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梳理|2019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熬夜整理!(建议收藏)
“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全体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各科资料陆续推送中
第一/二课 宪法
(一)宪法明确国家权力
1.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立法方面 ②执法方面 ③司法方面 ④宣传方面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立法方面是怎样做的?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8.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怎样做?
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9.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怎样做?
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0.怎样做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传?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什么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民主集中制
(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表现:“在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优点:实行民主集中制,便于人民参与对国家的管理,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起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6.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7.权力如何依据宪法规范运行?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利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要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8.国家机关应该如何行使权力: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9.滥用权力有何后果?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10.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什么?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11.凡不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12.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怎样?
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四)坚持依宪治国
1.宪法包括的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宪法的重要性: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宪法规定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4.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表现:
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5.如果宪法没有权威会怎样?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
6.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会怎样?
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违反宪法的行为有何后果?
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8.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什么?
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
10.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法治
1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什么? 依宪治国
12.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什么? 依宪行政
13.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什么?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14.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5.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6.普通法律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17.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18.普通法律与宪法相违背会怎样? 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9.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20.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作用/原因:
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21.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统帅。
22.宪法的规定与其他法律有何不同?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加强宪法监督
1.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监督的作用/意义: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监督权力行使?
法律方面: 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
公民方面: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行使监督权。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
3.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是什么机关?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4.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的机关是: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5.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什么行使监督权?
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
6.监督权力行使,作为公民怎么办?
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
7.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8.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什么?
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9.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10.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1.宪法意识的含义: 是指人们关于宪法和宪法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态度等的总称。
12.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宪法意识的有无、、、、、、长治久安”
13.宪法意识的有无,宪法意识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什么?
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能否彻底付诸实施。
14.国家宪法日:12月4日
1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③践行宪法: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16.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17.宪法实施的三个方面:①宪法的执行;②宪法的适用;③宪法的遵守。
18.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
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怎么做?
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知识点
(一)公民基本权利
1.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含义: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
(1)包括: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监督权
(1)含义/内容: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
(1)重要形式: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主要途径:
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
6.人身自由
(1)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4)人格尊严权包括: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5)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①法律规定: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②对通信进行检查的条件:
g—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7.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8.社会经济权利:
①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内容:占有、使用、受益、处分。
②劳动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9.文化教育权利:
①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文化权利: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③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10.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二)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有何限制: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他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④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利益
(1)原因/遵守正当程序的作用或意义: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
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公民应怎样维护自身权益?
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4)应树立什么意识: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
3.维护权利的方式:①协商;②调节;③仲裁;④诉讼
(1)协商
①特点: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②常见:权益争议——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2)调节——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①调节方式有:人民调节、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②调节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
(3)仲裁——当事人——仲裁协议——提交仲裁庭审判
①特点: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
②适用于:公民与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
(4)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权
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②刑事诉讼——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③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知识点
(一)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我们要自觉履行。
④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怎样遵守宪法法律?
①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②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3.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5.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利益
7.依法服兵役
(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2)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8.依法纳税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偷税的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依法纳税与什么有着密切联系?
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及企业、单位、个人的直接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9.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
①劳动的义务;
②受教育的义务;
③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④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依法履行义务
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力的实现
②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
④公民的某些权利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2.公民权利的实现,有何作用/意义:
3.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有何作用/意义:
4.怎样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5.法定义务
(1)法定义务: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为什么必须履行?/原因:
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依照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做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3)如何依法履行义务?
①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斗争;
②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工作任务提供便利条件;
③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国家领土的行为;
④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
(4)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有:
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
(5)承担的责任: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①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6.履行公民义务,要求我们怎样做?
①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7.后果:
(1)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有何后果:
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2)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有何后果:
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正处于什么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4.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
(1)生产资料所属: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作用
(3)国家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6.集体经济
(1)生产资料所属: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2)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3)国家政策: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7.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重要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4)国家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二)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②③④
(3)优越性:①②③④
(4)怎样坚持和完善?①②③④
2.人大代表
(1)权利
(2)义务
3.区分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权力机关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基本政治制度
1.为什么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什么决定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3.各民主党派
(1)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
(2)民主党派的含义
(3)性质: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4)有哪些: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人民政协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分布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原因/重要性: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3)内容:
①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县三级。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4)优越性: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含义
(2)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3)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的不同
(4)内容:
①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重要事务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
②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管理
③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公,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5)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一)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产生:A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地位
(6)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7)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8)重大事项决定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
(二)国家行政机关
1.行政机关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3)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报告工作
(4)职责: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5)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
(6)职权: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
①县级以上
②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行政职权
(1)如何行使?
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由谁实施: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
(3)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履职不力;②监管缺失;③失职渎职;④徇私枉法。
(4)如何监督?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三)国家司法机关
1.人民法院
(1)性质: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组成: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3)职权
(4)工作原则
(5)职权的行使
2.人民检察院
(1)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专门)(3)职权
(4)职权的行使
(5)工作要求
(6)工作人员的三个忠实于: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一)自由
1.人们对自由的渴望
2.自由为什么要受必要的限制?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拥有自由的意义: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4.如何理解法律之内的自由:
①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③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5.自由主要指的是什么?
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6.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是什么?
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7.法治与自由有何联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地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有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8.我们应怎样珍视自由?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9.作为公民怎样珍视自由?
(二)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1.含义: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地位/重要性: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①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所有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都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意义
5.如何践行平等?
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④落实平等原则。
6.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什么权利:
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7.怎样平等地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d—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8.特权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
(3)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一)公平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3.重要性: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4.如何坚守公平?
①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②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
③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怎么办?),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5.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公平的途径:
①在家庭里尊老爱幼,保持地位平等; ②同学之间平等地交往,互相帮助;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公平;
④在竞争与合作中遵守相同的行为规则;
⑤正确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权利。
6.制度如何保障公平: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正义
1.内涵: 凡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弱者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2.正确认识正义: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正义有哪些要求
4.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何意义
5.社会制度与正义的关系
①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②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全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③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6.我们怎样守护正义?①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②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
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7.司法如何维护正义?
d—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8.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司法
9.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怎么办?
10.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提纲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一) 宪法明确国家权力
1.我国宪法的原则是:
(1)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5.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 人民代表大会 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7.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8.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②③
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 我国公民 ,也包括 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21cnjy.com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①②③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2.宪法通过什么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www.21-cn-jy.com
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4.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5.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6.权力如何依据宪法规范运行?①——④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利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国家机关应该如何行使权力?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8.滥用权力有何后果?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9.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什么?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习近平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需要我们保障宪法实施。如果宪法得不到充分、有效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权力的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
2.如何保障宪法实施?
(1)坚持依宪治国;(2)加强宪法监督
一、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组成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了解)
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的重要性)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4)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活动准则的表现:(要求)
①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
6.宪法的地位:(重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2)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7.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作用/原因:
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8.宪法的规定与其他法律有何不同?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强宪法监督
1.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监督的作用/意义:(重点)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监督宪法实施的机构是什么?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人大
(2)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③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3.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4.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
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②要健全宪法解释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5.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为了让国家公职人员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6.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目的)?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7.国家宪法日:12月4日
※8.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来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宪法意识
(2)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宪法。(如何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如何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③践行宪法。※(如何践行宪法?A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B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9.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第三课 公民权利 —— 公民基本权利
P33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重点)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P34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重点)
3.我国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出哪些规定? 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P34 4.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重点)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34-35 5.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宪法是对人身自由权作出怎样的规定?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1)-(3)重点)
(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或以其它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P36(5)(重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P36(6)对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理解掌握)
P36-39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P38-39) 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P39)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P37-39 (3)宪法的相关规定。(理解掌握)
P38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重点)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依法行使权利
P41-42 1.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重点) (行使权利有界限 维护权利守程序)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P42 2.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履行义务
P46-52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及地位依据课本理解掌握)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P46 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重点)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P46 3.遵守宪法要怎么做?(重点) 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P47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P52 5.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重点)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P54 6.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重点)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P55 7.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P61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重点)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现阶段:是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61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P61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P62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P62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重点掌握)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P1-63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P61 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P62 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P63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P63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重点)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理解掌握)
P65 8.我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理解掌握)
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极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P65 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P66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1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重点)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P68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P68 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点)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69 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P70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重点)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P70 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P70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2)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P71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P71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重点)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P72 1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理解掌握)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P73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P74 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熟练理解掌握)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P74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P77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P78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P78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P79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P80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P81 4.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P82 5.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P82 6.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P83 7.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P83 8.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重点掌握)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国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法治的基本精神。
P91-92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无法治不自由)
P92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P91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P91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重点掌握)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P92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P93 4.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重点掌握)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P93 5.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P94-95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重点掌握)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1(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96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重点掌握)
⑴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P97 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P98 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重点掌握)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P97-99 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重点掌握)
P97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P98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P99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公正正义是法制社会的核心价值。
P101 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重点掌握)
P101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P102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P102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P102 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重点掌握)
⑴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⑵ 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P103 3.什么是正义的行为?(重点掌握)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P103-105 4.追求正义有重要性(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⑴重要性、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P105 5.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里?(重点掌握)正义往往被当作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法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P105 6.正义对促进社会和谐有什么作用?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P107 7.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坚守公平?点⑴⑵) (重点掌握)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P108-110 8.作为公民,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P108-110 9.如何守护正义?(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守护正义?点⑴⑵) (重点掌握)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期末复习|初中各科期末复习全攻略!你要的全在这里了!(老师家长都要看看)
名校资料|限时免费!初中各科上/下册全套教学备课资源包,教师福利!
名师优质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名师优质课荟萃,建议每位老师收藏学习!
特别关注|安徽一女教师校内遭学生暴打!难道老师的命就值400元?
名师大礼包|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知识点梳理+优质课视频+月考试卷),人手一份!
教师福利|限时免费领!10000套教师PPT课件模板,老师人手一份!
限时速领|免费!重点中学中考提分资料包(中考真题/全科笔记/思维导图/写作素材/复习资料)
限时速领|全学科免费!2019春季初中全学科全年级全版本全套课件包,初中教师福利!(人手一份)
重磅首发|2019春季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清版电子课本,速速收藏预习!
重磅首发|2019春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高清版电子课本(附教材建议),速速收藏预习!
微课学习|全国初中道法(思品)名师微课精选(3节),熬夜整理,果断收藏!
优课学习|全国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名师优质课精选(3节),熬夜整理,果断收藏!
优课学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精选(3节),熬夜整理,果断收藏!
强烈推荐|小学至高中各科名师优质课/微课学习精选集锦,果断收藏!(人手一份)
小初高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各科超详细全册知识点归纳(打印版),教学必备值得收藏!
声明
初中教师园地(ID:czjs2018)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初中教师园地
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赞、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合作投稿
主编微信(新号):lucky5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