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职业瓶颈
前几天,有读者在后台提问,大体就是IT是典型的青春饭,如何选择自己的技术方向,如何能延长个人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疑惑。
当然这个问题我没法从正面回答,因为我个人还没有经历。但是我能从我所见和所收集的信息中尝试解答一下。
我从个人不够长的从业经历来看,我身边稍微年长一些的前辈们,大都还在程序的世界里摸爬滚打。一个运气不是那么差,头脑不是那么笨的开发者,如果你的技术能力过硬,在某一个行业都持续的积累,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所以我还真的没办法直接回答,如果不做技术了去做什么的问题。我觉得不如把这个问题换成,如何在年龄不是优势的情况下,保持个人的竞争力以及如何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
很早之前,我在网上看过池建强老师的分享,关于职业规划和打破职业瓶颈的课。我可以拿过来给大家分享。
《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的作者古典给职业生涯发展做了定义:职业生涯发展指的是一个人有计划、有掌握、可持续的自我实现过程,而生涯发展管理的关键是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保持可持续。
如果探究到本质,职业生涯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它就是需要你反复地做这两个动作,对内自我探索,出结果;对外展示成果,做营销。说实话,营销这个词我不是很喜欢,但是一时间又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描述它。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任何职业的选择都取决于你和组织之间谁的议价能力更强。
各位可以从这个角度评估一下你自己和当前职位PK,谁的议价能力更强?
古典老师也用了一个 8 字循环模型,形象地展示了这两个动作之间的关系:不断循环往复,彼此积累促进,积累越多,在职场中的势能也越大。
但专业人士,包括程序员,非常容易犯一个错误。他们往往拥有过高的能力和清晰的需求,但是他们却很少主动地做营销和自我展示。这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做好了对内探索出结果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也是在一个单圈里不断打转。
我之前也在《业务和管理决定上限,技术决定下限》文中也说过,技术能力可以决定你的下限不会太低,但是高情商、懂业务、懂管理才能决定你的职业上限。技术人员懂业务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好地理解需求、设计方案和做团队规划,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价值;懂管理的好处在于可以整合团队的力量,让团队突破单个个体的上限,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古典老师提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Job,核心动力是生存
Career,核心动力是发展
Calling,核心动力是创造价值和自我实现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卡在生存和发展之间,也就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跨越。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中提到的,很多技术人员在从业之初都有比较简单的想法:
我很喜欢技术,我就想一直深入做技术,成为技术高手。至于业务和管理,还是让别人去搞定吧。
做管理要处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要参加各种无聊的会议;做业务要跟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要揣摩客户的想法,这些事情我都不想去掺和。大家分工合作,各自做好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事情就行了,毕竟也没有谁要求产品和业务一定要懂技术呀。
我只要在关键时刻发挥我的技术水平,就像武侠高手一样,平时不出手,一出手就惊艳所有人!
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技术、业务、管理的综合体。图中的三角形就代表了你的角色融合程度和角色跨度,它的面积越大那么你的职场议价能力才会越大,也代表着你的不可或缺程度和对组织和社会的价值。
对于大多数技术开发者来说,就需要你花一些心思在人际沟通、打造个人影响力、提升技术领导力上。虽然他们在当下的收益很小,但却是我们的职业跨入下一个阶段的关键。
这几百字没有正面回答读者的问题。甚至有些跑题。一是我还没有经历,二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未来不可预测。
最后,我用我在抖音关注的一位潘老师的话送给你:
君子不器。
第一,君子不是一件器皿,你不是碗只能装饭,你也不是杯子只能喝水。儒家说君子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如果除了上班啥也不会,那么你只是一个工具人,不是君子。
第二,人不要被异化,变成机器。人类建立公司和组织是为了提高效率,但是公司强大了就会成为控制和压迫你的力量,上班写代码是你的价值。但是程序员只是你的一个身份,你活着不是为了当一个程序员。
第三,不要被虚拟的意识形态控制。你可以是个程序员,同样你也可以是一个主播、吉他手甚至是某平台的Up主。不需要被世俗的评价标准绑架。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规划活着,这样才能更接近你的人生目标,获得幸福。
以上共勉。
一线互联网公司面试进阶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