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声 | 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致力民生 聚力转型 让安居乐业成为幸福泰州最鲜明标识

朱立凡 北京西路瞭望 2021-11-05

担负起新的光荣使命  努力走在现代化建设前列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描绘“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的美好蓝图,吹响“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奋进号角,为全省上下接续奋斗、再启新程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着眼于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泰州贡献,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凝聚全市智慧,召开市第六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作出系统部署。





01彰显泰州现代化建设的特色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高度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精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和实现路径。为此,我们鲜明提出,今后五年,在统筹推进六个方面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以“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为总牵引,展开布局、带动全局,让安居乐业成为幸福泰州的最鲜明标识,用富民强市来摹画好泰州现代化的最现实模样。




一是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在建设经济体系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区域创新创业体系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并举,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共同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7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5万元。


二是构建“一轴三极三城”新格局,在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中心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现代基础设施支撑力明显增强,城镇体系更加合理,跨江融合、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到2026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74%。


三是厚植水城水乡生态优势,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大江风光带、生态经济带、水乡风情带交相辉映,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基本形成。


四是呈现“幸福水天堂”的美好图景,在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创造更多“尘世间的幸福”。到202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1左右。


五是彰显江海文化的底蕴与自信,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三个不相信”成为城市精神的鲜明特质,创成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水城一体、形神兼备、古今辉映的文化名城更具魅力。到202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5%以上。


六是拓展祥泰之州的时代内涵,在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上迈出坚实步伐


“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城市治理模式加快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02做实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也是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和根本支撑。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突出“八个更”要求推动共同富裕,有效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创造更好条件。




一是倾心做实富民文章。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有机统一,把发展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在优化产业结构中优化就业结构,在提高城市能级中提升生活品质,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培育新市民,在建设美丽田园乡村中造就新农民。认真落实省定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美德善行”“泰有礼”等品牌建设,全面推进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扩大梅兰芳、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郑板桥四大特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让文化滋养每个市民,让文明浸润整座城市,更好构筑人们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二是倾情做实惠民文章。更加注重民生需求的层次性和工作布局的全面性,着力完善突出民生问题发现和解决机制,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泰州这座城市的善意与温暖。


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救助体制改革、提高住房保障能力为重点,扎实办好兜底性民生实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抓细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点,大力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以丰富服务供给、优化消费体验为重点,更好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


三是倾力做实安民文章。一体推进法治泰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让法治成为泰州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行重点行业企业记分制管理,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运用领域,不断提高基层统筹协调、服务群众、依法治理、组织共治、引导自治的能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03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两大行动



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鲜明主题,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强化新发展理念“指挥棒”作用,深化品质泰州建设,持之以恒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激发出更多内涵式、质量型的发展动力,以发展方式的“脱胎换骨”谋求发展的“凤凰涅槃”。



一是创新驱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浓度、产业发展高度,加快建设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地。


在科技创新上,强化“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导向,规划建设科技新城,建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一产业一高端研发平台”创新支撑体系;深入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加强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雁阵梯队培育;高标准建设“人才家园”,深化国家级金改试验区建设,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


在产业发展上,深化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建设,建好中国医药城;围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医药、化工、装备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攀升、服务化延伸,促进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前瞻布局生物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坚持“排放减量化、能源替代化、资源循环化”,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步伐。


在项目建设上,一手抓“三比一提升”行动,一手抓“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园区围绕项目转、部门围绕园区转”服务机制,以高效益项目推动产业高层次发展;构建透明化、普惠化、契约化、平台化政策体系,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如鱼得水”般的生长环境、建立“如约而至”般的确定预期、提供“如沐春风”般的舒心服务,做到“部门办事不看人、企业办事不求人”。



二是城乡统筹,实施城市转型提级行动。以筹办第二十届省运会为契机,加强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融合融通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中心城市建设上,坚持先聚合再辐射、先重点再一般,着力构建“一轴三极三城”新格局,把“中轴”打造成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未来之城、产城融合的示范标杆,使金融商务极、健康服务极、高铁枢纽极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黄金三角,推动海陵区打造文化古城、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打造活力新城、姜堰区打造康养名城。


在县域特色发展上,推动靖江打造融入长三角、对接苏锡常的桥头堡,泰兴当好沿江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标杆城市,兴化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示范区。


在促进乡村振兴上,着重推进扩权强镇,在每个市(区)选择2~3个乡镇,集中资源做强公共职能,打造片区中心,辐射带动村级公共服务提升和集体经济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着重加强智慧城市、枢纽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全力攻坚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常泰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强港口和机场建设,更好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04加快建设一支“唯实唯勤”的党员干部队伍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将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奋斗姿态,担当好引领泰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是突出“唯实唯勤”作风导向。深入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深化“三项机制”运用,更大力度把敬业担当想干事、勤奋踏实能干事、创新创优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实干者得实惠、勤奋者有奔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勤下基层察实民生和转型的痛点、堵点、难点,勤学善思谋实富民之策、兴业之法、创新之道,勤勉尽责落实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升干事担事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锻造“三个不相信”精神特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弘扬好“三个不相信”的红色基因,始终保持敢闯敢试、开创开拓的锐气,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志气,以“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的精气神,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三是昂扬“四个到底”奋进状态。构建完善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往无前干到底、一身正气清到底”,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具执行力的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泰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泰州是红色之城、英雄之城。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泰州建立苏中第一个党支部;渡江战役的疾风暴雨中,先辈们奋勇争先,在泰州扬起东线第一帆;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中,面对凶残的敌人,杨根思喊出“三个不相信”的豪迈誓言;地级泰州市组建25年来,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打下泰州发展的坚实基础。新征程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发进取,勇攀高峰,努力干出更多的“第一支部”,干出更多的“第一帆”,合力再创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作者朱立凡系泰州市委书记)



延伸阅读  

吴政隆在省纪委监委机关走访调研时强调:守牢初心使命 忠诚履职担当 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城事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启程进击新目标
政声 | 射阳县委书记吴冈玉:向海图强 绿色发展 加快打造长三角北翼绿色转型先行区
吴政隆许昆林看望慰问正省级老领导老同志
吴政隆在省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省委机关走访调研时强调:形成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 汇聚肩负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磅礴力量

摄影 朱来银

编辑 筱璐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