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大全,仅此一份,速速收藏!
“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全体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各科资料陆续推送中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观沧海》曹操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3、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答: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请说说妙在何处?)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5“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6、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答: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四)《天静沙秋思马致远》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无限的思乡之情(天涯沦落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前三句描绘了九种景物,生动的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站在“断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画。
答: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纷。带着满身的疲惫,我骑着羸弱的瘦马,独自在古道上缓行。绕过缠着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鸦雀在树梢盘旋,时时悲啼。走过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稀疏的村社里,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
4、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答: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他已经无处投宿,迎着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写这句的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 。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简要赏析。
答:“夕阳”点出了特定的时间,照应“昏”字,“断肠人”点出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一切悲苦全在“断肠”二字中凸显出来,点出了天涯游子的乡愁是何等的浓重。
7、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1)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悲苦之情。
(2)运用了静景和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戚。
(3)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即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课外诗词理解:
(一)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的 李白 ,字 太白 。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连绵的峨眉山巍峨耸立,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5、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6、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延长,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世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特色〕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4、“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6、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 寻常 、几度 、 又逢 。
7、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3分)
答: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
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
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答: 重阳节(1分)“九日” “登高”“送酒”“菊”(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2分)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3分,指出表现方法直接抒情和想像各计1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各计1分)
3、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方面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
答: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2分),描绘了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2分),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2分)。(本题6分,其他意思可酌情给分)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1、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思念家乡)、满心的哀愁。
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2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
答: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氛围。
4、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分)
答: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艺术技巧: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2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5、本诗写了景,有什么作用。
答: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
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诗句所表现的景象。
答:远望回乐县的丘陵上耸立着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像积雪一样洁白;近看,高城之外,洒满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铺了一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
(五)《秋词(其一)》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3、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 。
4、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2.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
5、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
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6、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
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7、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
答: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答 :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9、“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答: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10、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1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答: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六)《夜雨寄北》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何表达作用?
答:点明季节,渲染寂寥、凄冷的氛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歌由实写孤灯听雨过度到虚拟的剪烛夜话,愁情和欢愉产生了转化,充分抒发了对朋友真挚、执着的思念之情。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答: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答: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5、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 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 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3、\"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4、\"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5、诗歌首句中的“僵”字说明诗人什么样的晚年生活境况?
答:凄凉 悲凉
6、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的《示儿》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你能默写出来吗?
答:①爱国主义,抗金保卫边疆②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八)《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潼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2、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景色?
答:写出了古城大的高大、辽远和寂寥。
3、请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答:诗人反向立意,说它犹嫌拘束、不解平,把河与山的不驯服的性格发展了,写绝写活了。这是诗人个性的象征。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3.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4.“征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四)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分析“随”、“入”、“尽”的好处。
“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作者初出荆门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的好处。
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炼字:“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5.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作者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最爱”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
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
(六)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赏析“馨香盈怀袖”一句的妙处。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2.“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七)《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以“老骥”自比(1分),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
(八)《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5.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6.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3分)
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分)
7.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1分),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1分)。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2分)。
(九)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案: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十)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置身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情操的思想感情。
5.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上的景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翩然而归,结伴而还。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十一)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草、木、花、鸟。
2.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说说诗人如何抒发情感的。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5.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思家所致。
6.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十二)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引用典故,赞颂了边关战士的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壮志豪情。
(十三)《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本诗运用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十四)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从手法、具体分析和感情方面回答。
3.下阕哪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十五)《浣溪沙》
晏殊
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孤寂、失意的情怀。
2.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十六)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西湖春色多姿多彩。抒发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十七)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3.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
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
4.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
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诗人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之情,又以“悲风吹泪”之句,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
(十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3.赏析“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
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
4.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5.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
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4分)
这种说法不正确,诗人虽有对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但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是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内容理解】
1. 这首诗中“ 无眠 ”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人生 。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3.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朗读划分】
戍(shù)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题思想】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阅读鉴赏】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描绘了一副边塞秋天的途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戍鼓”指戍楼上宵禁的鼓声。“断人行”写所见,点明 ;“戍鼓”“雁声”写 ,写出 。这两句渲染了 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4.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曾被多少人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问:故乡的月亮真比外面看到的更亮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的明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悠悠深情。
5.古代文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朗读划分】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主题思想】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内容理解】
1. 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3.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4.“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5.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朗读节奏】
三年谪(zhé)宦(huàn )/此栖(qī)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翰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主题思想】
《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内容理解】
1.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3.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主题思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内容理解】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自己无最遭贬的怨愤之情。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3.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诗人把百感交集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一句回顾,一句前瞻,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家何在”中,有诗人的血泪;“马不前”里,流露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无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阔的境界,悲惨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就出纯似美酒的一联诗,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4.诗句填空。
①写被贬原因的诗句: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②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③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6.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
咸阳城东楼
许浑(晚唐诗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内容理解】
1.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句的“别”字,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与“思”同音。“蜡炬”:即蜡烛。李商隐说,过去你对我的思念就像春蚕一样,到死丝(思)才尽。如今我总是盯着祭奠你的蜡炬,哭泣如烛泪,蜡炬烧成了灰,泪才开始干涸。
3.赏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但”:只是。“云鬓”: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古辞》:“当窗理云鬓,挂镜贴花黄。”)
不知道你现在在那里生活得怎么样?早上起来,我总在想,你是不是还是对着镜子,在那里发愁自己的云鬓要改成什么样式?你是不是也经常在夜里思念着我,想提醒我:“夜里吟咏的时候,要多披件衣服,你应该能感觉到,你望着的我这的月光也特别寒冷。李商隐写诗有个特点,善于从两个人的角度分别去表述,很多人不理解,所以解读起来很吃力,还感觉不到其中感人至深的缠绵。
4.赏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这里讲的是那个关于“刘郎”与“蓬山”的典故。“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殷勤”:指情意恳切深厚。“探看”:看望。李商隐应该是想象他的爱妻亡故后,可能也到“蓬山”的另一头成为仙女了。而在“刘郎”的那个故事中,“蓬山”是阻隔刘郎和他爱妻的障碍,刘郎认为蓬山远,可是李商隐现在为了爱情,有了更加积极的心态,他认为其实从这里过去也没有多少路程嘛。只不过路不好找罢了。不过我们可以麻烦王母娘娘的青鸟,帮我们去探看对方,帮我们传递消息。
行香子 树绕村庄
【宋】秦观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1.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切合题意,举出实例,分析具体即可)
3.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4.请对这首词写景的手法及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摹静态景物,静景动景又相互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这首词格调轻快,语言清新、浅近。质朴自然的村野风光随着词人轻松的脚步、欢快的情绪次第展开,达到词的节奏与词人的感情之间的和谐统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2.上下两阕紧扣一个“愁”字来写,这两个“愁”有何不同?
前者是“闲愁”,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无法言说的“哀愁”。
3.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4. 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愁绪太多,无从说起。
5.“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6.“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有什么表达效果?
概括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使整个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个大转折。
开学季教师福利
各科教学资源包限时免费领
语文
限时速领|2019秋季部编版语文1-6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数学
限时速领|2019秋季人教版数学1-6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2019秋季北师大版数学1-6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人教版数学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北师大版数学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华师大版数学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沪科版数学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北师大版数学7-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人教版数学7-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湘教版数学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英语
限时速领|2019秋季人教PEP英语3-6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2019秋季科普版英语3-6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2019秋季外研版三起英语3-6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人教版英语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领!2019年秋初中各科名师备课资源包(英语RJ)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外研版英语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仁爱版英语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人教版英语7-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仁爱版英语7-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物理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人教版物理8-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教科版物理8-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沪科版物理8-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人教版物理8-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沪科版物理8-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化学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道德与法治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部编版道法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领!2019年秋初中各科名师备课资源包(道德与法治)
限时领取|免费领!2019秋7-9年级上册名校备课资源包(道德与法治)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部编版道法7-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7-8年级上下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历史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领!2019年秋初中各科名师备课资源包(历史)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地理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人教版地理7-8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湘教版地理7-8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人教版地理7-8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生物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人教版生物7-8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济南版生物7-8年级上册全套精品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2018年秋季人教版生物7-8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限时速领|免费!人教版生物7-8年级上下册+中考复习全套教学资源包
体音美/科学
限时速领|2019秋季教科版科学3-6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资源包
班主任/课件模板
限时领取|免费领!5000套最新教学课件模板,老师人手一份!
全学科
限时速领|全学科免费!秋季学期小学全学科全年级全版本全套课件包
限时速领|全学科免费!2018年秋季初中全学科全年级全版本全套课件包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教育热文|孩子,学校不是你混日子的地方! (家长再忙也要读读)
名师梳理|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7-9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汇总, 超级实用!
独家整理|幼儿小学至高中各科名师优质课大礼包,建议老师们人手一份!
名师大礼包|2019秋季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第1期),人手一份!
熬夜整理|2020中考历史复习思维导图+易错点总结+必考主观题精编,超详细!
教师福利|全免费!小学至高中各科全套教学资源,新学期教师福利!
熬夜整理|齐全了,初中三年学习规划及各科背诵方法都在这!新学期必备
熬夜整理|2019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汇总,速速收藏!
熬夜整理|主题班会创意设计流程及班主任必读书单,仅此一篇,果断收藏!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初中7-9年级上册全科备课资料包,人手一份!
熬夜整理|初中三年英语课本各单元语法点全汇总及详解,人手一份!
熬夜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提纲,可收藏打印!
优课学习|全国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名师优质课精选(3节),熬夜整理!
名师大礼包|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知识点梳理+优质课视频+月考试卷)
小初高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各科超详细全册知识点归纳(打印版),值得收藏!
声明
初中教师园地(ID:czjs2018)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初中教师园地
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赞、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合作投稿
主编微信(新号):lucky5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