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是如何成为欧洲绿茵场的后花园的?
2014年巴西世界杯半决赛,东道主巴西对战德国队,却被打成了羞耻的1:7。曾经的足球帝国,以一种哑然的方式与世界(杯)告别。秘姐印象里,南美足球的楼塌了,似乎就是那一瞬间的事。
现代足球的轮回之旅
曾几何时,南美洲的足球运动是那么耀眼。新世纪前夜,国内的大街小巷四处洋溢着瑞奇·马丁的拉丁舞曲;2002年日韩世界杯,巴西创造了“五星战神”的奇迹;某嗓子喉宝的乌龙广告,让中国人认识了外星人罗纳尔多;
更不要提一直流传在江湖中关于马拉多纳的种种神迹……在南美,火辣的狂欢节、欢脱的桑巴音乐、世界最南端的乌斯怀亚和现代足球赛场上个性十足的运动员,都是这片神秘陆地的符号。
马拉多纳(上);贝利(下)
起源于苏格兰的现代足球,在19世纪随殖民者登陆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软着陆,早就从富裕的殖民阶层走到街头巷尾,成为南美普通民众最热衷的运动。这个舶来的项目似乎打通了南美人的任督二脉,让他们释放出了天然的足球天赋。
在街头河岸,七八岁的小孩子耍得起劲,而其中的佼佼者,则会在几年之后,从南美的几大著名体育场冲到世界面前。有一个阶段,命运将天赋赐给了南美人。
南美赛场出过太多天才明星,火辣男士们随便问下身边不看球的女孩子,也至少能答上来三四个。除世界杯外,这些大明星在黄金时段基本都流连于欧洲的几大足球俱乐部。随着近年来南美足球的式微,似乎这片曾经被足球之神祝福过的陆地,已经成为了欧洲绿茵场的后花园——给予新鲜养料,却再难组建强队。
南美曾经是大力神杯的主人。自1930年以来,在世界杯赛事中,南美夺冠9次,欧洲夺冠12次。南美和欧洲曾十次在决赛场上相遇,胜率为7:3。而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前,南美:欧洲的大力神杯数量是9:8,也就是说,14年以来,南美人再没有捧起过大力神杯。
南美是如何成为欧洲绿茵场的后花园的?
从实力来看,南美的顶级俱乐部曾经是不遑多让的。起始于1960年截止于2004年的洲际杯(丰田杯),南美俱乐部夺冠22次,欧洲俱乐部夺冠21次,可谓不分伯仲。洲际杯被世俱杯取代后,南美球队则只夺冠一次。
归其原因是经济水平上的碾压。2000年以后,欧洲足球工业飞速发展,商业化的诱惑中,大量资本涌入,氪金抢人、球队整体升级,运转得飞起。在此期间,我们也听闻过不少球员的天价转会新闻。
欧洲不论从地缘经济还是整体市场规模来看,都比南美更加壕。有了完整的商业化体系,就有了赚钱的渠道和资本的青睐;有了钱,就有抢天才球星,支付高价转会费的底子,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有了优秀的人才,球队整体素质嗖嗖提高;而南美,有的只不过是为数不多还没来得及西渡的优质球员和新星,大量前锋中锋出走,悲惨球队只能全员围堵对方前锋,那场面,堪比王多鱼:
阿根廷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最有钱的时候,也是他们的球队闪闪发光的时候。随着债务危机的到来,有点出息的足球小将也都早早被欧洲俱乐部收走了,梅西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青训营,现代足球的《出南美记》
南美和欧洲的球队都知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培养球员这件事,要从娃娃抓起。所以青年训练营也是当地足球运动发展的基石。在阿根廷,博卡青年和河床俱乐部的青训营最为著名。而到了21世纪,财大气粗的欧洲俱乐部青训营开始了全球寻人计划。
2000年,年仅13岁,患有荷尔蒙缺乏症的梅西被带入了位于巴塞罗那的拉玛西亚青训营。早在2年前,阿根廷当地就有两家俱乐部的青训营邀请梅西加入,但其中一家不想担负他的治疗费用,而愿意负担费用的河床青训营又因为合同问题没有接纳他,结果错失了一个未来的足球先生。
就在南美的青训营们还在为了各种问题和种子选手扯皮的时候,欧洲的青训营已经准备好了大量资金,开始接纳那些贫困家庭出来的优秀孩子。2010年世界杯为西班牙灌入绝杀一球的伊涅斯塔也是拉玛西亚青训营培养出来的。
家境贫寒的C罗出自里斯本竞技青训营↑
有件事悲凉又现实——现代足球,就像我们曾经谈到的→香港电影←一样,归根结底是一门生意。当资本源源不断涌入欧洲的绿茵场后,足球就逐渐从一项运动发展成了一项流程完备的工业。从赛事转播冠名权,到运动员冠名,再到票务利润和层出不穷的周边营销→投资足球的故事你听过没←……无一不是逐利过程中细化出来的分支产业。在号称“足球第一、经济第二”的西班牙,足球产业提供了18.5万个工作机会,总产值占到GDP的1.37%。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南美足球产业的天花板,令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落后于欧洲。欧洲青训营规范化的技能培训与统筹战术的水平也让曾经熠熠生辉的南美天才球员逐渐暗淡。这一阶段,是命运将机遇赐给了欧洲。令这项本源欧洲的运动能重新在此登峰造极。
或许在资本的眼中,南美足球已经落幕,但天才注定不会被约束。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着悬念与命运的摇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南美街头与河岸边的那些少年,还会冲入主赛场,踢出个奇迹。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