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耳拜土》扩写指导

《重耳拜土》扩写指导

 

材料:“重耳拜土”,见《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条: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要求:给材料作文,扩充改写成完整的文本。

 

方法: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献获得写作资源。

 

板块一【思维解说】

 

如何才能将这有限的文言材料扩充成完整的现代文本呢?两个问题:一是扩什么?二是如何扩?

 

首先得了解这段的材料的内容:重耳是谁?他为什么会拜土?桓公是谁?他为什么会执柳哭泣?扩写绝不是天马行空地瞎编乱造,所有的扩充都必须建立在有根有据的基座之上。相关的知识贫乏,可以借助网络,只要输入相关的人名、事件一搜就出来了。但这尚不是关键,命题人的目标绝不是让你将一堆散乱的材料拼凑成文即可,有序才是关键;命题人也绝不是要检测你的文言翻译能力,思考才是核心。所以,必须考虑如何处理那些搜罗来资料,包括取舍、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内在关系以及让如何让其服务于你的写作主题。

 

此类文本的写作,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同时也预留了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所以不能拘泥于已有的资料,可以在史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让内容变得充实、合理又有新意,该文就是成功了。

 

写作时,宜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说明,人物抒情要适宜,忌空洞的议论。

  

仔细一想,要写《重耳拜土》下面一些问题,是必须要回答清楚的——

 

1.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重耳是谁?

 

2. 重耳来自哪里?与谁在一起来的?

 

3. 重耳为什么来五鹿?此前他们遭遇了怎样的事?事情的过程是怎样的?

 

4. 此刻,重耳他们处于怎样的状况?心里有什么感受?其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5. 他们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重耳和他的随从、野人等分别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6. 重耳为什么会听子犯的建议,选择了拜土?当时,重耳心里是怎么想的?

 

7. 拜土时、拜土后,重耳和他的随从、野人等又分别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8. 这个故事对后世有什么启发?

 

 

板块二【思维操】

 

1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思维分析】运用相似思维、构成思维。将人类历史比喻成旅行,以老于旅途人的心态说明了自己的历史观。回答:应该如何应对历史的崎岖与坎坷?

 

2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思维分析】运用构成思维、相似思维,说明了我与土地不可分割的关系。回答:“我”为什么离开这土地?

 

 3

 

除了因为这群贵族是在亡命途中,不得不压抑着威风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他们心目中,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代表了财富和权力!他们知道,只要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永不休止地榨取农民的血汗。古代中国皇帝把疆土封赠给公侯时,就有这么一个仪式:皇帝站在地坛上,取起一块泥土来,用茅草包了,递给被封的人。

 

(秦牧《土地》)

 

【思维分析】运用因果思维。从道理和事例两个角度分析了重耳拜土的原因。回答:重耳为什么没有鞭打农人反而要拜土?

 

 4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杨振宁《邓稼先》)

 

【思维分析】运用构成思维。罗列了1898年列强“租借”中国土地,证明了那个朝代的软弱。回答:为什么那是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年代?

 

 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培根《谈读书》)

 

【思维分析】运用构成思维、相似思维。罗列并阐明了阅读的众多好处。回答:阅读的作用?

 

 6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邓拓《不求甚解》)

 

【思维分析】运用过程思维、程度思维。概述了一本书的理解过程。回答:如何读懂一本书?

 

  7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思维分析】运用过程思维、程度思维。阐述了中国人是如何由信“地”、信“物”、信“国联”最后什么都不信的过程,并指出了失去了“他信力”的结果。回答:中国人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他信力”的?

 

 8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chán)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冰心《谈生命》)

 

【思维分析】运用了相似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以河流比喻生命,以河流的曲折与丰富来展示了生命历程的多样性。回答:生命是什么?

 

板块三【思维导入训练】

 

  建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重耳是谁?

【范例】

 

这个故事发生春秋时期,重耳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他励精图治,打造了晋国威服四方的皇皇霸业,青史留名。

 

【思维分析】构成思维。回答:“他是谁?”“有什么成就?”

 

建模2 重耳来自哪里?与谁在一起来的?

 

【范例】

 

和重耳逃亡的人还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重耳在狄国已蹉跎了十二年,多亏了狐偃的劝告,他才思谋回国。经过卫国时,卫文公嫌当年修建国都时,晋国不肯帮忙,且看着他们如此落魄,就没有以相应的礼节接待他们。这一日,重耳一行来到了五鹿。

 

【思维分析】构成思维、过程思维,介绍了重耳一行人是如何到五鹿的。

 

建模3 重耳为什么来五鹿?此前他们遭遇了怎样的事?事情的过程是怎样的?(

【范例】

 

重耳贵身为晋国公子,却未能顺利继位。为避国乱,在外逃亡长达十九年,其间,寄人篱下,忍辱含垢,辗转流离,历经坎坷,艰苦备尝。不过,这流亡史,也是一部卧薪尝胆的成长史。作为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国语》记载了周及九大诸侯国的国事,其中“晋语”占到了三分之一强,对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及称霸天下的历程均有翔实记载。

 

【思维分析】运用了构成思维,介绍了重耳先前的人生的经历,说明他们来到五鹿的原因。

 

 建构4 此刻,重耳他们处于怎样的状况?心里有什么感受?其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范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国路途何其艰难?重耳惶惶如丧家之犬,还是腹中空空饥饿难耐的犬。

 

“子犯,还有粮吗?”昏昏欲睡的重耳问道。

 

“没有啦!”

 

“还有水吗?”重耳又问。

 

赵衰看了他一眼,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没有说话。

 

重耳心想:“莫非天要亡我?”

 

【思维分析】运用了过程思维,介绍了重耳一行此时此刻面临的困难。为后文要食物做铺垫。

 

 

建模5 他们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重耳和他的随从、野人等分别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范例】

 

 一队亡命的人,在黄土平原上仆仆奔驰,正是重耳一行。他们虽然仗剑驾车,然而看得出来,他们疲倦极了,饥饿极了。他们用搜索的眼光望着田野,然而骄阳在上,田垅间麦苗稀疏,哪里有什么可吃的东西!一个老农正在田里除草。重耳走下车子来,尽量客气地向农民请求着:“求你给弄点吃的东西吧!我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吃的了。”衣不蔽体、儿子被穷兵黩武的抓了丁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老农望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从田地里捧起一大块泥土,送到重耳面前,压抑着悲愤说:“这个给你吧!”重耳怒了,他转身到车上取下马鞭,怒气冲冲地想逞一下威风,鞭打那个胆敢冒犯他的尊严的农民。

 

【思维分析】过程思维,详细记叙了“野地乞食”“土人与块”“公子怒”的全过程。

 

 建模6 重耳为什么会听子犯的建议,选择了拜土?当时,重耳心里是怎么想的?

 

 【范例】

 

但是赵衰上前去劝阻住了他:“这是土地,老农赠土,这不正是上天将天下赐于我们的好征兆么?”一语点醒梦中人,重耳当即跪下地来,叩头谢过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土块,放到车上,一行人又策马前进了。辘辘大车过处卷起了漫天尘土……

 

【思维分析】因果思维,赵衰的话对重耳有激励作用,尤其是刚在卫国受辱。回答重耳为何拜土?

 

【范例2

 

“好汉不吃眼前亏”,但要让重耳又下得来台,于是子犯就以“天道”为由浇灭重耳勃发的怒火。这“天道”又与重耳心怀的大志相吻合,子犯以“土”的象征意义,以“申”的原字本意,开导重耳弃小恶图大业,不做无谓的消耗与牺牲,也恰与重耳十二年来的忍辱负重相契合,重耳终于“咽下了这口气”,没有争斗反而极礼而拜。

 

【思维分析】因果思维、构成思维,更加理性的分析了重耳拜土的原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