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三角“最强智囊”齐聚上海,来听江苏专家关注啥

陈珺璐 北京西路瞭望 2021-09-28

    同下一盘棋,共谋一体化。


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江苏、浙江、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协办的“上海2020参事国是论坛暨长三角参事专题研讨会”,12月3日在上海举行。



来自三省一市的百余名政府参事、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长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优势、体现更大作为”,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们都关注哪些问题、提出什么建议?“瞭望君”做了一番梳理,快来pick那个最吸引你的!

江苏省政府参事蒋伏心

建设长三角科学中心联盟迫在眉睫


“新阶段长三角要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自主可控创新系统是内在第一需求,特别是重大的、突破性的源头型创新。而自主(源头)性创新就需要基础研究发力。”在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蒋伏心看来,自主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亟需破解的一大问题,也是推进一体化进程的一大动力。


如何变问题为动力?


蒋伏心提出一个观点:构建以“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四大城市为节点的“钻石型”国家科学中心体系。


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技术创新也很快,蒋伏心认为,这基本上是一种偏市场的技术,而不是偏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


“原因很简单,在这里面存在着市场失灵。”他表示,在创新体系中应该有三个主体,除了企业和市场,必须把政府作为主体放进去,尤其是在基础创新方面,政府一定是主体。这不是倒退,而是遵循世界科学创新规律——在发达国家的基础创新领域中,政府高度参与。


美国有硅谷的“热带雨林”型创新生态系统,以色列有“全民创新创业+海外资金”,英国有牛津郡的“政府与市场协调推进”,日本有东京筑波的政府主导型。在这些国家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作为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


对比世界,建立长三角科学联盟——在已有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南京和杭州国家科学中心迫在眉睫,四个科学中心建成后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助力长三角成为我国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与基础研究高地。


在蒋伏心看来,建设长三角科学联盟,目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长三角区域内各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指标比较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逐渐凸显,具备多创新中心支撑基础。


在这个“钻石型”的国家科学中心体系中,南京的角色和地位备受关注。作为全国科教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南京正全力建设创新名城,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一起来看看。


2018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五年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当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中,有75个科创项目,总投资逾1192亿元;


2019年3月,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确认“江苏正在筹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已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2017年10月,启动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的研究编制,2018年4月《南京市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总体方案》通过专家论证,上报省政府。2018年10月,省委省政府领导挂钩联系推进南京国家科学中心项目。


显然,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在江苏早已从共识变成行动。办好这件事,蒋伏心认为,江苏既迫切,又有比较优势。


先说迫切性。第一,重大、基础性、原发性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制约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是江苏发展面临的关键性约束之一。第二,外部形势复杂多变,要保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自主、可控创新上实现突破。


再看优势。科教资源优势明显。南京拥有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全国第三;学科基础较厚。6所高校10个学科在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全国第一;人力资本优势突出。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数均居全国第三;科技创新载体多样化。拥有10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家国家级孵化器5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产出规模与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江苏雄厚的产业基础是科学中心建设与可持续生命力的来源,既有创新的紧迫性需求,又为成果转化提供优良的产业“土壤”,有利于形成科学发现—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从何发力?蒋伏心提出了“江苏方案”——


一要厚植开放与共享的创新生态土壤


要形成开放与共享思维导向下的“空间观”“禀赋观”,站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层面,重新认识发展条件,打破对特定地域、特定产业、特定领域的指向式发展路径依赖,重新审视“我有什么”“我们有什么”,从中寻求合作产生的新机会。


二要补齐重量级大科学装置不足短板


立足于江苏、长三角发展的现实需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拉长重量级大科学装置布局不充分的短板。既要“求异”,与上海、合肥、杭州错位发展;又要融合,在全方位开放基础上,坚持产业内外、区域内外的融合化发展。


三要精准优化财政激励方向


转变公共财政激励创新的方式,由具体技术创新向基础研究支持转化。技术创新交由市场感应度、敏锐度更高的企业“产业界”主战。提高科技经费“精准投入”、最大化发挥正外部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不同类型高新区为载体,以完善差异化、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为导向,实现政府主观能动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筹建江苏省科学院。国内多个省份设有省科学院,而江苏在新发展阶段筹建省科学院,需要承担具有时代特征的功能。中科院分布在江苏的院所,在数学、物理等较为关键基础研究领域明显不足。通过筹建省科学中心,有效集成江苏省基础研究资源,通过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激励基础研究的发展,充分释放资本与科教资源的耦合效应。


四要推进科技政策一体化


长三角各省市科技政策体系存在较大差异性,是制约要素流动、共享的关键因素之一。要从“增量共享”转向“存量流动”,由平台共享到政策共享、促进基础研究一体化。科技政策一体化,应由科技合作平台的区域共享,逐渐扩展至相关政策由协调向“同质”转化,打破行政区划刚性约束,塑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协同。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聘研员施国庆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是一体化关键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聘研员、河海大学教授施国庆认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是关键。


那么,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又从何发力呢?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能力、强化文化旅游合作、实现教育科研资源共享、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这些都是关键点。


“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篇章,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环。”施国庆认为,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要被放置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分析。“长三角公共服务建设最终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如何从构想变为现实?施国庆提出五大路径。


制度改革是根本。首先,深化供给侧改革,让公共服务供给向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等“软实力”方面倾斜。二是完善政府购买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发展社会组织,赋予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灵活性。三是推动形成定期会晤沟通、信息资源共享、动态跟踪监测、异地联动执法等跨区域机制。


利益共享是动力。三省一市及其地方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都紧扣长三区域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并享受其带来的红利。在非根本利益上,可以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利益,并以稳定的方式逐步优化利益分配,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法制规范是保障。完善基本公告服务的法规与制度,基于各地“放管服”的改革,加快拟订适用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治理的规定。设定条例,明确各区域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技术支持是载体。依靠数字财政、政务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手段,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增强服务的公开性、透明性、安全性。


长板传递是模式。把“地方的长板转变为共同的长板”,是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模式。应推动低水平区域向高水平区域的主动式学习,以及高水平区域向低水平区域的反哺式学习,并发挥重要功能平台、重点产业发展等战略性和引领性项目的作用。



江苏省政府参事徐建刚

以协调发展做强长三角北翼城市群


作为长三角的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南京、苏州、南通等江苏沿江8市,是我国产业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分布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但在江苏省政府参事徐建刚看来,这一城市群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


比如,支撑区域发展空间的土地资源开发规模已近极限,粗放式开发使其利用效率不高;


开发园区占地过大,地均生产总值等指标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整合北翼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协同建设区域交通发展、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空间,是徐建刚给出的解决方案。




在整合空间结构方面,建设南通和泰州高铁是首要任务,形成扬子江区域内大中城市的1.5小时时距圈,进而充分发挥苏中三市的后发优势,推动北翼城市群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依据相关生态红线保护与环境规划的要求,制定统一的城市群产业负面清单与退出机制,逐步分期引导各类传统产业“走出去”。

 

协同建设区域交通发展上,要从港航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生活服务设施建四个方面同时发力。

 

在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空间上,开展“长江与太湖流域的跨三省一市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的综合大调控”系统治理工程,加强制定北翼城市群中小城市与乡镇产业负面清单,调整产业结构,关停高污染企业。




“瞭望君”注意到,此次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浙江省政府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陈桂秋提出,着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

 

加密城际轨道交通网,尤其是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合肥、宁波六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际轨道网络;


相邻市域线多点换乘;


加强长三角机场群之间的轨道交通连接,区域内城市互为备降机场,以高效快速连接。



陈桂秋还提出,谋划沿海货运铁路专线,把两省一市沿海港口资源连通起来,形成内外贸、江海河、大中小港口统筹协同的航运体系,形成内循环的战略高地。


“瞭望君”了解到,“参事国是论坛”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4届。每年,来自长三角各地的政府参事和专家学者都为区域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比如,去年的“参事国是论坛”上,沪苏浙皖政府参事室共同签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建立长三角区域政府参事工作合作机制。而本次专题研讨会则将重点放在落实这项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共同提高参政咨询能力水平。


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群“最强智囊团”今后还会贡献哪些好建议、新点子?“瞭望君”和您共同期待。


延伸阅读 







坚定不移扛起新时代新征程使命担当!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这些工作

江苏战疫观察:怎得梅花扑鼻香

坚定不移扛起新时代新征程使命担当!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这些工作

江苏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第1000万场庭审直播!江苏“法治公开课”这样讲

书记省长齐齐到场,江苏这场发展论坛带来什么“头脑风暴”?


部分素材来源 上观新闻 澎湃新闻撰稿 新华日报见习记者 陈珺璐值班主编 陈月飞
编辑 王君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