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梳理|部编版历史7-8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填空汇编(含答案),考试前记得看一遍!
“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全体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各科资料陆续推送中
七年级历史(上)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课: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大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距今大约3万年,已经学会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4.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 北京人的地位:北京人遗址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稻 、 粟 和 黍 均发现于中国。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猪纹陶钵。
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6.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7.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黍,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8.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是:河姆渡遗址。
9.已经学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的是:半坡遗址。
10.半坡人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1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干栏式房屋。
12.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13.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1.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战役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是指黄帝和炎帝。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3.传说中炎帝的贡献有:(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4.黄帝姓:公孙 名:轩辕,传说中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5. 相传在黄帝时期 ,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6. 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
1.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夏朝的暴君是 桀
5.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是:亳。
6.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商。
7. 商朝最后一个暴君是:商纣王
8.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9.武王伐纣中商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牧野之战,商纣自焚而死。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12.分封制的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13.西周的分封制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14.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 771 年,西周在周幽王在位时,由于“烽火戏诸侯”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15.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16.周朝的社会等级分为: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平民→奴隶
17、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有哪些?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19.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概括: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 建立时间 | 灭亡时间 | 都城 | 开国君主 | 亡国之君 | |
夏 | 约前2070年 | 约前1600年 | 阳城 | 禹 | 桀 | |
商 | 约前1600年 | 前1046年 |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 汤 | 纣 | |
周 | 西周 | 前1046年 | 前771年 | 镐京
| 周武王 | 周幽王 |
东周 | 前770年 | 前221年 | 洛邑
| 周平王 |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已很先进,因此奴隶社会又被称为青铜时代。著名的青铜器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青铜器) 和 四羊方尊。利簋[guǐ]方法:泥范铸造法
2.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甲骨文的发现时间是: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是: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 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 。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2.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
3.春秋后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4.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
5.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齐桓公(春秋首霸)
6.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是对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7.春秋时期设置郡县,分封制开始瓦解。
8.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9.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10.晋楚争霸时,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概括:
名称 | 时间 | 历史特征 | 社会特点 |
春秋 | 前770——476年
|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 战乱与纷争 ‚春秋以争霸为主 战国以兼并为主 |
战国 | 前475——前221年
|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晋国,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的目的是拓展疆域,战争性质是兼并。
3.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4.秦、赵两国长平之战 之后,六国再也无法抵挡秦的进攻。纸上谈兵 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时期 | 主要战役 | 交战国家 | 典故 | 影响 |
战国 | 桂陵之战 | 魏、赵、齐 | 围魏救赵 | |
马陵之战 | 魏、齐 | 减灶计 | 齐国强大起来 | |
长平之战 | 秦、赵 | 纸上谈兵 |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5.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6.商鞅变法的意义(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它位于岷江中游,使四川地区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的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8.秦国由弱变强的最根本原因是实行了商鞅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经济 |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
第8课百家争鸣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他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的言行。
2.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老子》(或《道德经》)里。
3.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4.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5.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他还提倡节俭。(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
6.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他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7.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8.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9.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视。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 嬴政 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 咸阳。
2.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军事、行政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秦灭六国后,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还统一文字,把小篆 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废掉原来的六国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隶书 。
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当时是为了用来抵御匈奴而修建的。
5.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6.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 南海。
7.秦朝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置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置郡县。
(2)在文化上:统一文字 (3)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4)在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5)在军事上:开凿灵渠、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地点是在大泽乡。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3.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战役)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4.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四年的争夺帝位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性质)
5.大泽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遇雨误期
6.大泽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 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 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观原因: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
4. 汉初统治者采取修养生息政策的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历史上把西汉汉文帝、汉景帝两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5. 汉高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措施:(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政治上 :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可以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解决诸侯国问题)
⑵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思想上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太学。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教材,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
4.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兵出击匈奴。
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7.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
相同点 | 目的相同 | 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
实质相同 | 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 |
不同点 | 方式不同 |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结果不同 | 秦的做法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的措施则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巩固 |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的措施: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光武帝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5.东汉中期以后,政治上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6..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了,腐朽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但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最终失败。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上生活在汉武帝(皇帝)在位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张骞第二次出使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来往。
4.陆上丝绸之路是指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5..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6.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7.西汉时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是西域都护,它设立于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8..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致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汉族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也传入到西域。
9.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 我国书写材料的变化:甲骨→青铜器→简、帛→纸
2.我国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3.被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他是东汉末年人时候人,其代表作为《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原则,提倡预防疾病。
4.东汉末年,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5.《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为司马迁,这部书既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正式传入我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太平道创始人叫张角.五斗米道创始人叫张陵。
第16课 三国鼎立
1.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挟持的天子是汉献帝。
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结果是曹操胜,特点是以少胜多。(夜袭乌巢)
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赤壁之战,发生于200年,交战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结果是曹操败,孙刘联军胜。特点是:以少胜多。
4.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5.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220年,曹丕 称帝,定城 洛阳,国号魏-----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2)221年,刘备 称帝,定城 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建立;
(3)222年,孙权 称王,229年称帝 定城 建业(南京),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6.三国时,台湾名称叫夷洲,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带领船队曾到达那里,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7.三国时期魏国的马钧制成提水工具翻车。是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的灌溉工具。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西晋。
2.取代魏国建立西晋的皇帝是司马炎,时间是266年,定都在洛阳。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3.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是:280年 西晋 灭 吴,实现了统一。
(三国灭亡顺序:263年魏国灭蜀→266年西晋灭魏→280年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4.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5.八王之乱后,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西晋)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比较突出的时期。从东汉、魏晋以来,氐族、匈奴、鲜卑、羯族、羌族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黄河流域一带。(熟记书本87页图)
7.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那时候,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十六国政权割据。 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420年 东晋灭亡。
2.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3.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5)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1. 淝水之战(1)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和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典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山再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 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以少胜多的战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3.439年,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最终结束北方十六国纷争混战的局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迁都洛阳(494年)(2) 改说汉话;
(3)改穿汉服;(4)改用汉姓;(5)鼓励与汉族联姻;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1.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候的农学家贾思勰 编著的。
2.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功领先世界近千年。
3.《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其作者为北魏时候的郦道元。
4.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时候人,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他自己本人被称为书圣。字体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5.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是东晋时代人,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无所不画。他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6.北朝的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_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是这时著名的两大石窟艺术。
1-5课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2、_________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
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在________省_______县
4、河姆渡居民居住在________ 房屋,半坡居民居住在_________房屋,都使用________耕地
5、会制作黑陶、白陶的是__________居民
6、_________建立________,标志我国原始社会结束。
7、启继承父位,标志_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
8、在西周分封制之下,最高等级是________,最低等级是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我国已出现青铜器。___________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10、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__
11、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文化
1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__________
13、炎帝、黄帝部落在__________之战中大败________,经过长期发展,形成________族
14、写出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用箭头表示
烽火戏诸侯、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姜太公钓鱼
答案:
1、 会不会制造工具
2、 山顶洞人
3、 云南 元谋
4、 干栏式 半地穴式 耒耜
5、 大汶口
6、 禹 夏朝
7、 世袭制 禅让制 公天下 家天下
8、 天子 奴隶
9、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10、司母戊鼎 11、三星堆 12、镐
13、涿鹿 蚩尤 华夏
14、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姜太公钓鱼→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
6-9课
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这场战役中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2、战国初年,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瓜分晋国
3、管仲改革中,以“________”为口号,扩充疆界
4、________之战后,东方六国在军事上无力与秦国相抗衡,这场战役中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5、_________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________”
6、通过___________,秦国在战国后期最为富强的国家
7、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开始于________时期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_____
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在___________时期,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_____________时期
10、今天的农历来源于___________,24节气的测定是在_________时期
11、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是_______家学派的_________
12、庄子的治国理念是__________
13、“春秋无义战”是__________提出的,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__________
14、“为政以德”是__________的主张,他所主张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1、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2、韩 赵 魏
3、尊王攘夷
4、长平 纸上谈兵
5、战国 李冰 天府之国
6、商鞅变法
7、战国
8、商朝
9、西周 春秋
10、夏朝 战国
11、法家 韩非
12、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13、孟子 “仁政”治国
14、孔子 因材施教
10-13课
1、公元__________年,秦王__________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政府设_________,分管监察
3、秦朝的地方制度是_________
4、秦始皇把___________作为全国统一货币,把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5、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__________”,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6、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到辽东,西到__________
7、秦朝时期修筑的___________,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8、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____________
10、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_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这次战役中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西汉的城市建设很有特点,在其都城长安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叫做“________”
12、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13、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_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
14、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_________的建议,颁布“__________”,削弱诸侯国势力
15、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6、西汉时期的_______和东汉_______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都比欧洲早________
17、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_
答案:
1、 __前221年__ ___嬴政___
2、 _御史大夫_
3、 __郡县制__
4、 _圆形方孔铜钱_ _小篆_
5、 _焚书坑儒_
6、 _临洮_
7、 _灵渠_
8、 _秦的暴政_
9、_陈胜、吴广起义_
10、_巨鹿__破釜沉舟_
11、 __市_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
13、盐铁经营权__五铢钱_。
14、_主父偃_推恩令_
15、_汉武帝__汉明帝_.
16、_犁壁__杜诗__一千多年_
17、_太学_
14-18课
1、_________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_____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2、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了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时期,当时向汉朝称臣的是_________单于
4、为了联络_______,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_________出使西域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标志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________
7、与班超出使西域有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8、166年,___________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与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9、纸出现的最早时间是___________
10、东汉_______发明的_________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11、东汉华佗的“____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编了医学体操“_______”
1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__________,道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4、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_______________
15、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_______
16、公元220年,_________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标志东汉结束,三国开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_________
17、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哪场战役?_____________
答案:
1、_秦汉_ _冒顿_
2、 _河套_ _河西走廊_
3、 _汉元帝_ _呼韩邪_
4、 _大月氏_ _张骞_
5、_西域都护_
6、 _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_
7、 _“不入虎穴,焉得虎子”_
8、 _大秦_
9、 _西汉早期_
10、 _张衡_ _地动仪_
11、 _麻沸散_ _五禽戏_
12、 _西汉末年_ _张陵_
13、_《史记》_
14、 _秦始皇陵兵马俑_
15、 _夷洲_
16、_曹丕__汉_
17、 _赤壁之战_
19-22课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_________,这部著作的作者是_________
2、东晋书法家_________被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该代表作有“_________”美称
3、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是_______和_________
4、_________,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5、南朝祖冲之最突出成就的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_________,他的数学著作___________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
6、北魏的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代表作__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7、两大著名石窟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石窟
8、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
9、公元317年,皇族_________重建晋朝,都城在_________,史称“东晋”
10、淝水之战中出现的成语有草木皆兵、_________、_________
11、4世纪后期,_________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_________重用王猛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
12、420年,_____自立为帝,国号“______”,东晋结束
13、北魏孝文帝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________改为姓元
答案:
1、《齐民要术》 贾思勰
2、王羲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3、《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4、东汉末年
5、七 近一千年 《缀术》
6、郦道元 《水经注》
7、云冈 龙门 8、匈奴
9、司马睿 建康 10、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11、氐 苻坚 12、刘裕 宋 13、拓跋
八年级历史(上)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民族英雄:关天培(虎门),陈化成(吴淞)
3.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1843年《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7.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以为“亚罗号事件”借口,法国以为“马神甫"事件”借口。
2. 中国战败,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开放口岸最多)内容: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抢劫、火烧圆明园。战败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加赔款额。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俄国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瑷珲条约》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5.第二次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天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把南京改为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希望建立理想社会。
4.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洪仁玕被封为干王,他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实行的条件
5.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6.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是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运动性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7.1856年西征取得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8.北伐和西征的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第4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口号:前期(19世纪60年代)“自强”、(19世纪70年代)后期“求富”
3.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5.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由于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6.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同年设立台湾省。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1894年,日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 “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而逃。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邓世昌与致远舰官兵,撞向日“吉野”舰,不幸壮烈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悼邓世昌)
4.旅顺大屠杀: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5.威海卫战役:1895初,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6.《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地点:日本马关。签约双方:清:李鸿章;日:伊藤博文。
内 容 | 危 害 |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7.《马关条约》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8.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 抢夺权利、强租海港、 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则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 戊戌变法
1.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①刊物: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②团体: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
3.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4.主要内容:
领域 | 变法诏令主要内容 | 意 义 |
政治 |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
经济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文化教育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
军事 |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 有利于军事强大 |
5.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
6.谭嗣同的名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7.戊戌变法影响:①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性质)。②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性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根本原因:维护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3.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4.《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等11国。
内 容 | 危 害 | |
赔款 |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 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使清政府的经济将长期受制于列强 |
政治 |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 |
军事 |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 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
外交 |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便于清政府按照帝国主义的意图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 革命先行者是孙中山,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 兴中会性质: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同盟会成立条件: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②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③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3.同盟会成立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3同盟会建立: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4.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同盟会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同盟会成立作用:使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7.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意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②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中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地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 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1.辛亥革命爆发的事件是1911年10 月10日的武昌起义,这一起义是由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组织领导,湖北新军为主力,第二天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2.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进步性: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主要起义:
名称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结果 | 意义 |
萍浏醴起义 | 1906年冬 | 萍乡、浏阳、醴陵 | 刘道一、 蔡绍南 | 失败 | 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
广西起义 | 1907年 | 广西镇南关 | 孙中山、黄兴 | 失败 | |
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 1911.4 | 广州 |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 失败 |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武昌起义 | 1911.10.10 | 武昌 |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 成功 | 同辛亥革命的意义 |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1911年12月,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5.颁布: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3.1913年,孙中山、黄兴发动二次革命,结果失败。
4. 1914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以总统制取代内阁制,修改总统选举法(一转正,二解散,三修改)
5. 1915年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年底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916年为“洪宪元年”
6.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割据: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滇系军阀唐继尧占云南、贵州;桂系军阀陆荣廷占两广。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新文化运动两大阵地:北京大学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五大主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4.新文化运动旗帜/两“先生“: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5.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期: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文学的典范。(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②提倡民主科学;由陈独秀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③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2.过程:
分期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结果 |
时间 | 1919.5.4-6月初 | 1919.6.3起 |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主力 | 爱国学生 | 工人阶级 | |
活动中心 | 北京 | 上海 | |
经过 |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出现“三罢”斗争: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
3..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4.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5.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社会性质 | 革命任务 | 领导阶级 | 指导思想 | 发展前途 | |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反帝 反封建 | 资产阶级 |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 无产阶级 | 马克思主义 | 实现社会主义 |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1920年8月,在中国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 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①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敢治舞台。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5.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7月1日建党节)
时间、地点 | 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
代 表 |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
主要内容 |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 |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 |
标 志 |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
6.中共一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7.中共二大时间:(1922年7月)地点:上海
(1)主要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①设立中国工人运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②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军阀吴佩孚镇压)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③工人运动失败的启示: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15课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是从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革命的高潮是1926年的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成果是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国民党“一大”召开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4.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成立,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5.北伐战争:①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②.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出师北伐。北伐战争革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北伐军胜利进军: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6.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7.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两党双方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2)制定正确的北伐方针;(3) 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4)工农群众密切配合和支援。
8.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
9.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国家运动。
11.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92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③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建军节。
2.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炽,并对军队进行 “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中国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1929年12月,召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9.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是(由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成。)
10.1931年冬,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红军长征原因:1933年,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
3.长征经过: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1935.10)——会宁会师(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4.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 月 地点:贵州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①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长征的胜利: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胜利意义: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精神)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即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以长春为“都城”,扶持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任“执政”。
4.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5.“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7.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解决的依据: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抗日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8.结果:在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①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②影响: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 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4.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抗战英雄: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
5.淞沪会战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6.南京大屠杀: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7年12月13日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7.小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 间 | 过程 |
九一八事变后 |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
西安事变后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卢沟桥事变后 |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领导的抗战)
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战役 | 时间 | 地点 | 结果 | 意 义 |
台儿庄战役 (山东) | 1938年3月 | 台儿庄(指挥者:李宗仁) | 胜利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 | 1938年6-10月 | 武汉(万家岭战役) | 先胜利后撤退 |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1941年12月 | 长沙 | 胜利 |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豫湘桂战役 | 1944年初 | 豫湘桂 | 失败 | 结果:国民党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①时间:1937年9月。②指挥官:八路军115师林彪。
③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巩固抗日根据地:措施:①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②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4)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百团大战,(1)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时间:1940年下半年。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敌后战场的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战役名称 | 地 位(特点) | 指挥者 | 党派 |
平型关大捷 |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林彪 | 共产党 |
台儿庄战役 |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 李宗仁 | 国民党 |
百团大战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彭德怀 | 共产党 |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 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改变策略日军改变策略: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 在日本诱降下,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顾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3.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4.共同抗敌民族英雄:①在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牺牲。
②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
※5.中共七大:①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②内容:(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6)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6.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7.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14年抗战)
8.抗战胜利的原因:(1)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9.抗战胜利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23课 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①背景: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②目的:蒋介石一方面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③结果:1945年10月10,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①概况:1946年1月,重庆,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②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3.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4.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5.重点进攻标志:1947年3月,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6.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①论断: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②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7.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解放军军民经过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在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消灭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① 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意义: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战略进攻: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②意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1948.9-11,由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最先攻下锦州,切断敌人的退路,歼敌47万。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11-1949.1,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歼敌55万。淮海战役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小米车推出来的。意义: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1948.11-1949.1,由聂荣臻、林彪率领的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央的策略,逼迫北平傅作义投降,最终歼敌52万。意义: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的意义/影响: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949.4.21—1949.4.23,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7、三大战役战略战术特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总结: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 | 时 间 | 人 物 | 概 况 | 意 义 |
辽沈战役 | 1948年9-11月 | 林彪、罗荣桓 |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长春、沈阳 | 解放东北全境 |
淮海战役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平津战役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 东北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影响 |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8.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失去民心。②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总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 间 | 阶 段 | 标志性事件 |
1946.6 | 战争爆发(全面内战爆发) | 蒋介石派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
1947年夏 | 战略进攻 |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
1948.9—1949.1 | 战略决战 | 三大战役 |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④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总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 | 时 间 | 原 因 | 特 点 |
产生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 1.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3.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
初步 发展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 |
“短暂的春天”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
再度 受挫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 |
著名 企业家 | 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纺织业和面粉业);卢作孚;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
3.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禁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3).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4).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主持设计和修建的京张铁路,设计的路轨:“人”字形。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茅以升设计和修建的钱塘江大桥。
第26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1)新式学校:①洋务运动时期,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②甲午战争后,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
(2)科举制度: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新闻:(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创办了外文报刊。(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3.出版:(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4.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5.文学艺术的成就:
类别 | 人物 | 代表作品 |
文学 | 鲁迅 |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Q正传》是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
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 ||
绘画 | 齐白石 |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颇深 |
徐悲鸿 |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 |
音乐 | 聂耳 |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 |
冼星海 | 《黄河大合唱》 | |
歌剧 | 《白毛女》 | |
电影 | 《定军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 |
《歌女红牡丹》(1931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 ||
赵丹、周璇 |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 |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特别关注|定了!教育部:2020年教师工资上调!工资翻一番?
复习攻略|期末怎么复习才有效?这份特级教师的各科复习指南考前必看!(附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梳理|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7-9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汇总, 超级实用!
独家整理|幼儿小学至高中各科名师优质课大礼包,建议老师们人手一份!
名师大礼包|2019秋季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第1期),人手一份!
熬夜整理|2020中考历史复习思维导图+易错点总结+必考主观题精编
教师福利|全免费!小学至高中各科全套教学资源,新学期教师福利!
名师梳理|初中生物7-8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100道易错单选题汇总
熬夜整理|2019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册思维导图汇总
熬夜整理|主题班会创意设计流程及班主任必读书单,仅此一篇,果断收藏!
限时领取|免费!2019秋季初中7-9年级上册全科备课资料包,人手一份!
名师梳理|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同步作文汇总,速速转到班级群!
名师梳理|珍藏版!初中历史三年知识脉络+考点精编+重点问答题
熬夜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提纲,可收藏打印!
名师大礼包|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知识点梳理+优质课视频+月考试卷)
小初高分享|小学初中高中各科超详细全册知识点归纳(打印版),值得收藏!
声明
初中教师园地(ID:czjs2018)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初中教师园地
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赞、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合作投稿
主编微信(新号):lucky5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