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花换一座豪宅 这种买卖你干不干?
冬天就要到了,厚重的衣服遮住了阿秘的狂野。在告别酒吧,穿上秋裤的那一夜,她决定做个温婉娴静的女子。打开加湿器、打开暖气、煮好水果茶,当然还要给工作台来点儿生机。
上周,(伪)都市丽人阿秘在并夕夕买下自己人生中第一株君子兰——君子如兰,温厚恭俭,这一向是她的择偶原则。花虽不贵可重在规格高,君子兰算是比较难养的植物。为了彰显品质,阿秘用了一周的饭费给这株小小的只有八个叶片的君子兰配上了一套意大利进口花器,朋友圈一发,就透出了一丝低调的奢华。
喝着花茶赏着花,阿秘不禁感叹形势大好,君子兰居然11.8包邮还送营养土,要知道这种花曾经风靡全国、价值连城,不少人因为养它在80年代就成了千万富翁,也有不少人因为养它负债累累,甚至命丧花旁。
君子兰:从非洲小野花
到中国紧俏货
在阿秘的记忆里,君子兰是童年里每位同学的奶奶最热衷种植的盆栽,基本每家的窗台上都有一两盆。而实际上,这种长得相当有型格,名字又清雅的植物原产于非洲。1823年,英国鲍威率先在南非好望角的丛林里发现了这种植物,当时被发现的品种叫“垂笑君子兰”,花苞狭长向下垂,长这样:
1828年,大花君子兰在南非的德拉肯斯山脉被发现,花苞直立、色彩鲜艳,看起来特别喜人,我国普遍养殖的就是这个品种:
1930年代,大花君子兰从日本和德国传入中国。日本人将君子兰送进伪满洲国的皇宫,德国人把君子兰种植在青岛的德租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君子兰从伪皇宫流出,长春的一些老百姓也开始养殖起来——但总归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并不是太吃香。
转机出现在1978年。改革春风吹满地,长春人民真着急,响应从传统的计划型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路线后,老牌工业城市长春一直在找寻自己该走的路。与此同时,一盆盆绿油油、花色艳丽似火的南非石蒜正是市场里的紧俏货——经过几十年的习惯培养,长春的老百姓们已经对养君子兰驾轻就熟。再加上这种花本身“气质好、名字响、丰仪美”,还跟“皇室”搭上点关系,特别有卖点。
1979年,一名君子兰的狂热爱好者郭凤仪卖掉了自己的瑞士手表,用180元的天价购入了一盆“两年生的君子兰花苗”,大概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半年的工资。但这只是开始。在之后的两三年中,君子兰的身价像坐了火箭一路狂飙,一盆好的君子兰,价格是当时月工资的几倍到几十倍不等——狮子大开口的架势,现在炒鞋的黄牛都望尘莫及。
图片来源:pconline@HSCY123
1982年,长春市察觉到了君子兰的价格异常问题,特地出台了限价令,规定君子兰的售价不能超过200元一盆。限价令一出,市场一片低迷,黄牛当场扑街。但“爱兰人”心不死,在当年合力举办了“拯救大熊猫君子兰义展”,这球角度太刁钻了,捆绑国宝,极度正确。展出结束后,主办方把门票17000元全部捐给了长春的农业部,也让有关人员看到了君子兰在老百姓中间的人气。
1984年10月11日,君子兰正式成为长春市市花,钮祜禄·君子兰光荣回鸾。限价令解除后,一盆君子兰甚至被炒到10万元,而当时长春市的房价仅为280元/平米。当时长春市对君子兰寄予的厚望是发展君子兰种植经济,赚取外汇。社会各界都给足了兰哥面子:范增为其作画;启功为其题字;侯宝林为其说相声。
响应号召的长春市民几乎每家都种植了三五盆君子兰,东北一家人里,牛永贵对君子兰爱不释手。
君子兰的市场实在太过火爆:有人从街头走到结尾,一盆花价格就涨了三倍。但更荒诞的事情也在发生着:
一男子为了抢夺哥哥家的两盆君子兰,杀了嫂子;
吉林某地方检察官持枪械杀进长春抢劫君子兰;
多名公职人员公款炒花。
鞍山的一个老工人懵了,发出灵魂一问:要钢铁,还是君子兰?
许多人都认为君子兰的价格会一路走高,但还是有人看出了其中巨大的风险。在君子兰二度热潮发生的半年后,吉林省报和人民日报的几篇社论给这个正在急速膨胀中的产业浇了一盆冷水。
1985年初夏,君子兰之春殁了。市政府要求所有公职人员严禁倒卖君子兰,随之,一座绿色黄金铸就的摩天大楼轰然倒下,不知道多少人在这次狂欢里倾家荡产,甚至有些人“平房变洋房,洋房变牢房”。再之后,君子兰产业几经演变升级,在2000年后又出现了天价花,可这次,有价无市,大家真的醒了。
只可惜,这不是第一次鲜花杀人事件了。上次的悲剧,直接将一个海上帝国打回欧洲内陆。
经济史上的第一次泡沫
荷兰郁金香事件
在成为郁金香、风车、木鞋的国度之前,荷兰最厉害的称谓是海上霸主。虽然现在荷兰国土面积也就和中国台湾省差不多大,但架不住人家曾经是造船大国啊,轮船吨位占到整个欧洲的4/5,一个东印度公司更是全世界做(qiang)生(dong)意(xi),到了17世纪,荷兰已经成了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饶是如此富有的国家,在鲜花泡沫面前,也折戟了。据说,郁金香原产于中国,被土耳其商人带入欧洲后,便在欧洲广为种植。平原上的欧洲人很快就被高山脚下鲜艳的郁金香折服,低地之国尼德兰似乎和这种球茎鲜花有着别样的缘分,传入国内没几年,郁金香就在小城哈勒姆被广泛种植。
郁金香培育时间较长,即使入土,也很难迅速开花,一时间奇货可居。高端的花朵往往最吸引上流社会的人们,很快,郁金香就被阿姆斯特丹的富人们看中,成为了像82年拉菲一样的存在。到了1634年,市面上一朵郁金香的价格就从1000荷兰盾飙到了20000,要知道当时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不过150荷兰盾。
1637年,郁金香遭遇了马赛克病毒的袭击,结果却阴错阳差生长出更美丽的花朵。在当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变异郁金香卖到了6700荷兰盾,这些钱足够在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买一栋豪华的洋房。看到了郁金香的奇迹,大批圈外的老百姓砸锅卖铁走进这个圈子。幻想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毕竟每一个散户,都有着当庄家的梦想。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1637年的3月,大庄家突然抛售现货跑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抛售,郁金香球茎一夜之间就成了比洋葱还不如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散户破产,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一代海上霸主就此消沉下去。
现如今,郁金香依旧作为荷兰的标志物而存在,但我们可以在许多公园或花店见到它,落落大方,物美价廉,完全想象不到,几百年前,有无数人为它癫狂,失去一切。
不做韭菜的前提
成为善良的人
有人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来解释这两次鲜花经济泡沫的产生。而亚当·斯密的理论中,看不见的手是这样解释的:
每一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怎么推动社会的福利,他只需要关心他自己,追求他自己的幸福就可以了。但他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们的努力转变为对公用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如果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来说,这只看不见的手,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双赢。而鲜花经济泡沫,则是双输的境地。到底哪里出了错?
实际上,君子兰与郁金香两种植物所造成的的经济泡沫有一个共同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养殖难度,且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也就是说,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产业革新升级,供需关系平衡后,泡沫随时会爆炸。
而经济学上的泡沫,炸到老百姓的身上就会变成硫酸。
那些泡沫,就是供小于求的假象。
那些假象,是一群从未想和任何产业并肩战斗到最后的投机者制造的。
它们可能是一盆花、一块石头、一双鞋、一部手机、一个盲盒、一个爱豆,它们是人内心的欲望。
想要赚快钱、虚荣、贪婪,最终就会变成绿油油的韭菜,任由更加歹心肠的人收割。
不做韭菜的前提,就是拥有点到为止的欲望和对世界最起码的善良,希望来年阿秘的君子兰开花时,大家都还好好的,没有变成韭菜。
别走,你有没有当过韭菜?说说你的故事。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