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起跳!向着“引领之城”再出发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关键时期。”
这是五年前南京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关键五年的发展,在全国发展版图上,如今的南京站在了什么样的方位?
区域增长极,分量越来越重
2020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进入全国经济十强。各界都在为南京晋级成为经济发展优等生而振奋鼓舞,经济总量排名进位,仅是体现南京发展的一个维度,南京在全省、全国格局的分量越来越重。
早在2016年,《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中,将南京设定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提出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同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定义南京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特大城市的战略定位,是国家对南京发展的要求和战略坐标。
中心城市,是在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的城市。这五年,南京的分量和首位度,都在加码。
2016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0819.14亿元,占全国比重1.45%,占全省比重13.99%。
2020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4817.95亿元,占全国比重1.46%,占全省比重14.43%。
五年过去,南京在全国、全省的经济占比出现增长。
从人口看,2016年,南京人口占全省比重为10.90%,到2020年,南京人口占全省比重为10.99%。
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这个定位今年又添重大砝码。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的区位优势、发展特点第一次在国家层面被正式确认,被大力鼓励。
先看看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势头。
这个包含10个地区、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3500多万的区域,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50.78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4万亿,全国的比重为4.1%,较去年全年提升0.1 个百分点。
南京都市圈10个地区的GDP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3%),其中6个地区增速都高于3%。
再看发展潜力,2020年,南京都市圈10个地区有8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且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还有财政收入,2020年,南京都市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表明,南京都市圈是一个发展势能强劲的上升都市圈。
在这个都市圈中,南京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巩固。
2020年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占都市圈比重比2019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都市圈比重提升0.1个百分点。
经济只是一个维度。
过去五年,南京环境质量实现全面好转的历史性变化。空气优良率从64.4%上升至83.1%,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48%。全市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首位。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四成多。
生态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南京经济总量的跃升,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中的稳步跃升。
全市0.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逐年提升,2020年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为13.6公顷/亿元。无论亩均税收还是亩均销售收入均高于杭州、苏州和无锡。
五年前,南京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五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2.5%。
2020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45.3%提升至53.4%,形成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引领,华山一条道
可以说,南京这些年的发展最集中的体现是,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和南京处于这一方阵的还有杭州、武汉、郑州、成都、西安。
从科教名城到创新名城,这是南京现在和未来得以卓然而立的关键。科技创新首位度,南京独占鳌头。
2016年,南京提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5%,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2020年,南京科技进步贡献率66.5%。在科技部发布的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南京名列全国第4位。
抽象的数据里有无数感性的故事。就在最近,上海复星医药推出与外方合作的中国首个获批的CAR-T药物,这款国内首个利用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治疗肿瘤的药物售价高达百万元,引发高度关注。就在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4年前成立的驯鹿医疗有三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R-T候选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其中全球第一款全人源靶向CD19/CD22双靶点CAR-T候选产品进入注册临床阶段,全球第一款全人源、双表位靶向CD5的CAR-T候选产品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目前最热的mRNA疫苗和核酸药物,江北新区至少聚集了5家企业在开展研发,还有全国排名第一的单细胞基因测序企业新格元,正在建设全球最大小鼠模型资源库的集萃药康,这三四年,这里每年新增的生物科技研发公司超过70家,多家展露出在细分领域领跑的势头。
这座常被形容为低调内敛的城市敢于抢在最前沿,迎潮头而上。
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5年1274家增至2020年6507家,当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万家。
全市组建了409家科研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近90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3家。新型研发机构,将城市创新的两股重要力量——手握创新成果的教授与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转化融合,开启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2021年6月,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南京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函,要求南京树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标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标杆,既是国家赋予南京的使命,也是对南京创新现状的肯定。
古都南京活力奔涌。六七千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新增110多万名就业参保大学生,围绕产业链设立近60只产业基金,总规模逾千亿元。南京人形容,“连空气中都飘荡着创新的味道。”
这是城市创新的黄金时代。南京把黄金空间留给创新。在南京东郊,青山环绕中,麒麟科技城先后引进自动化所、上海巴斯德所、计算所等7家中科院研究所,组建中科系研发机构12家,已成为北京中关村以外全国“中科院系”资源最集中的区域,正全力打造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采访南京都市圈主政者,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最看中南京的人才,创新人才。
个性鲜明,城市的吸引力
“南京的板块特征越来越鲜明,这是南京这几年取得的很大成就。”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伟看来,南京各板块的功能区分度越来越清晰。一说产业创新,就会想到江北新区;提到制造业,想到的是江宁和栖霞;谈论发展黑马,自然会联系到溧水。
空间是城市前进的动力,体现着城市策略。是毕其功于一役,快速集聚,快速见效,还是均衡发展,做城市发展的长期主义者。
尊重现状,南京不折腾。
建成和燕路、建宁西路、仙新路等过江通道,开工宁仪扬城际、上元门、锦文路等过江通道……4天前召开的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到2025年,南京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将达到18处21条。
规划图上通道最密集的区域定格在长江南京段中段,那里通向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截至去年底,这里的地区生产总值五年间净增1500多亿元,人口净增80余万,累计汇聚各类人才37万多名,连续3年GDP增速高于南京全市5个百分点,已经成为南京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与此相呼应,位于南京南部的溧水,突破县域发展形态,“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新增高素质人口近10万人,全国百强区排名4年间攀升20位。
城市变“新”长“高”有目共睹,城市变“老”却是悄无声息。向老城更新要高质量发展,南京已有新实践新领悟。南京以“留改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211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整治1282个。
今年国庆期间,位于秦淮的小西湖街区成了热门景点。居民的后院花草盎然,大方敞开,吸引游客拍照,欢乐茶馆等文娱商业态巧妙注入,为老街巷注入活力。
于2015年启动谋划改造的小西湖,一开始就逆向而行,自下而上,采取“小尺度、渐进式”的改造方式。政府部门与高校设计专家和志愿者团队合作,走进百姓家门商议,去留自愿,留下了院落形态、街巷肌理,也留住生活传统和浓浓烟火气。该街区也因此入选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提出,要重新发现中心城区的价值。
老城区和中心城区,是一座城市的起点,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历经岁月淘洗,老城不仅更有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也更容易积攒起创新的浓度和经济的密度。
今年上半年,南京在秦淮揭牌成立全市首个城市更新实体化运作部门,深化更新模式,为全市探路。
为民实在,城市前行的底气
两年多来,年逾古稀的宫明贞终于可以下楼“喘口气”。老伴丁福昌失能后,她要寸步不离照顾,即便下楼买菜也不敢逗留。老伴81岁,夫妇无子女。74岁的宫明贞守在跟前,一天只做一顿饭,一菜、一汤,将就吃三顿。
10月11日,鼓楼区心贴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护员万素琴,来到家住鼓楼区挹江门街道的宫明贞家,开展第一次失能人员照护保险服务。一个多月前,社区工作人员带来“失能保险”的好消息,宫明贞现场就报了名。
多年前丁福昌身体不好,南京实施居家养老政策,万素琴就常过来照料,帮忙擦拭身体,洗洗衣服,送医检查……每月来15天,每次3个小时,现在照护更加细致,宫明贞轻松不少。“终于有时间花心思给老伴做些好吃的了。”她说。
“丁福昌”是一个群体。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南京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口已达176.8万人,占18.98%,相比前一次上升5个多百分点。初步预测,南京常住老年人口每年还将新增5万-8万人。
“十三五”期间,南京养老投入力度最大,养老服务发展最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结合,都是国家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一位80岁老人专门打电话“点赞”照护员说,从小到大没有修过脚,临老享受到了好福利。“覆盖范围变广了,养老工作也更细致了。”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0余年,万素琴对此深有感触。“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15分钟服务圈”,每个社区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银发助餐点,建设覆盖到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络。
不仅是养老,从全省发布的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统计结果来看,11个大类62项监测指标中,基本公共服务整体完成度达98.39%,44个指标位列全省第1,当年建设水平指数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1。
身边的好环境,就是民生大福利。住在金川河边的吴伟粉逢人就夸金川河美。这条“鱼翔浅底”的河流曾经是“人见人厌的臭水沟”。
2016年,南京全面整治水环境,金川河开启“美颜”之路,先后实现了全流域基本消除黑臭、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入江宝塔桥断面水质达优良。“河清岸绿,有的是人在河边弹琴唱歌。”吴伟粉说。
向前奔跑的城市,不会丢下她的百姓。
在秦淮区八宝前街72号,一幢富有现代感、红褐与淡黄相间的小楼格外醒目。这幢建于1954年的危房,经翻建后成为附近一带的“名楼”。
这里原是一幢砖木结构老楼,住了44户人家,最小的房屋只有16平方米,最大的也不过50平方米。设计者在调查走访时,居民反映要有独厨独卫。社区、街道花了很大功夫最终做通3户居民的工作,三层楼每层迁出一户,空出约40平方米,每户增加了2-3平方米面积,原来的筒子楼优化成套房,厕所、厨房一应俱全。
五年前,南京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达到6万元。2020年,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606元。
站上亮丽的起点,向着引领之城,南京起跳出发。
延伸阅读
吴政隆与省级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坚持刀刃向内 勇于自我革命 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从严抓好督导整改!吴政隆与中央第六督导组组长乔传秀一行座谈深度 | 全国推广的支持民企发展72式,江苏这两座城市何以贡献16招?政声 | 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再创南通高质量发展“沧桑巨变”书记市长这一周 | 走到聚光灯下,“江苏班”让世界看到了什么?
来源 新华日报《南京观察》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胡明峰 董翔 李凯 颜芳
编辑 王君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