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子去世,花甲老人因继承纠纷打官司;疫情严峻,女法官在线11小时调解再续亲情
亲情是家庭的纽带,母子之情、手足之情同样重如泰山。
李乙不幸身故,且生前离异,没有子女,亲生父母也已过世,其继母何某认为李乙的遗产应该由自己继承。
因李乙的部分遗产被哥哥李甲占有,何某和李甲因李乙遗产继承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产生纠纷,60多岁的何某一怒之下将李甲诉至法院。
这笔遗产究竟该怎样分配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民一庭的法官肖莞千利用电话、微信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维护亲情的前提下,促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案情回顾
何某诉称,1991年,其与老李登记结婚。婚前老李与前妻育有两子,长子李甲在他的父亲与何某登记结婚时年满十八周岁,跟随生母生活,次子李乙年满十六周岁,跟随老李生活。
李乙命运多舛,成年后经历了两次婚姻,都没有圆满的结局,膝下也没有子女。2018年,李乙因病去世。在此之前,老李因病卧床多年,也已不幸离世。
何某称,丈夫和继子相继过世后,李甲开走了李乙的小轿车,并领走了其养老金账户上的资金,何某认为自己是李乙的继母,应当是其遗产唯一合法的第一继承人,因此,她将李甲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所占有的遗产。
审理经过
肖莞千接到这一案件后,多次阅卷研判案情,并深入社区了解情况,根据何某的邻居和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反映,老李患病后卧床十多年,何某对其尽心照料,这一点李甲也表示肯定。
虽然何某和李甲没有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过,但何某与李乙是继母和继子的关系,李甲和李乙是手足兄弟,何某和李甲之间依然存在情感纽带。
肖莞千认为对于家事案件来说,一味判决不能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决定从“调”字入手,用“情”感化。
“继承纠纷属于家事案件,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系到法律的适用问题,更多涉及到家庭成员间关系的调整与修复。如果不考虑家庭和谐的因素,简单地一判了之,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使家庭关系更加剑拔弩张。因此,对于家事纠纷,调解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肖莞千如是说。2020年春节前,肖莞千组织双方开庭,但因为双方矛盾比较大,并没有调解成功。
春节过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为了防控疫情,魏都区法院将审判、执行等工作转移到线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办案,在战疫的同时保障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大家好,因现在处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无法组织大家面对面调解,请大家抓紧时间把群聊名称修改为身份证上的姓名……”2月20日,在经历了两天的电话沟通调解后,肖莞千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将原告、被告和双方的代理律师拉到群里,再次进行调解。
“现在进行双方身份确认……”
“原告是否到庭?”
在微信群里,调解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原告何某虽然因病住院了,但并未影响她通过微信到庭参与调解。
此次调解从早上9点多开始,耗时11个多小时,经过法官悉心调解,最终于晚上8时许,双方各让一步达成调解协议,同意平均分配李乙的遗产,李甲向何某支付22000元。
同时,这次微信调解给何某和李甲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除就何某起诉的遗产部分形成一致意见外,私下对存在争议的李乙的其他遗产部分,双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
案件调解成功后,原、被告双方均表示比较满意。李甲感念父亲在世时何某曾尽心照料,称日后会去看望何某。一起特殊的继承纠纷案件至此圆满化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尤为重要。当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魏都区法院对家事案件注重调解,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面对面调解模式转化为线上调解,促进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必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阳光、高效、便捷、公正的诉讼服务。
文:张棣
策划:卜景丽
编辑:张棣
审核: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