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声”夺人!“最强地级市”凭什么拉起创新“超级阵容”?

陈明慧 陈珺璐 北京西路瞭望 2021-09-28


先“声”夺人。最近,一个听起来颇有艺术味道的新产业火了。


11月30日,“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推介会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现场签约的20个重点声学项目总投资154亿元。



这个看似“横空出世”的新产业,能量远不止于此。“我们将与南京大学、中国声学学会一起,携手打造覆盖产业、城市、生活的创新生态圈。”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预测,面向未来,随着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日新月异,声音科技正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建筑、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并产生全新的交互方式,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


每一次横空出世,都是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声谷”到底是什么?从无到有,何以花落苏州?“瞭望君”带您一探究竟。



从无到有


此次推介会上,20条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人才、产业扶持政策对外发布,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声学工程学科暨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全球人才双招双聘发布仪式现场举行,总投资154亿元的20个重点声学项目集中签约。


这并非“声谷”首次亮相。今年9月8日,一个重磅消息传来:常熟与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


南京大学


“横空出世”不到三个月,框架落地。这个产业有多牛?想深入了解这个新产业,要从声学入手。


“瞭望君”了解到,声学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和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众多领域深度交叉,在军事、医学、建筑、人工智能等领域广泛应用。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声学教学与科研基地的高校,拥有国内领先的声学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效果图


随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规划建设,南京大学决定依托在声学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开始在周边区域寻找有一定声学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的落地板块。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当得知南京大学决定推进声学产业应用的消息后,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握机会,主动对接,邀请校方前来考察,并最终以良好的综合优势,达成双方的合作。促成合作的一大重要考量是,在一些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下,常熟经开区在消费电声、海洋水声等细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声学产业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大举进军声学产业“水到渠成”。


一方是全国知名学府,一方是苏南产业强市,可谓强强联手。许昆林在推介会上说,常熟要全力支持“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建设,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积极争创声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声学产业技术高地和产业聚集区。


声谷创新区概念图


未来的“声谷”什么样?“瞭望君”获悉,创新谷将以常熟经开区为核心区,以声学产业战略选择为基础,以探索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为主旨,以争创声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联合南京大学、中国声学学会等多方力量,汇聚国际国内顶尖人才、技术、产业和资本等资源,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为一体的“苏州·中国声谷”。


人有我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知识赋能,借力发展。结交大院大所,邀约名校异地办学、为高端创新资源搭平台“垒金窝”……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这几年,科研资源本不算很“富裕”的苏州却频频站上创新的C位,蓄足了产业发展原动力。


“瞭望君”粗略统计,自2003年以来,先后布局苏州的国内外知名大学就有9所,研究院所6家。此外,一批批海内外高校与苏州合作办学,积极融入到地方发展战略中——


2002年,苏州规划两个高等教育区:苏州国际教育园区和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2006年,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式揭牌成立。经过多年的筹办和申请,西安交大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两所中英名校跨越大洋强强联手,落户苏州,成为中外合办高校的九所院校之一;


2016年,苏州大学入围“111计划”、苏州科技学院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2017年,昆山杜克大学启动学士学位教育,成为美国前十顶级名校中唯一在中国开设学士学位教育、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揭牌,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留学生;


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宣布开建太仓校区,一期计划明年建成投用;


2019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落户新区,明年9月将正式招生;


今年9月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启动,南京大学与苏州的合作再次按下“快进键”;


6月30日,苏州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同推进中国科技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


……


除了大力招揽高校分校来苏州落户,在产学研合作上,苏州也是不遗余力。从2017年的“大院大所苏州行”到今年的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苏州和大院大所合作的诚意满满。截至目前,苏州累计与238家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平台载体130多家、产学研联合体1870个,实施合作项目1.4万项、总经费超300亿元。详情请戳“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文章:“最强大脑”齐聚,最强地级市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都有哪些大院大所在苏州设立了研究院?一起来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园区)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高新区)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园区)

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园区)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研究院(园区)

洛加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园区)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中国研究院(园区)

SKEMA商学院中国校区(园区)

浙江大学苏州研究院(高新区)

清华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高新区)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所(姑苏区)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园区)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姑苏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高新区)

北航苏州创新研究院和北斗丝路学院(高新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研究院(高新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高新区)

北京化工大学苏州研究所(相城区)

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园区)

西南大学常熟研究所(常熟)

香港浸会大学常熟研究所(常熟)

大连理工常熟研究所(常熟)

华东理工常熟研究所(常熟)

南京理工常熟研究所(常熟)

南京理工张家港工程技术研究院(张家港)

中国科学院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张家港)

南京邮电大学张家港研究所(张家港)

长安大学张家港汽车工程研究院(张家港)

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


不难看出,被称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正在面向全球,打造一个由名校大院大所加盟的创新“超级阵容”。


未来可期


利在眼前、功在长远。这些看似寻常、实为超常的集聚,让苏州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好种子+好土地。这些年,一连串的高新企业在苏州不断落地生根。统计显示,至去年底,苏州区内院所引进孵化企业360多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40亿元。3年中,平台累计申报发明专利达44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9件。累计获批高企23家,高企培育15家。其中,浙大苏州工研院孵化约80家,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累计孵化约60家,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累计新注册企业17家,南大苏州创新研究院引进并孵化企业41家。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脱胎”于科技实力雄厚的院所,使企业自身获得长足发展。以去年7月入驻南大苏州创新研究院的江苏图客机器人有限公司为例,这个项目拥有全球首台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图客”。这个身手非凡的机器人,融合物联网感知、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替代人力,累计销售近千万元。不仅如此,“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填补全球机器人在大规模智能典藏管理应用中的空白。


除引进孵化企业外,在成果转移上,新模式也取得不俗业绩。据《苏州日报》报道,去年,高新区院所技术交易额1亿元。其中,中移动苏州研发中心成交额5883万余元,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成交额2502万余元,浙大苏州工研院成交额2369万余元……这些院所作为产业研发龙头,有力助推苏州企业创新发展。


顶尖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碰擦出产业集聚的“火花”。比如,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被苏州工业园区引进后,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院、国仟医疗科技创新研究院、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等一系列院所,相继落地园区。


高层次人才涌向创业的天堂。统计显示,至去年底,仅苏州高新区大院大所已累计获批区领军人才近150人次,姑苏领军人才近50人次,省双创人才超50人次,国家级人才18人次。



高端人才“聚宝盆”效应逐渐体现。太仓城东,娄江新城启动区内,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正在快速建设,一期项目预计明年6月投用。作为国内航空科研领域的实力担当,西工大近年来加速向民用航空领域拓展,它的到来直接推动太仓着手布局航空产业。


两年前启动招生的西北工大太仓校区,首批招收300名本科生。2018级太仓长三角工程博士班开班,24名博士研究生来自中国商用飞机集团等企业。他们周末在太仓集中学习,在职攻读工程博士学位,充分利用人才联合培养机遇,不断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西工大太仓校区将建设由民用航空学院等10个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等10个研究中心组成的科教基本架构,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17个本科专业,航空器结构与适航技术等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空间应用科学与工程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10个学院均为西工大新建立的学院,在与本部错位发展的同时,与地方政府深度融合,加速融入上海大飞机产业体系。



“瞭望君”获悉,下一步,苏州将推动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携手共建一批产学研联合体,加快锻造苏州高端科创资源的“新长板”;将以更优越的人才新政、更舒心的服务新政,全面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各路英才搭建完美舞台。


苏州综合实力超群,产业基础雄厚。今年以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苏州表现不俗。1-9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4%;1-10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2亿元,增长3.3%。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8万亿元,单月产值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42万亿元、增长4.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0.8%,是长三角综合比较优势最突出的城市之一。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苏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苏州要更大力度推动开放创新,更深层次开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进一步汇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不断提升苏州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许昆林希望,校地、院地双方各展所长、强强联合。


高端创新资源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共进,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新的苏州,未来可期。


延伸阅读 







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议军会议

长三角这一周|一寸光阴一寸金,向着未来奔跑前进!

书记市长这一周| 收官月来了!更多忙碌更多期待

厉害了!江苏新增4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长三角“最强智囊”齐聚上海,来听江苏专家关注啥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陈明慧 见习记者 陈珺璐素材来源 苏州日报 苏州发布等图片来源 苏州发布 视觉中国值班主编 郁芬
实习编辑 王晗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