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殷秩松:站在科技产业的视角看科技文化融合 | 博闻集

博鳌君 博鳌文创院 2022-07-08


博闻集,基于一年一度文创盛会暨博鳌文创周嘉宾演讲,梳理总结其核心观点与认知,为行业同仁提供更多参考,帮助更多机构实现发展升级。关注“博闻集”栏目,我们将定期分享名人观点、行业经验给你。


本期嘉宾: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秘书长殷秩松


殷秩松在2020博鳌文创周
CAT文化科技融合专场论坛演讲视频回顾

非常高兴能来到这里,参加博鳌文创周。其实我也是一个工科男,搞了将近10年的IT。06年的时候,觉得IT这个事情不好玩儿,一不小心搞了一个动漫公司。最近几年又回到学校,组建了清华文创院,在文创这个领域14年的实践里,天天跟文艺男青年、女青年混在一起,努力学习文创人的格调,然后突然发现,现在的我也可以好好“教育”一下那些比我“直男”的人了,因为今天在坐的很多都是科技公司的“直男”们。

今天的这个话题特别有意思,站在科技产业的视角看科技文化融合,这还是一个相对新的视角和市场趋势。针对这个话题,今天有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清华文创院的想法,以及我本人的一些思考。
 
文创理念=文化两创+三个视角
清华文创院是一个在大文创领域致力于在学科交叉创新的跨院系的校级研究机构,2016年以来,一直以大的格局和新的视野,参与全国的文创发展和实践。我们更愿意以文化两创来解读什么是文创。以前大家一说文创就是故宫,就是衍生品,现在大家对文创的认知越来越广泛了。

2016年开始,清华文创院在国内研究机构中比较早地试图重新定义文创。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大幅度地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强国,专门提出要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的活力,坚持创造性文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就是文化两创。这就给我们未来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发展定下了一个新的目标,其实也是为大家的传统文化发展思维解除禁锢的过程,使得原来传统的、偏保守的大量的文博机构也参与到文创实践当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创院提出了文创理念,什么是文创理念?基础就在文,就是文化;关键在于创,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旧的文化发展理念中,更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对传统文化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造,找到它的现代表达,这就是文创的发展理念。它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层面,在产业发展以及社区发展层面,乃至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都有着特定的价值,应该是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去确立的一个理念。这几年也能看到,各个政府、事业机构、产业机构越来越多地在饯行着这样的文创发展理念。
 
我们说到文创发展理念,实际上讲的是如何推动两创,我们提出了三个视角第一个是创意视角,第二个是科技视角,第三个是生活视角。从最初,我们就明确地把科技视角定义为文创视角必不可少的三个视角之一。
 

创意视角


创意视角比较好理解,就是强调用创意来驱动文化的创新创造。尤其是当代文化发展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得我们要通过算法识别个体行为,进行信息、内容、商品、服务等的精准推送,这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也使得基于个体创意、面向小众的文化形式,越来越有感染力。

宏大的文化主题,必须通过人格化、确认化的传播,才能够达到受众,特别是90后、00后的受众,主流的文化价值,要影响到新兴的人群,就要通过新兴人群接受的方式、创意的方式来进行改造。实践表明,没有创意的文化是重复的,没有文化的创意是单薄的。所以,文化和创意的结合才可以保持文化发展的持续创新创造。
 

科技视角


第二个视角,也就是今天的主题,科技视角看文化发展,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基于新媒介、新技术的文化创新创造。文化学者尼尔·波斯曼表达过,某一个文化当中的交流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的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

事实上从印刷、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一个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发文化的创新创造。网络时代,基于互联网,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等已经越来越成为流行的、甚至是主流的文化形式。事实上网络技术、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正在成为引领文化创新创造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可以加强文化的传播性、可复制性、可体验性,对于文化传播发展有着非常强的助力作用。所以没有技术的文化就是边缘的,没有文化的技术是乏味的。只有科技与文化融合,才可以使文化发展持续创新创造。

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角度来看,科技的介入,能够使得文化产业真正有可能实现规模化。它的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以及丰富的体验性,让规模化成为可能。包括未来文化企业跟资本市场的对接,也是由于这样的嫁接才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否则文化企业往往有着极具个性化的文化属性,但是由于传播的范围有限、复制成本更高,使得受众范围很小,规模化成很大的问题。所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对文化产业的助力是非常明确的。
 

生活视角


第三个是生活视角下的文化发展。原来的文化往往都是高高在上的,往往可能更多地跟意识形态做了很强的捆绑。但是,当今来讲,文化发展更强调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创新创造。

在物质短缺的时候,文化属于少数人,以欣赏品的方式存在,但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在美好生活成为普遍追求的时代,文化品成为多数人的渴望,成为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现在有了非常多的好的实践,也是因为这些文化实践,使得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当中。在日用品当中将功能性和文化性有机地结合,当然不仅是产品领域在服务领域也是一样的。所以,没有文化生活是无趣的,没有生活的文化是无力的。只有将文化和生活相融合,才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持续创新创造。
 
这是清华文创院在2016年提出的“文创理念=文化两创+三个视角”,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站在科技产业的视角看科技文化融合

我们原来讲文化科技融合,更多强调从文化产业端看,那么,今天这个论坛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站在科技产业端,来看一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种融合应该是双向的、自觉的,而不是单向的。
 

科技文化融合是“科技向善”过程


对于今天高速发展、急速创新的科技而言,科技企业坚持“科技向善”,应该是根本性的原则。科技的发展应该服务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要是一种更加有序的、有节制的、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而不能是可能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不利于人类生存生活,甚至是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进步。所以“科技向善”的大底线是人类伦理,而它向上追求的目标,是要去参与到美好生活的建构与人类文明的大选择当中。“科技向善”,是一个大概念、大命题。科技企业自觉地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就是“科技向善”的过程。
 

科技企业的文化责任


接下来谈两个角度,第一个是科技企业的文化责任。如今,大众接触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接受、甚至痴迷于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一个社会企业,我们有责任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扮演主力的产业力量、企业力量,我们有责任去主动地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能对大众的文化产生一些不健康的、乃至破坏性的影响,这是科技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忘记了这个事情,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的缺位。原来谈到社会责任,我们可能更多地是去关注弱势群体、倡导社会事业,但是我觉得,可能更自觉、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中来,这是科技企业的文化责任。
 

科技企业的文化战略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科技企业的文创战略。从处在高度竞争中的高科技产业来讲,尤其是消费产品和服务行业,它更需要介入文化以及文化所创造的品牌的力量,借助文创战略,来形成差异化的、更高级别的市场竞争能力。今天是物质过剩的时代,是消费者需要更高性价比、更强体验性、更大获得感的新消费市场。所以,文化的故事、主角、场景所带来的共情力才是更具杀伤力的,它响应和启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找到自我需求,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情绪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达到有力而持久的消费。

我们说文创应该成为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内容。我们光讲文化可能是不够的,因为文化有些时候会产生距离感,所以,我们要通过文创找到更好的表达、更加贴合消费者的内涵,跟大众的生活、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要做好嫁接,这是科技企业的文创战略要做的事情。

清华文创院除了提出文创理念以外,更多地在谈文创赋能。文创赋能就是在经济社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出现新的经济发展的态势的这个时候,以“文创+”提升传统产业的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文创+”是以文创理念为核心元素的一种跨业态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形态,实质上就是将文创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以文创理念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文创+”这一新模式必将给传统的营销模式、服务模式、消费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科技企业的文创战略,就是要把“文创+”深入到企业骨髓当中,不可以只是把文化当衣服穿,应该是一个内生自觉的战略。

2020博鳌文创周主论坛C-LAB发布现场

在结束发言之前,我最后跟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清华文创院今天上午刚刚发布的清华创意开放平台C-Lab,我本人也是执行主任,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跟我们在座的各位科技企业的大佬、跟CAT联盟一起,能够打造一个开放协作的创意生态,和一系列精彩的科技文化融合的实验成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平台,不局限于清华,我们希望它是开放的。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的创业、创新、创造过程,是在社会化协作当中完成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所以,我们这样的开放平台,包括CAT联盟这样的平台机制、生态机制越多,可能就越有利于我们未来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更多地推动整个的文创发展。我今天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END-



点击阅读,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