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养正即是养命。养正源于自律。自律的人才能健康。如何养正?本文就只五种错误的饮食习惯说起。
我们都知道,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养正即是养生,即是养命。如何养正呢?《内经》的观点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讨论五种最能伤害正气的饮食习惯。
过量饮酒,哪怕只是短期的,都可能伤损人体正气。关于酗酒的危害,目前的研究非常多。只举一例,比如,《Alcoho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长期过量摄入酒精与免疫反应减弱之间存在联系,带来的影响包括肺炎易感性增加,发生急性呼吸应激综合症的可能性更大、败血症风险增加、伤口愈合不良等。从中医来分析,白酒其性湿热,啤酒其性寒湿。若嗜酒过度,则酒食助湿生热,或生寒,一方面伤人元气,另一方面,湿热或寒湿容易酿成痰浊。痰浊上扰清窍,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关于酗酒,有这样几句顺口溜: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酒性辛热,入口先尝到辛味),吞到肚里闹鬼(酒增湿热,湿热内滞之人尤忌过饮),走起路来绊腿(酒性通阳,过饮则阳浮于上,导致上实下虚),半夜起来找水(酒性剽悍滑利,善走而不守,水气借酒而下利),早上醒来后悔(酒让人迷失)!有研究发现,盐分过多可能会导致免疫缺陷。当肾脏排泄过量的钠时,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降低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咸味多源于钠元素,对于中国人而言,钠的摄入量中,或源于做菜过咸,或源于深加工食品。由此说,要限制钠摄入量的最佳方法就是,一方面要吃清淡的食物,另一方面少吃深加工的食品,比如,超市里所有的包装食品几乎都是深加工的。从中医来分析,咸味入肾。少量咸味能养肾补肾,过度吃咸则伤肾。肾主水,主骨生髓,主藏精。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精若耗,为患实烈:
一则水气泛滥,变生水肿。有的人到了下午就见下肢浮肿,穿的鞋子变得紧绷,这其实是肾虚而水湿泛滥的反应;
从中医来分析,这是肾伤而气化不利,导致下虚而上实,虚阳上亢。因此说,除了日常饮食调理,并积极锻炼身体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吃盐。
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夜禁食后,食用100克糖的人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下降。这种影响可持续长达5个小时,并且在食用后1到2个小时内达到高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戒糖,而是控制适当的摄入量。从中医来分析,甘味入脾。凡是甘味的,不管是糖,还是蜂蜜,或者是糖精、甜蜜素等等,都入脾。过食则伤脾。有人认为,吃不含糖的食物就不会导致血糖升高,其实,只要是甜味的都会刺激血糖升高,因为过甘则影响脾的散精功能。那么,我们要不要吃甜味食物呢?可以吃。但不要过量,尤其是脾虚者,尤其要少吃太甜的食物。生活中有人好吃甜食,越吃越多,越吃越想吃,甚至嗜甜如命。却不知糖不可多吃,若超过了人体的需要,糖就变成了毒药。有人说,糖是合法的“毒品”,它的成瘾性竟然是可卡因的8倍!有研究发现,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短10-20年。从中医分析,脾在味为甘,嗜甜,应该是脾虚。1、容易上瘾
2、容易坏牙
3、容易肥胖
4、易至营养不良
糖是高能量食品,会直接影响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
从中医来分析,糖入脾,过多的糖会伤脾,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脾不能运化,则饮食精微不能补充人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
糖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吃甜食过多,可引起骨质疏松。
从中医来分析,一则糖过多会生湿热,湿热能腐骨;二则糖过多则脾滞,脾为土,肾为水,土滞则耗水。肾主骨,水耗则骨亦损。爱吃糖会引发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上升,长痘痘;糖化的胶原蛋白劣化会使皮肤变黄,变暗淡;还会让人显老。
从中医来分析,土生金,脾主土,肺主金。肺亦主皮毛。要想养好皮肤,就要养肺,而脾为肺之母。过多吃糖,导致脾损,脾损则肺亦损。且脾损则气血乏源,生命活力下降,当然会显老。
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积,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引发痴呆。
从中医来分析,肾生髓,脑髓源于肾精;又心主神明,精神、意识、思维源于心神。过吃糖会滞脾,脾滞则损肾。且糖生湿热,容易蒙蔽心窍,影响心神;又脾滞则气血生化乏源,心主血脉,血虚亦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关于甜食更多请参考:(阿斯巴甜添加剂是无害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咖啡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对身体有相对保护作用。但是,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干扰睡眠,其结果会加剧炎症并损害免疫力。有人建议,为了更好的保护免疫系统,最好少喝添加糖或人造甜味剂且含咖啡因的饮料。如果喜欢喝咖啡,至少在就寝前6个小时减少咖啡因摄入,防止干扰睡眠。我曾分析过咖啡,其性温而兴阳。特别是早晨,喝杯咖啡可以温升阳气;味苦能燥湿,通十二经,可升可降,可散可收,若脾肾阳虚,湿浊不化,喝咖啡亦可温阳化湿。咖啡香则醒脾;温则通阳;黑则入肾。故咖啡升阳而不留热,温热而不过燥,化湿而不伐气,特别适合于脾肾阳虚之人。尤其是咖啡经炒后有火气,更有温燥寒湿之功。对于下焦寒湿诸症,或者肾气虚寒之水湿泛滥,当有一定效果。再者,咖啡苦焦,其入肾动火,扰动相火,使相火从肾水之中浮起,因此,会有一定的升阳之功。类似于附子之效,但比附子缓和,温和,无毒性。咖啡适合于中国人吗?偏得木性,木性升发。若再得咖啡之升,易致阳气过升,或肝气疏泄过度,出现失眠、心悸等不适。尤其是素体阴虚火旺者,本来虚火易动,阳气过升,容易出现头晕,高血压,面红,精神亢奋,饮咖啡后会加重这些症状,出现心跳加速、恶心、头晕、失眠等不适。再者,若肾精不足之人,尺脉浮大,虚阳已浮,若久服咖啡,会致虚阳亢于上而真阴亏于下,则成火水未既之格局,所以阴虚火浮之人建议少喝或不喝咖啡。咖啡性温,擅能升动阳气。白人偏于金性,金性敛降,咖啡能升之,且白人素喜冷饮冷食,配合温性咖啡,颇可平其阴阳,调其升降。有人喝了咖啡很舒服,有人喝了则会出现各种不适,如心慌、便秘、小便多、失眠、胃痛、返酸、手抖等等,到底要不要喝咖啡呢?我认为,当根据体质来选择。咖啡性温而升阳,能助疏泄,故最适合于寒湿偏重而阳虚者,阴虚火旺或脾胃虚弱的人不建议喝。再者,咖啡要早晨喝,有助于升起一天的阳气圆运动。
一则,与白人相比,中国人偏得木性,木性升发。若再得咖啡之升,易致阳气过升,或肝气疏泄过度,出现失眠、心悸等不适。
因此阴虚火旺者虚火易动等阳气过升之人,如头晕,高血压,面红,精神亢奋,饮咖啡后会出现心跳加速、恶心、头晕、失眠等不适,最好少服。
二则,动阳则易致阳浮,如果是肾精不足之人,诊其尺脉,若沉紧有力,即是肾根充足,则不怕动阳。如果尺脉浮大,则明显是肾中精气不足,虚阳已浮,若久服此品,会致虚阳亢于上而真阴亏于下,则成火水未济之格局。今人多属于阳气过升,而右降不及。因此,升阳动火之药宜少用。
咖啡味极苦,苦能燥,可燥湿;苦能泄,可泻下、泻火、泄气、降气、降逆。咖啡味苦而气厚,气厚则降,薄则升。经云:酸苦涌泄为阴。咖啡兼得阴阳二性,其性温则能升阳,其味苦则能降阴。升阳则能疏解压力,使精神健旺;降阴则可通畅大便,使浊毒排出。
为什么喝咖啡会上瘾?
我遇到过这样的病人,每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就要喝咖啡,否则精神疲惫,注意力下降,非常难受;其实就是咖啡刺激机体导致元气妄动的反应。
凡是刺激性的食物都可能调动人体元气。生病时需扶足正气以祛除邪气,因此适当服些汤药,或者针灸,可以调动元气,促进康复,这是有益的事情。但平时无病时不建议滥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妄耗元气,甚至可能形成上瘾,影响身体健康。比如:喝咖啡等等,都需适可而止,而不可过度过量。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消化健康,通过增强免疫力和改善情绪的方式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和益生元的摄入量高,免疫功能更好,防御病毒的能力更强。充足的纤维还可以促进更多和更好的睡眠。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最佳方法是多吃全品类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坚果和种子等;将低纤维加工食品换成富含纤维的未加工食品;将白米饭换成粗粮饭;用豆类或小扁豆代替肉类等。
一则,吃素可以减少欲望。欲望降低,心中就更能恬然自安,有益于健康。我自己体会,吃素之后对于物质的欲望自然就降低了,看到美食也没有多少想吃的欲望。越是吃素,欲望越低,相火越不容易妄动,心就越恬然淡定;
有人说,因为吃素,瘦瘦的,没有力气,不健康。其实,这根本就不是吃素的问题,是脾太虚,运化功能太弱,导致气血不足了。建议吃容易消化的,比如五谷,以及土里长的食物,如山药、红薯、土豆等,多得土气,能养脾胃。脾能运化,自然气血充足,人就会健康起来。越是脾虚,越要少吃肉,以免妄耗脾气。简单来说,素食——特别是五谷,最得天地五行之正气,能调养脾胃,促进气化,让人气血健旺起来。
我自己的体会:一则,不能只吃蔬菜和水果,要以五谷杂粮为主,而且要吃糙米,这样才能得天地五行之正气;
二则,不能只吃寒凉性的食物,也要吃些温性的素食,比如葱姜蒜及各种调料;
三则,一定要配合运动,运动可以生发阳气,能加强气化,健运脾阳;
另外,再说说常吃肉为什么看起来有力量呢,一是肉是血肉有情之物,物性便影响人性。再者按现代医学来讲,动物在被宰杀之前过度恐惧、疼痛,从而瞬间分泌大量促肾上腺素到身体各部位,这种激素干嘛的呢?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起到警觉,充满力量,逃跑,斗争等作用。人吃了它的肉会怎样呢,也有战斗力啊...古人讲: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人一辈子把穿衣吃饭搞明白都不容易,何况现在吃的更加复杂以上这五种饮食习惯可能人人都有,为了健康,一定戒之,改之。今时新冠疫情还在蔓延,全世界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60万。如何才能避免感染?感染之后如何才能避免病情加重或恶化;新冠肺炎患者如何避免死亡?这些问题的关键都在于正气。只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正,才是防治新冠肺炎的关键。养正要内求,要自律,要管住自己的嘴,这又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地方。选自:选择中医
部分由得一编校
推荐阅读:
●徐文兵妙解中药性味(五味调神,必须掌握的健康饮食法则)
●“原汤化原食” 不止是俗语,也是含有中医道理的
☯关于我们☯
☯古圣言: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们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新媒体医学学习传播平台。敬请一如既往的关注我们,与我们一道体悟生命智慧。
☯咨询微信:13810949871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