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战疫观察:怎得梅花扑鼻香

临窗客 北京西路瞭望 2021-09-28











初冬的江苏,腊梅已经忍不住绽放。


尽管冷空气频频,但江苏人仍沉浸在从未有过的温暖之中。



1


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了。


这应该是江苏人自疫情防控以来最激动、最开心的事了。


据新华社报道,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南通、扬州等地,深入长江和运河岸线、水利枢纽、文物保护单位等,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进行调研。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记得3年前,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这一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视察,还是来到了江苏。这个时间节点,是历史的巧合么?


反正不管怎么江苏人都会很温暖。他们明白,这是总书记对江苏的厚爱,是对江苏寄予的厚望!


笔者清晰地记得,11月12日晚上8点多,当新华社新闻客户端发出“习近平赴江苏考察调研”这则图文快讯后,笔者的微信朋友圈迅速被这条激动人心的新闻刷屏。毫无疑问,这个消息应该是分分秒秒间就传递到了每一个江苏人。图片和视频中,总书记的笑容和亲切话语,让所有人都倍感温暖、倍感鼓舞。


梳理媒体报道,笔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2013年参加了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2014年视察江苏,2017年视察江苏,2020年视察江苏,已先后四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江苏,这个以全国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经济总量的东部省份,在全国大局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这次,在全面小康即将胜利收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来到江苏视察,更显不同寻常。


不妨,让我们再次学习下新华社的权威报道。“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是总书记对江苏的最新指示要求。


细细体会,殷殷嘱托中,既有充分肯定,又包含高度信任,更寄予厚望,赋予新的重大使命任务。



2


总书记视察江苏,仍牵挂疫情防控。


笔者注意到,在新华社的报道中,总书记指出,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大。希望大家始终不放松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出现反复。


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总书记强调,沿江省市有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克服重大洪涝灾害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冲击,为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总书记的肯定和嘱咐,让江苏这个疫情防控一直表现优异的大省,信心更足了。


既不松懈,也不恐慌。


这是江苏决策层给出的明确信号。


近一段时间以来,疫情出现新苗头。国内一些地方屡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中风险区不断冒出,特别是人流、物流密集的大城市,面临的压力更为明显,不少地方都采取了全员核酸检测等防范措施。但江苏却还是保持着一贯的“稳稳的”,既没有突击搞大范围的核酸检测,也没有对社会面管控特别是正常的人流、物流采取特殊的限制。


秩序井然的背后,其实是更为密织的“精准防护网”。


举个例子,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携带新冠病毒,给不少地方防控造成了不小的麻烦。11月10日,南京市在南京江北新区检测到2份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阳性。他们立即进行规范处置,第一时间通知货源地加强防范,并及时向社会发布通报,避免了可能引发的社会恐慌。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特别是“一带一路”交汇点,江苏口岸众多,省内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也特别多,既要防住“人”又要防住“物”。这个压力可想而知!很显然,只有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精准的举措,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都有序运转。


冬季本来就是各种传染性疾病容易暴发的时候,再叠加新冠疫情防控,这个冬天,注定是一场比决心比细心比耐心的大考。笔者注意到,最近,江苏省委、省政府对疫情防控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视频会议等,听取防控最新情况汇报,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防控举措。


譬如在11月20日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娄勤俭就要求,要科学研判疫情发展形势,科学做好疫情防控,科学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他特别强调要针对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可能面临的各种实际情况,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把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经验做法坚持下去。吴政隆在主持召开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也要求,将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口岸管控、水路疫情防控、“人物同防”、入境人员管控、重大涉外活动疫情防控等措施,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请注意,娄勤俭强调了三个“科学”。正如有专家所评价的,“科学防控”,正是今年以来江苏疫情防控牢牢掌握主动权的关键。而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才能做到既有力、又高效。


笔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一组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从3月28日至11月18日,江苏空港口岸入境客运航班380余架次,入境旅游6.2万余人,未发生境外输入病例进一步传染。对上海口岸入境来苏人员转运实施“3+11”模式(在沪集中隔离3天后,闭环转运至当地,继续集中隔离11天)以来,截至11月17日零时,已接转2.48万余人,继续保持安全接转“零事故”、工作人员“零感染”的记录。


除空中外,江苏防控对水路也没有放松。今年3月份以来,共有1.8万艘次国际航运船舶、32万名船员进入江苏,2.4万名中国籍船员在江苏换班。精准防控之下,20多名核酸检测阳性船员均得到妥善处置。


对于大家都很担心的进口冷链食品,江苏利用食品追溯系统,全面掌控冷链食品供应链上下游流向,真正做到了“物防全链条监管”。据笔者了解,江苏已将冷链食品监测纳入常态化监测工作,每周都要对相关冷链食品(含包装)、环境及从业人员开展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截至11月13日,全省共监测冷链食品相关样本15.1万份,其中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样本5.08万份、国产冷链食品及包装样本1.93万份、环境样本3.83万份、从业人员样本4.23万份。


或许正是因为平时“功课”扎实,所以面临“大考”,这个省并没有因为周边省市出现状况而惶恐不安。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最近,江苏省用最高规格、最高礼遇,隆重举行了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娄勤俭在大会上用了四个“不会忘记”,向英雄的人民致敬,向人民的英雄致敬。


的确,江苏太不容易了!作为常住人口超8000万、流动人口超2000万的人口大省,江苏是全国确诊病例200人以上的省区市中,唯一保持新冠患者“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省份;作为经济总量近10万亿、市场主体超过1100万的经济大省,率先复工复产、加快转型升级,很好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都交上了一份彰显“江苏力量”、体现“江苏效率”、展现“江苏担当”的优异答卷。


“我们必须时刻绷紧防风险这根弦,从走过的路、打过的仗中汲取智慧、坚定信心,深入排查各领域风险隐患,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准、处置得好,确保牢牢守住全省大局安全稳定的底线。”


笔者对娄勤俭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也忽然明白:为什么江苏要在此时隆重举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了。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是么?



3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外界普遍认为,这个要求很高!


但正如网上有人评论,好学生从来不怕试卷难,江苏希望高要求,期待高要求。


观察近期江苏主流媒体报道不难发现,这个省正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从娄勤俭、吴政隆等省领导到各设区市领导,都先后主持召开多个重要会议和各类座谈会,并深入一线调研,深化思想认识,听取各方建议。勤奋者的脚步,片刻都没有停歇。


没有沉浸在被肯定的兴奋中,而是保持清醒头脑,继续秉持“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作风,铆足劲大步向前,是外界对这个省担当落实新使命新任务的最大感受。


譬如,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了一系列贯彻落实举措。江苏省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抓好贯彻落实。紧接着,娄勤俭、吴政隆带头作了专场宣讲,强调“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昨天,江苏省又与生态环境部在南京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推动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工作…………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无不显现了这个经济大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决心和雄心。


笔者注意到,娄勤俭、吴政隆近期先后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界人士、企业家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并专程参加在南京大学举行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为即将开启的“十四五”发展、现代化建设作谋划准备。在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后,娄勤俭开诚布公,如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需要我们立足我省各地发展基础,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结合所处发展阶段,顺应发展规律,着力深化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他们希望专家学者紧扣时代脉搏,坚持问题导向,发挥专业优势,对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江苏发展中的新问题、基层实践的新探索等加强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贡献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笔者注意到,早在去年上半年,江苏就已经在南京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江阴市和常州溧阳市6个地区部署开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在实践层面探索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值得关注的是,这6个地方基本上都属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正如有经济学家所分析的,这些地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开放优势突出,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社会事业相对发达,在这些地区“先行先试”,完全可以通过局部地区的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化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尽管江苏这项试点已进行了快两年,也已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娄勤俭还是坦言,对照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要求,江苏谋划推进试点时的认识深度和实践标准都还有差距,要进一步对标对表、审视提升,并抓紧进行试点经验做法的总结,更好地指导全省面上的实践。


慧者知不足。听说,娄勤俭在为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省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宣讲五中全会精神时,更是直言工作中还有不少短板弱项,并且从真正解决好“重化围江”、苏北小化工等问题,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等诸多方面一一举例,强调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更要看到任重道远,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有这样的眼光和见识,谁说不能再创造一个“沧桑巨变”呢?



4


再说说波澜壮阔的长江。


总书记视察江苏,沿南通、扬州一线溯江而上,并在跨江城市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从新华社的报道中可以获悉,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而总书记此次江苏之行,无论在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还在扬州城南的运河三湾区域,都对当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给予了肯定。


主流媒体的后续报道显示,总书记的肯定,不仅给江苏沿江城市以极大鼓舞,更坚定了江苏从上到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决心。


说实话,这个决心也非下不可。因为,对于江苏而言,长江真的是条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


资料显示,长江横贯江苏433公里,流经8个设区市,沿江两岸有5000多万人口,长江提供了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不仅如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每年还输送上亿立方的长江水支援北方地区。


正如娄勤俭在《学习时报》撰文所言,为母亲河‘治病’非常重要、十分紧迫,绝不能再欠生态账、吃子孙饭,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笔者认为,近五年来,江苏确实是把长江大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上,也确实取得了巨大成效。这个成效,不仅体现在政府部门一系列统计数据上,更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江边美景成为人们拍照打卡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爱到江边去散步锻炼,越来越多的江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据关注研究江苏长江大保护的专家分析,这个省在长江大保护方面,至少有这么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形成压倒性工作态势。近三年每年都组织召开两次现场推进会,织沿江八市集体考察长江江苏段,省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问题整改,全省一盘棋整体推进。二是以大投入推动大保护。省级财政支出累计投入1300多亿元,带动各级财政总投入近万亿元。如此舍得,让人惊叹!三是整改问题毫不手软。敢于通过“263”专项行动等举措自我曝光、自加压力,28项国家披露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114项省级自查问题也完成整改90%。四是加速破解“重化围江”难题。整体关停化工园区4家、化工企业3100多家,腾退沿江岸线60.3公里。


腾退沿江岸线60.3公里,是什么概念?据笔者所知,近些年来许多沿江省市费了好大力气,也才腾退了几公里岸线。


而江苏在沿江整治方面下的这些“猛药”,也让江苏在当年减少了工业产值4200多亿元。4200多亿元工业产值,又是什么概念?要知道,2019年全国还有几个省和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没超过4000亿元。


力度如此之猛,可见决心多大。


央媒近期报道,江苏全省环境质量已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PM2.5年均浓度“六连降”,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主要入江支流断面优Ⅲ比例提升41个百分点。沿江已全面完成长江禁捕退捕任务,7392艘渔船、14887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社保安置率达99.3%。更为可喜的是,沿江八市经济总量四年增长3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近4个百分点。


成绩固然可喜,但毋庸讳言,对照总书记这次提出的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5项任务,对标总书记赋予长江经济带“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新的历史使命,包括江苏在内的沿江省市,仍需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令人欣喜的是,江苏决策层已经开始深入研究、系统谋划。据说,娄勤俭在多个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更加主动深入地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江苏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尽早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进一步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未来5年努力,再来一个长江生态环境和发展质态的“巨变”,把江苏段真正打造成“黄金水道”上的“钻石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目前是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在刚刚举行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联席会议上,部省之间围绕提升江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又敲定了一批重要事项。从环境容量、环保达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等的倒逼,到坚定信心率先探索,誓言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个悄然转变,或许更值得人们期盼。


有这样的决心和定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应该就在眼前。



5


再把目光聚焦长江上游,让我们再一次见证历史。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紫云自治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赫章县、沿河自治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作为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至此,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没猜错的话,此刻,江苏人应该与贵州人一样高兴,甚至更高兴。因为,江苏苏州与贵州铜仁对口帮扶5年来,两省往来密切,协作合作日益广泛,已结下了兄弟深情。据贵州当地媒体报道,江苏不仅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量无私支援,而且派出了大批扶贫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铜仁的大山深处,帮助各族群众一起走出贫困。此次贵州省宣布的9个摘帽贫困县中,沿河自治县就是铜仁市所辖。


而前不久,长江源头的青海也来江苏串门了,并带来了分享的好消息:青海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3.9万人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胜利在望。


历史就是这么充满了巧合。今年恰好是江苏对口援青十周年。笔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一组数据,这十年间,江苏已派出四批76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援青,支援资金26.5亿元,支援项目280多个,合作项目163项,近40家企业落户青海,“青货进苏”“青电送苏”规模稳步增长。


江苏真心实意帮助兄弟省份,扛起了走在前列的一份责任,也赢得了受援地各族群众发自肺腑的尊敬。


记得今年2月底,陕西宣布56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江苏省报《新华日报》拿出头版重要位置,第一时间刊发消息《苏陕对口帮扶协作迎来历史性时刻 陕西所有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也让三秦大地上的老陕们感受到了超越对口协作的友情亲情。


不妨读下青海媒体报道中,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的这段话:10年来,江苏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让青海各族人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社会主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深切感受了江苏的真担当、真感情、真作为,深切感受了江苏人民的无疆大爱,实实在在分享了江苏改革发展的成果。


共饮长江水,就是一家人。


就像前些日子,江苏苏宁足球队中超联赛夺冠战,20名湖北黄石的球迷,赶到苏州为江苏苏宁队助威一样。


或许这个冬日真的会很冷,也许新冠病毒还会搞出些幺蛾子。但有信心就会有力量,手拉手就会很温暖。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即将告别难忘的2020,让我们继续见证历史。


延伸阅读 







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今天召开联席会议,为了什么大事?

江苏省纪委监委通报2起“小化工”背后官商勾结典型案例

十三届江苏省委第十轮巡视完成向被巡视党组织进驻让江与海的手拉得更紧,南通这座江海之城拉了一个“朋友圈”政声 | 张敬华:在担当新的重大使命中展现首位作为

撰稿 临窗客图片 视觉中国 陈国远值班主编 陈月飞
编辑 方思伟 王晗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