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半城往期精彩文章黄菡|叶檀|陈文茜|黄佟佟|野夫|张明|潘知常周晓虹|白岩松|徐士进|裴谕新|薛冰|刘嘉|李丽淑金一虹|晋锋@一猫一艺术|吕莎莎|张默雪鲁敏|陶向南|傅国涌|曹立群|于海青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