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味药止盗汗,效果没想到会有这么好

每日一膳 中道生命文化 2021-10-21




图|网络   文|柒大夫


在宋代的《夷坚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严州山上的寺庙里,有天早晨路过一僧人,非常瘦弱,饮食平时不好,晚上睡觉就浑身出汗,到天亮,衣被都被汗液浸湿,像这样二十年了,已经治疗无望,好像要等死了。


管寺庙的一个僧人说:“我有药治你这病非常灵验,替你治疗一下吧。”三天过去了,居然二十年的夜汗(盗汗)给治好了。


并且把药方传给了路过的僧人。方子是桑叶一种,乘着有露水的时候采摘,烘焙干了碾成末,每次服两钱(约6克),空腹时用温的米汤调着服用。



或者等到桑落的时候采取干的桑树叶,但是效果没有新鲜的好。


原文如下:严州山寺,有旦过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夜卧遍身出汗,迨旦,衾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复可疗,惟待毙耳。


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遂并以方授之。乃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烘焙干为末,二钱,空腹温米饮调。


或值桑落,用干者,但力不及新耳。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其治病入药始于东汉,《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中品”,其意是养性。据说,它可以治疗二十多年的顽疾。


桑叶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肝、肺经,具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



桑叶也是一味止汗的良药,但这一功效鲜为人知。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桑叶除寒热、出汗”的记载;《丹溪心法》中亦有“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止盗汗”的记录。



桑叶止夜汗,确实在现今临床用之较少,但是也有名中医喜用之者。


名医魏龙骧在其著作开篇就专文讲到了桑叶止夜汗,并介绍说“医友之言,余仍疑信参半。不逾月,又连遇夜汗者数起。


为穷其究竟,不杂他药,独取桑叶一味。不期,信手拈来,皆成妙用,无不应手。曩之,不为余所重视者,既屡经实践,则桑叶之止夜汗,自是始确信不复疑矣。


上海名老中医颜德馨在谈“桑叶妙用”时指出:盗汗,《医学入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临床用之确有效果。



一位六旬老妇,盗汗2年,饮食如常,唯觉精神疲乏。颜老先用益气固表、滋阴降火之药无效后,遂改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9克,嘱病人早晚各服1次。结果半月而愈,终未复发。


近贤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皆有渊源。


盗汗是指入睡后不自觉地汗出,醒后汗止的一种症状,大多是由阴虚内热,不能固摄津液所导致。


《中医单药奇效真传》指出:桑叶苦甘寒,入肺、肝经,轻清凉散,既能清疏肺经及在表的风热,又能清除肝经实热,除清热之外,甘寒相合,还可益阴,所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内热出汗”(《本草经疏》)。


恰恰与盗汗之证多属阴虚内热的病机相合。


方法:将冬桑叶阴干,研为细末,每次4.5克,用米汤调后内服,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


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中药桑叶用的是经霜以后的桑叶,如果是老桑树的叶片,效果更好。


推荐阅读:

▶治愈顽固的“汗证”,是桂枝汤的功劳,还是桑叶的疗效?

▶神奇的中医秘籍《黄帝内经》《伤寒论》到底讲了啥?



好书推荐 ▎《长寿大道》,行住坐卧、吃穿住行的智慧
点击 ☟ 标题

 为啥长疮的少了,而生大病的多了

 病在心里

● 被营养学祸害的一代 ▎营养中毒的孩子

 一个中医的生死观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服药前,你有必要做一个合格的患者

●  一位医生痛述:“体检”是怎样把正常人“干掉”的?

●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关于我们

☯古圣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们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新媒体医学学习传播平台。敬请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与我们一道体悟生命智慧

☯咨询微信13810949871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识别求关注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