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党百年•浙里我家】不同的二十一年

新专201张诗雅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12-24

编者按

追忆百年岁月,写读百家故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联合思政育人品牌“行走的新闻”开设青年写读「建党百年•浙里我家」专栏,用00后青年视角,体察生活百味,书写身边故事,用青春之声,把祖国发展读给你听。

不同的二十一年


声 | 制作 | 王如艺 建筑202班
文 | 张诗雅 新闻学201专班


“妈妈,外婆院子里的井养了一条鱼。” 

“现在没用了你外公就用来养鱼了。” “以前是用井的吗?” “当然了,以前可没有自来水,要用水的话都得去井里打。” 

妈妈的“二十一年”——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岩头村,这是妈妈出生的地方,它的美用山青水秀,古色古香等辞藻来修饰都不为过,大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也不外如是吧。

“本来就是来这里看看没想到一来就再也没回去。”每每听外婆讲到这,外公总是憨然一笑,慢悠悠地拿起桌上的烧酒轻轻抿一口,开始和我们讲述以前的事情,那是我从未体会过的生活。其中提的最多的就是妈妈和舅舅小时候的故事,这也是我和妹妹听得最津津有味的部分。

“现在享福了,以前很穷的,书也读不起,常常因为买不起雨靴就光着脚去上学。”外公一边咂吧着嘴一边夹着花生米,妹妹忽闪着眼睛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发出惊奇的感叹:“妈妈的小时候是这样的啊!”

1990年,那年妈妈12岁,当清晨的第一线光亮洒进窗口,随之而来的是外婆和外公的呢喃细语,他们正在商量一天应该做的事情,这已经成了他们多年的习惯。而妈妈则在这片轻声话语中缓缓转醒,拿着外婆给的一张半两的粮票和三张一分的纸钱去买了一根油条,开心地去上学了。

听妈妈提及说,放学后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花一分钱在校门口的婆婆那里买七颗炒蚕豆,然后与舅舅相携着去拔野草喂猪。

1993年,那年妈妈15岁。我的妈妈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对于学习她一窍不通,又迫于学费的压力,所以她退学了,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打工的道路。

妈妈在衬衫厂工作,一个月有100多的工资,自己花20的零用钱,剩下的就上交给外婆,因为打工的地方离家很近所以也没有其他的开销。

1995年,那年妈妈17岁,出去做了五金,白班夜班两不误,工资涨到了400元,自己花50的零用钱,剩下的照例上交给外婆。

这些事情妈妈说得很少,几乎是匆匆掠过。

1997年,那年妈妈19岁,也就是在那年遇到了爸爸,两人共同拥有了一个家。那时并不是买房而是自己建房,叫上亲朋好友以及左邻右舍共同出力,建造了一间粗糙的三楼落地房,虽然不精致,家具也不甚齐全却足以遮风避雨。

1999年,那年妈妈21岁,那是妈妈第一次当妈妈,没有人教她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母亲,可我却觉得她做得很好,她是世间最好的妈妈。

我的“二十一年”——

1999年3月,天气已渐渐转暖却还是带了丝丝寒气。一天晚上八点溪口镇的一家医院里传出一声啼哭,我出生了。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那天是奶奶的六十大寿,因此我深受奶奶的喜爱,也从小被奶奶带在身边。

2002年,那年我4岁。父母在短暂的温情后就是无数的争吵,在这一年他们最终还是走上了离婚的道路。我被寄养在了奶奶家,每逢周末爸爸都会过来看我,街坊邻居总是笑称我奶奶多了个小女儿。

2005年,那年我7岁,在班溪村上的小学,很多事情也开始记得了。

那个时候没有空调,夏天降温的方式就是奶奶搬出一把竹椅放在门口的小河里,我坐在竹椅上,手上拿着一把蒲扇摇啊摇,两只白白的小脚从宽大的裤管下露出来,没进河里让清爽的河水流淌过脚丫,别提多惬意啦。

当时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家里安装热水器,当然也没有所谓的取暖器。奶奶就会挑太阳旺盛的日子煮好多壶热水,在正中午时给年幼的我洗澡。

而妈妈则为了可以时常看到我,在我们学校门口不远处租了一间十分狭小又阴暗的房子,在我印象中那间房子的门并不是开关的,而是用一条生锈的铁链锁起来的。妈妈会经常带我去她那里小住,一到家里我就会待在床上,因为房间内压根没有坐的地方,煤气灶、桌子、挂衣架都是挨着床排列的。

妈妈住了段时间后就搬走了,和现在的叔叔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可每每有时间妈妈总会来学校看望我。奶奶总是念叨我惹人疼,可我不觉得,爸爸和妈妈本身就是两个个体,他们还有长长的一生,不能因为我而葬送幸福。其实他们都很爱我,只是不住在一起罢了,我很庆幸现在的他们都很幸福。

2007年,那年我9岁。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去趟镇上就已经是极其遥远的了。当时三个村合并起来就只有一个乘车点,不过只要能出去费些脚程也不以为意。和三五个小伙伴约好后,我就偷偷摸摸地坐上了1路公交车,沿路崎岖不平,全程起起伏伏,像极了我揣着的心情。可是大人仿佛总能察觉小孩子的调皮捣蛋,不意外的在回来路上我被抓包了,奶奶大发雷霆,不容置喙地罚我在菩萨面前跪了一小时,对此我哭闹了好久。

2009年3月,这天是我奶奶70大寿,可也是在这天我奶奶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自那后我被爸爸接回家住。奶奶卧病在床时总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有时会像个孩子直嚷着疼,有时又摸着我的手说要带我去乘凉,我不时替奶奶揉下肚子,不时用棉签沾水给奶奶润唇。次年7月,奶奶去世了。

2011年,我步入初中,学业也渐渐开始繁忙,爸爸为了就近照顾我便在中学周围租了一间房子。冬至花败,然后春暖花开。

2014年,我家拥有了第一台小轿车,家里也迎来了大翻新,原本的水泥地变成了大理石,院子周围上了泥墙造了大门,拥有了更敞亮的阳台和浴室,而二楼的阳台则改建成了另一个卧室等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017年,那年我19岁,第一次收拾行囊离开家门,所幸我就读的大学离家不过两小时的车程。因为我不在身边,爸爸离开了出租屋回到了我们那间三楼落地房。每逢我回家爸爸总会备好丰盛的饭菜,房间的被子也总有股太阳的味道,我知道那些饭菜爸爸平时都不会去做,对自己他一贯会敷衍的,那些被子是爸爸在我来之前特意挑个大晴天晒的,好让我在晚上睡得热乎乎的。

父母的爱虽然是悄无声息的,却是丝丝入骨的……

2020年,此时21岁的我正坐在电脑面前,述写着我和妈妈同段年龄岁月却不同的二十一年。


“行走的新闻”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坚持十数年的文化育人、课程思政品牌,是专业课讲出思政味的成功探索,是行与学相结合丰富育人形态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行走的新闻”每年聚焦重大主题,始终坚持“行、访、叙、写”融合,以青年学生视角深耕“家”的故事,已经出版《我家四十年》《国是千万家》《我的小康之家》等成果。本篇选读文章来自“行走的新闻”新作《浙里是我家——“百年百家”观察笔记》。



推荐阅读


1.一路风景正好!校园跑热门景点等你打卡

2.有劳有教 知行合一 浙大宁理吹响劳动教育集结号

3.五一假期怎么过?浙大宁理给你支支招(内含五一抢票攻略哦)

4.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5月1日)

5.赓续五四精神,熔铸奋斗青春——学校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张诗雅(新闻学专业201专班)

▶音频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王如艺

▶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管章彤

▶责任编辑丨林丹虹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

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