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点独家 | SHEIN日销售额超7000万美元;小马智行将基于吉利平台造车,小鹏设计总监加盟;阳光出行计划最早于今年底赴美上市

晚点团队 晚点LatePost 2021-06-24

本期关注企业:SHEIN、阳光出行、小马智行。



SHEIN 日销售额超过 7000 万美元

目标在 2 年内销售额超越 ZARA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在 2021 年 6 月,中国快时尚品牌 SHEIN 每天的包裹量稳定在 100 万单以上,平均客单价 70 美元。按此计算,SHEIN 的日销售额超过 7000 万美元,预计整月销售额将会超过 20 亿美元。而今年第一季度,SHEIN 的月均销售额是 12 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2020 年初 SHEIN 设定目标,计划用不超过 2 年的时间,销售额超过快时尚巨头 ZARA ,“以证明线上比线下有竞争力”。


SHEIN 的创始人许仰天是山东人,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2008 年于南京成立 SHEIN,主营跨境女装电商。彼时社交网络在全球都处于高速发展中,SHEIN 成为了第一批抓住海外网红流量的电商公司。《晚点 LatePost》此前已有详细报道


2014 年,SHEIN 在广州建立供应链中心,至今已经在距离番禺总部两小时车程的区域内,发展了 300 多家核心服装厂供应商。其全部供应商超过 2000 家。一名 SHEIN 高管表示,SHEIN 现在员工数量已经超过 2.5 万人,接下来可能因为仓储部门的需求再增加近万人。


目前,SHEIN 已经进入了北美,欧洲、中东,印度,东南亚和南美等多个市场。SHEIN 没有线下门店和电商平台店铺,用户在其官方网站或应用上购买商品。另一名 SHEIN 高管表示,SHEIN 全站注册用户数约 1.2 亿,日活稳定在 3000 万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


SHEIN 的特点是快速上新,由于线上渠道的快速反应,SHEIN 将打样到生产的流程缩短至最快 7 天,比业界典范 ZARA 最快的时候还少 7 天,SHEIN 的一款衣服可以一次最少生产 100 件,如果成为爆款,就迅速增加生产。


SHEIN 的另一特点是便宜。同样一件模仿大牌设计的衣服,SHEIN 的价格只有 ZARA 的一半。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线下门店和电商店铺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制造在服装供应链上的优势。一名 SHEIN 人士称:“服装生产中,成本面料占比 40%。中国是最完善的面料生产国,什么样的面料都能找到。全球最大的面料市场就在广州,上午我在指定的档口购买面料,下午就安排工厂生产了,非常高效。” 


作为全球最大快时尚集团,ZARA 母公司 Inditex 受新冠疫情影响巨大。2020 年疫情全球爆发后之后,ZARA 门店大量关门,ZARA 品牌销售额从 2019 年的 195.64 亿欧元(约 236 亿美元),跌至 2020 年的 141 亿欧元(约 171 亿美元)。


2020 年,SHEIN 的销售额达到 100 亿美元。知情人士称,当年年末,SHEIN 给 2021 年定了三个阶梯性目标:保守增长 50%、争取增长 80%、冲刺实现增长 120%。


2021 年,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ZARA 很难恢复到 2019 年 236 亿美元销售额的高点。而今年以来,SHEIN 在新兴市场增长很快,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上述人士认为,如果能够达到 120% 的增长目标, SHEIN 也许在今年就能超越 ZARA。(段旭)



小马智行将基于吉利 SEA 浩瀚平台打造电动车

小鹏设计总监加盟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目前正与吉利接触,计划基于吉利 “SEA 浩瀚” 平台打造电动车。

 

小马智行今年初开始考虑造车,并从各大主机厂挖人,目前已在上海组建起数十人的研发团队。原小鹏汽车造型设计中心前瞻设计总监赵谦已加盟小马智行,负责整车设计。

 

目前小马智行的产品思路尚不明确,彭军更倾向于以轻资产模式造车。也正因此,小马智行启动了与吉利的谈判,计划与吉利合作研发、生产整车,由小马智行负责自动驾驶系统。小马智行过去的积累主要在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与车企合作,能让小马智行更快补齐整车制造能力。对上述消息,小马智行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此前,吉利于 2020 年 9 月推出的纯电动车平台 SEA(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浩瀚平台已承载了多款车型的开发。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 CEO、总裁安聪慧曾在去年 10 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已有 7 个品牌、16 款车型基于吉利 SEA 平台打造。


这其中包括吉利今年 4 月于上海发布的中高端电动车 “极氪 001”,它是第一款基于 SEA 平台开发的量产车,计划于今年 10 月开始交付。6 月,极氪宣布这款车的今年可交付订单已全部售罄。


此外,吉利旗下的领克、几何、沃尔沃、极星等品牌,吉利与戴姆勒合资公司旗下的 Smart 电动车,今年 1 月百度与吉利组建的合资公司 “集度汽车” 也都在基于 SEA 开发量产车。

 

与吉利合作造车,是小马智行推进商业闭环的关键步骤。

 

成立于 2016 年的小马智行,是中国最受瞩目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由原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首席架构师彭军和原百度无人车主任架构师、百度最年轻 T10 级工程师楼天城联合创立,目前规模超过 500 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硅谷都设立了研发及运营团队。

 

接近小马的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在今年 2 月完成 1 亿美元 C+ 轮融资后,估值已超 53 亿美元的小马智行同时启动了 SPAC (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类似借壳)上市计划。6 月初已有媒体报道相关上市动作,小马智行拒绝置评。


选择以 SPAC 方式上市,可能是因为小马智行目前的实际收入还比较有限,其商业模式是面向车企和一级供应商提供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最终通过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完成商业闭环。


但小马智行还未与车企达成量产级别的合作。其与战略股东丰田的合作,目前仅限于 Robotaxi 的后装改造——丰田将 RX 车型的接口向小马开放,小马可将其改装为自动驾驶车进行试运营。


在 Robotaxi 落地面临技术、政策挑战的情况下,包括小马在内的 Robotaxi 自动驾驶公司纷纷寻求新的商业化路径。今年 3 月推出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小马智卡 PonyTron 和同期启动的造车项目都是小马智行对新商业化方向的尝试。


在资本推动下,百度、滴滴、小米等科技公司今年以来纷纷下场造车。小马与吉利的合作形式可能会与百度与吉利的合作类似。


今年 1 月,百度、吉利组建合资公司,百度持股 55%,外聘前菲亚特克莱斯勒亚太区智能车联事业部负责人,摩拜联合创始人、CTO 夏一平担任 CEO,计划 2024 年推出首款量产车。目前吉利 SEA 平台授权合作方均与吉利存在股权层面合作。


与五年前蔚来、小鹏、理想创立时相比,今天智能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更成熟,造车的技术门槛更低了,但各公司也面临更严峻的竞争。(王海璐)



一家盈利的网约车公司:

阳光出行计划最早于今年底赴美上市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网约车公司阳光出行正在寻求 1 - 2 亿美元融资,估值约为 10 亿美元。此外,阳光出行计划最早于 2021 年底赴美上市,目前正在与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接洽。


阳光出行成立于 2015 年 10 月,最初名为 “阳光车导”,是携程等 OTA 平台的旅游车供应商,后转型成为提供全品类网约车业务的出行公司。阳光出行通过与国内各地大中车队及租赁公司合作,为美团、高德、滴滴等聚合平台提供运力。目前,阳光出行已经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 100 多个城市提供服务。


2016 年,滴滴和 Uber 中国合并,一统网约车江湖,网约车战争被认为已经结束。直到 2017 年,美团在短暂进行网约车业务开拓后熄火。而后,高德、美团等平台不再与滴滴正面开战,转而以聚合平台的方式提供出行服务,一手对接乘客,一手对接各地的小运力平台。


聚合平台给了各地分散的运力公司更便宜的获客流量,阳光出行抓住了这个机会。


阳光出行创始人吴天斌曾在 2019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阳光出行的司机来源,一方面是通过本地服务商扩展,另外就是高德,两者各占一半。吴天斌还曾说,阳光出行能够盈利,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通过高德美团等 B 端渠道实现低价获客。


一位行业人士称,阳光出行在高德、滴滴、美团这些平台上都是订单量规模靠前的公司。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网约车行业逐渐定盘的今天,投资人很难再相信新的故事了。阳光出行的特殊之处在于,在滴滴、高德、美团等巨头之外,这家网约车公司不仅能维持盈利,而且还能保持不错的增速,“投资投的并不止是规模,最重要的是成长。”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阳光出行 2020 年日均订单量在 20 万单左右。在行业里,除了滴滴日均单在 2000 万以上,高德在百万单,其余都在几十万单左右。


这意味着,目前的参与者都有成为行业老二的机会。不过,阳光出行的成长受益于聚合平台,也将受限于此——在今天,聚合平台模式因为不掌控运力,看起来依然是一个无法撼动滴滴的模式。(万珮)



- FIN -





晚点团队出品


更多内容「早知道」,点击下方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