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 让“苏式生活”成现代化强市建设“点睛之笔”,苏州今天开了场誓师大会
10月7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以“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召开一场6000人参加的誓师大会,以3个月前启动的“百日攻坚计划”阶段成果为新起点,发布并启动48个一年冲刺系列行动项目清单。
“瞭望君”注意到,举办这场誓师大会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迎接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和保护区、姑苏区成立10周年。在这般特殊的节点上,苏州古城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下阶段将如何规划与部署?无数好奇、期待的目光投来,让此次誓师大会受到特别的关注。
时间闪回39年前。1982年,苏州跻身全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后数十年间,历届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古城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最近一年来,苏州古城保护提升更是提上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历史,设立了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把古城保护好、发展好,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今年7月15日,苏州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会上提出一个新命题:努力探索古城保护新路径、作出新示范。
此前,苏州市委、市政府就古城保护问题展开密集调研,召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去年10月16日,许昆林履新苏州后不久就专题调研姑苏区古城保护更新,要求精心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古城可持续发展。同年12月,他两度带队前往姑苏区,就文化产业和古城保护管理、大运河文化带和水环境建设,分别展开专题调研。今年6月,许昆林专题调研姑苏区市政设施提升、口袋公园建设、片区改造、拆违整治等工作。此后又主持召开专题会,与姑苏区8个街道负责人面对面座谈,研究谋划姑苏区发展。
经过酝酿斟酌,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总体方案和11个专题工作方案(简称“1+11”方案)在7月15日的领导小组会议上发布,明确“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做优行政和文化中心,做强教育医疗高地、科技创意高地,做精苏式生活典范)总体定位,以及古城、老城、新城三大区域分区定位。要求姑苏区各板块在总体定位、分区定位中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做到错位发展、融合互补。根据方案,总投资711亿元的30个重大项目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的重要抓手同步推进实施。
古城保护,蓝图绘就,接下来就是务实行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快速响应,围绕总体方案、分区定位要求,出台75条“百日攻坚计划”和66条落实举措。
今天誓师大会上,又对“1+11”方案11个专题方案共26项具体内容,以及30个重大项目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分解任务。同时,制定48个“一年冲刺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分解任务,倒排时序进度。
姑苏区深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是他们必须奋力扛起的光荣使命。事实上,九年前设立姑苏区,正是苏州创新推进古城保护迈出的关键一步。2012年10月26日,苏州撤销原平江、沧浪、金阊三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同时加挂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保护古城、发展,就是姑苏区与生俱来的责任担当。
九年来,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核心,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姑苏区交出一份不俗答卷。名列“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首位,创成“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和谐示范城区”……这一个个名片,见证着姑苏区在诸多领域发展的引领性实践。
九年来,姑苏区不断探索古城保护发展路径。注重制度体系的健全,相继出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苏州古城墙保护条例》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技术指导,编制5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古城54个街坊控规修编和40个街坊城市设计;注重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深入实施,平江片区、32号街坊、虎丘综改、桃花坞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
九年来,姑苏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迈上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3.9%。
致力于环境提升与品质生活,姑苏区开展“四大整治四大提升”“四类行业综合整治”“拆违治乱”“净美街巷”等专项行动,主要景区、主要路段常态化达到“可席地而坐”标准。先后投入69.3亿元,实施南环新村、梅巷片区、解放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居民家庭“改厕”等工程,136个老旧小区、97条背街小巷、87个城中村完成改造,惠及居民5.9万户,15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全线贯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万元,年均增长7%。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属地责任,有没有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共担事项,有没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光荣使命,有没有依然故我、无动于衷?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差距不足,有没有习以为常、不思进取?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全新课题,有没有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困难压力,有没有逃避退缩、消极悲观?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目标任务,有没有拖泥带水、效率低下?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问题短板,有没有闭目塞听、按部就班?
我们需要思考,面对决策部署,有没有止于口号、流于空谈?
今天的誓师大会上,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一口气抛出9个“有没有”。他说,高楼大厦可以克隆,宽街大道可以拷贝,唯有千年古韵不能再造,历史记忆无法复刻。
“苏州在古城保护上起步较早,说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一块牌子,但先行不等于先进、唯一不代表第一。保护区这块牌子不是军功章,而是军令状,我们唯有交出探路先行的满意答卷,才能无愧于上级信任、群众期待。”方文浜坦言,对标先进城区、兄弟板块,姑苏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古城整体保护的示范效应还不够明显,一系列瓶颈制约尚未突破;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好项目引领支撑,文旅资源转化利用不够充分,财政造血能力还不强。
不掩饰问题才能创新破局,不避讳差距才能追赶超越。“瞭望君”注意到,方文浜特别强调,直面问题、对标找差,加速凝聚“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的精神内核。对此,他逐一进行具体阐释——
主动担当,必须是我们践行使命的最好常态;
奋勇争先,必须是我们志存高远的不懈追求。
高效务实,必须是我们谋事成事的过硬作风。
“传承好、发扬好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和自豪。我们唯有常葆对历史、对城市的敬畏之心,以对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保护提升,用更多辛劳、更多汗水换取古城繁花似锦。”方文浜指出,决定事业成败的,从来都不是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等客观条件限制,而是人的精神状态。他要求全区党员干部——
增强使命感、提振精气神,把“做姑苏人、兴姑苏业”的故土情怀融入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以“主动担当、奋勇争先、高效务实”的高昂姿态执笔未来。
今天誓师大会上,“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让干事创业氛围更浓”,成为姑苏区“一年冲刺系列行动”的重要目标。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姑苏区将用好《常态化选派年轻干部到社区实践锻炼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措施》,强化组织激励和力量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履职能力。
不久前闭幕的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向苏州全市发出“为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不懈奋斗”的动员令。打量这幅引领实践的新蓝图,苏州古城一如既往仍是重要景致。此次苏州党代会报告明确“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的发展定位,要求姑苏区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并用大量篇幅重点部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工作,提出深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工作目标。
“让‘苏式生活’成为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点睛之笔’。对标苏州发展总体部署,今天的誓师大会提出这样的目标任务。会上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要完整、准确、全面实施“1+11”方案,严格遵循“一中心、两高地、一典范”的发展总体定位和“古城、老城、新城”的分区定位,全力以赴谋全局、抢先机、打基础、利长远。
到2035年,真正做优行政和文商旅中心,做强教育医疗高地、科技创意高地,做精苏式生活典范,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让精致精巧、古朴风雅成为城市特色,让商贸繁荣、文化兴盛成为城市亮色,让天蓝地净、水绿交融成为城市底色,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人间天堂”。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的努力,系统展现“一河一巷尽入画,一街一坊皆盛景”的全域美丽新形象,“江南文化”品牌标识度得到充分彰显,“苏式生活”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引领者、代名词,保护区、姑苏区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之都、时尚之都、浪漫之都。
展望新版姑苏繁华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发展课题。系统化成片推进古城保护更新,今天的誓师大会作出具体部署,要求聚焦片区活化利用,开展好古城保护更新、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32号街坊改造提升、大公园片区改造提升、古城保护经典案例蓝皮书和国开行合作项目5个“一年冲刺行动计划”;发挥外脑作用,开展好专家智库、做精苏式生活典范2个“一年冲刺行动计划”,推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苏式景观道路,以平江路、临顿路为核心,串联观前街、仓街以及大儒巷等6条特色街巷,构建“两纵多横”苏式生活体验区。
让经济更强,成为历史文化保护更新重要支撑。聚焦提升商圈品质,开展好观前、石路、南门商圈品质提升、石路步行街景观提升;强化招商引资,开展好招商引资,加强“1+8+4”招商架构体系建设,以及苏州火车站周边业态提升和硬件设施提升;优化载体配置,开展好征收搬迁,以及产业园、楼宇质效、闲置载体盘活、国资国企改革提升。
让百姓更富,成为历史文化保护更新幸福根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开展好百年老校跃升、新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医疗服务提质,开展好医疗卫生提质;做强养老融合品牌,开展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医康养融合”社区市民健康健身中心;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开展好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实施老字号技能(专技)名师培育等“六大人才培育行动”。
让环境更美,成为历史文化保护更新靓丽底色。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开展好“靓丽姑苏”拆违治乱、“净美街巷·百日奋战”、架空线整治入地、僵尸车清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开展好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开展好绿化和景观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好公共服务空间提升、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户外广告设施提升、加强停车管理。
让社会文明程度更高,成为历史文化保护更新品牌标识。姑苏誓师大会提出,保护区、姑苏区将扩大文化影响力,开展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文化事业;做足做好“水文章”,推动水上游开发升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展好文化产业倍增、高端精品酒店、高端精品民宿打造,全力壮大文化创意产业。
延伸阅读
瞭望阁 | 为官不贪一粒一粟
政声 | 泉山区委书记李勇:登高望远、勇毅精进,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
品思 | 领导干部要习惯“被批评”
瞭望阁 | 问一声:文旅项目如何“永不落幕”?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陈雨薇
供图 姑苏区委宣传部
编辑 小芋圆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