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翻转课堂”的尝试

李春晓 李春晓英语小站 2022-04-24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名师大讲堂

今天上午,我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参加了华东师大主办的“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创新:从线上教学到混合教学”云论坛。论坛以“出典型经验”、“出改进建议”、“出创新思想”为核心宗旨,论坛分别有教育行政领导、高校研究人员、教师教育培训者和中小学优秀代表分享经验和思考。


每位专家和教授的分享,都让我再次更新了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位分享人是华东师大教育学部袁振国教授,分享主题“从混合教学走向融合教学”。从这个讲座中,我理解了“融合教学”的概念,以及“怎么融合”的切入点。


第二位分享人是华东师大教育学部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道路”。陈教授分析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与反思;疫情影响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技术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等。


接下来还有朱益明教授、杨晓哲博士、黄荣怀教授、李百艳博士等教育专家,他们分别带来了不同主题的分享和交流。


自省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她分享的主题是“从居家在线教学看未来教育创新的设计短板”。之所以我对这个讲座印象最为深刻,是因为我从中反思了线上课程开展以来,我的课堂设计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闫寒冰教授幽默地总结了这样一句话——

“教学千万法,设计第一条。方式不合理,学生两行泪。”







闫教授提炼了目前线上教学设计的几个版本:

初级版
“三板斧”



进级版
“八步法”



虽然和初级版相比,进级版有了一定的梯度设计,但仍然仅仅是把线下课程移到了线上。也就是说,它只解决了空间问题,并没有利用好线上学习时空不限的优势。


接着,严教授提出了同步授课的升级版——先学后教(相当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版)。


升级版
先学后教




这种教学方法分为“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两个部分。其中异步学习增加了自学检测环节,突出强调以学定教。这样异步学习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居家学习网络环境不同等问题,学生自学的空间也增大了。


听完了闫寒冰教授的讲座,我突然想到了今天下午我的直播课程。我昨天就已经备好了课,但是对照闫教授的这几个版本,我想,我的备课就是她说的“仅仅是把线下移到了线上而已”。


于是,二话不说,我打开了课件,打算开始重新备课。可是时间紧迫,距离下午上课只剩下两个多小时。我大脑中本来计划的课堂活动,和我此刻想要做的新的尝试不断碰撞,越想越乱。于是,我决定静下心来从写教案开始,先理清思路,再重做PPT。





新课堂设计



这节课是一节英语阅读课。阅读材料是上周我找的和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我的原教学目标是带领学生解决文章流利朗读,以及提出并解决阅读理解问题。上周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同学们对问句的掌握不够扎实,于是布置的周末作业是,自主阅读这篇文章,语音打卡;自己思考并设计一些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问题。


我突然想到,这不就为翻转课堂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吗?


于是,我决定就在这节课尝试一次真正的“翻转课堂”。我想,那最重要的改变,是我作为教师,在这节课中的角色转变。



我所理解的“翻转课堂”教学法(The Flipped Classroom),简单说就是,把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课后做作业”,转变为“学生课前先自学,课上研讨并解决问题”。教师不再事无巨细地教,而是解答问题、澄清观念、启发讨论、深度思考。课后可以再做相关的练习来巩固。也就是“以学定教”。


重写教案:


这节课的课堂设计思路:


学生预习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阅读问题→教师收集并展示问题→教师搭脚手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出新的(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总结阅读技巧→学生自主总结语法结构→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自主造句)→检测和反馈


几个核心:


  1.  课堂有一个主问题贯穿其中;

  2. 教师提前设计好有效的CCQ(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s),以提问(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语法结构的理解;

  3. 提问过后给学生留够时间去思考和回答,不要担心课堂的留白。



课堂流程和教学效果


01

“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进行预学检测。


实际上这节课之前,我布置的周末作业已经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的。因为我们正在学习现在进行时,很多同学设计的问题就是关于这个时态的。例如:

1. What's the girraffe doing?

2. What are the polar bears doing?

我把同学们提出的一部分问题展示了出来,并进行了简单的问答互动,检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


再次感叹如果这节课没有重新设计的话,学生们的很多好问题都白白浪费掉了。

许多同学提出了很有意思的问题,例如:

When is the Children’s Day?(李卓然)

Are all monkeys climbing the trees?(田翔旭)

They see ____ kinds of animals.(李嘉和)

Are these animals happy?(刘宇航)

Are there any elephants?(李牧远)

How does Joe feel in the zoo?(王元昊)

How many people go to the zoo?(张洢楠)

What does this story tell us?(宋佳音)

02

学生的预习问题解决了,现在我要提出新的问题,并且丰富问题的句型和提问角度,增加问题难度。同时,注意增加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例如,我提问了“What should/shouldn't we do in the zoo?(我们在动物园应该/不应该做什么?)”


有一些认真阅读过文章的同学回答了原文的句子:

"We should keep quiet.(我们应该保持安静。)"

"We shouldn't feed the animals.(我们不应该投喂动物。)"


接着我鼓励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有同学回答:“We should keep the zoo clean.(我们应该保持动物园干净。)”我立马表扬了这个同学的责任心。这时又有同学说因为曾经和猴子有过“亲密接触”,所以非常害怕,建议去大家动物园要远离猴子。非常可爱的答案!接着,又有同学回答了“我们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等答案。


文中的答案是什么,而你的想法又是什么。我想,教师的脚手架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搭建起来的吧。


03

引导学生总结语法结构。


感受到了同学们课堂上的积极性和高度参与感,我迅速决定,把原计划这部分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目标,再加上介绍祈使句的概念。


在经过前几步大量的练习之后,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句型结构。我相信,这样的总结,比我自己对着电脑干巴巴的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接着,我引用了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中说出的句子“Don't feed the animals”和“Keep quiet!”,自然地引出了祈使句的概念。介绍完之后,让同学们尝试自己造句,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概念,于是纷纷在群里回答了起来。

04

最后是检测环节。时间已经过去的差不多,于是把这个部分布置成了家庭作业。

1. Answer the 10 comprehension questions.(写一写课堂上的10道阅读理解的答案。

2. Find out 10 imperative sentences in Unit6.(自己翻阅教材,在第六单元寻找10句祈使句。


两项作业紧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今天的作业通过家校本发送之后,半个小时就有一半的同学提交了作业,速度令人惊叹!


在明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会根据同学们的完成情况,继续讨论共同问题。我也将会一些有疑问的同学进行单独答疑。




教无定法,一节课可能有无数种方式去授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翻转课堂”也好,其他任何课堂活动也好,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为了课堂活动而活动,否则再花哨的课堂活动都是毫无意义。


拿这节课来举例,如果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就不适合让学生提前做太多预读,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阅读能力的锻炼可能效果更好。再如果,阅读材料难度较大的情况,如果做“翻转课堂”,学生的体验感可能会大大降低。正是因为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所以适合做这样的课堂活动。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让学生探究、互动、展示,我们必须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如果想让学生学会思辨,就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此刻内心的充实感来自这次云论坛,来自自我思索和行动,更来自我的学生们!







读书日分享回顾



世界读书日 | 推荐一部纪录片
世界读书日 | 分享一张照片
世界读书日 | 23页第四行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