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高僧的爱情:何情能比此情真?
何情能比此情真?
四
大
高
僧
的
爱
情
大迦叶与妙贤:金刚道友
大迦叶家境富裕,天资聪慧,他自幼发心求道,厌恶世间的一切欲乐。后来为父母所迫,迎娶了貌美如花的妙贤。新婚之夜,妙贤愁眉不展,泪眼婆娑。大迦叶一问方知妙贤亦厌恶人间爱染,一心向道。大迦叶欣喜之余也将自己的心事告诉妙贤,两人遂无限感念命运的深情眷顾,相约一方面各自清修,永不同床,一方面继续扮夫妻,以报父母深恩。
在大迦叶的父母谢世后,寻找明师,离家修行。离别时告诉妙贤:“我若寻到,必来接你。”后来大迦叶遇到佛陀,剃度出家。在佛陀准许女众出家成立了比丘尼教团后,大迦叶立即把妙贤接了过去。
由于妙贤无与伦比的容颜,起初她的修行并不顺利,而是在尼众中遭遇了许多诽谤,为了避免这种纷扰,她决定不再外出托钵,大迦叶于是把自己托钵来的食物分一半给妙贤,结果招来更多非议,大迦叶只好放弃照顾妙贤。然而面对这些非议,妙贤道心欲坚,一心修行,很快便开悟。
弘一法师与诚子:愿你能看破
弘一法师,有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之称,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虽幼年丧父,但家道殷实,少年时期即博闻强志,多才多艺,年轻时更是风流倜傥,演绎了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
母亲去逝后,他东渡日本求学,与自己的模特,同时也是房东的女儿诚子相恋,并带她回国,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弘一法师自幼受佛教熏陶,出家前在给诚子的信中他写到:“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写这封信的半年后他在虎跑寺皈依,一年后出家。出家前他预留了部分薪水连同一绺自己的胡须托朋友转交诚子,并拜托朋友将她送回日本,其内心的柔情和处事的周到亦可见一般。弘一法师以坚毅的意志,毕生精研戒法,被公认为“南山律第十一代宗师”,出家后他被公认为在中国僧侣中“持戒第一”。
倓虚大师——艰难的离别
由于各种原因,倓虚大师的声名或许不及虚云大师与弘一大师那么响亮,然而,作为近代佛教史上少见的法门龙象,为佛教作出的巨大贡献的他必将受到世人的关注。
倓虚大师,俗姓王,名福庭,河北宁河县人。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进私塾、当学徒、学丹道、行中医,43岁落发出家,后皈依谛闲法师,得天台法脉,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建寺安僧,弘法办学,作出了“智者大师创教以来,所未有也”的贡献。
倓虚大师17岁结婚,出家时与妻子生活了26年,已有五男一女六个孩子,此时能够放下一切,毅然出家,确实也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据《影尘回忆录》自述:
这一次走,和平素出门,心里确实两样滋味!觉得百端交集,万感杂投,有些酸楚凄凉的情绪,自念:先前因为父母在堂,自己没有三兄二弟,舍不得去出家。后来又为妻子受累,熏染了一些世俗习气,熏得挺厉害,仍然不得出家,所以心里很难过。又想:假如我现在死了,不也就能成了吗?这一次就算我得了个急症死去,借此机会去出家参学,然后再回来,度脱妻子,这有什么放不下呢?所以我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虽然很难过,而心里却作死想,以为是自己死后的灵魂在前行。
继续想: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会走,又没人教养他们。三四十年来东跑西奔,没有一点积蓄,全靠这个小药铺吃饭。我走了之后,药铺无人照管必定歇业,将来全家挨饿,流离失所,这怎么办呢?然而又一想:天下流离失所的人太多了,许别人的眷属流离失所,就不许我的眷属流离失所吗?
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后,到各地去参方,在路上遇见了我的孩子正在讨饭,这时我管他不管呢?唉!天下讨饭的孩子太多了,许别人的孩子讨饭,就不许我的孩子讨饭吗?这件事也不足深虑!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语一声去了之后,她领着五个孩子,生活上一定很为难。如果她要嫁给别人,这不是于我很难看吗?以后我听说,或者在一个村里遇见她,将作如何感想?唉!又一寻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谁能保险她不改嫁呢?况且许别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许我的女人改嫁吗?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谁的女人?来生又要变成谁的女人呢?这事也不足挂在心上。如果真的为了妻子的事情,而连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实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远沉沦下去了!这样,不但不能度脱妻子,同时也无法度脱自己。如果我现在能够毅然决然的出了家,潜心佛典,得到真实的修行,将来遇见她们,也劝他们念佛修行,了生脱死,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这一段记述应是倓虚出家时心中激烈斗争的实录,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妻儿充满了感情,也为她们以后的生活满怀忧虑,体现了一个普通人面对生离的正常反应,但最终他还是用佛法化解了心头的矛盾,并且立下了度己再度妻的愿心,走上了为佛为法的出家道路。
倓虚离家时,是对妻子谎称回家修理坟地走的,走了之后,妻子自然哭得死去活来。三年后,倓虚自感学佛“摸到了一点门路,嗅到了一点气味”。趁请藏经路过家门的机会,践行先前的誓言,回家 “度脱妻子眷属” 。经过对妻子一番推心置腹,至诚至真,而又合理合情的劝导,使妻子接受了佛教,开始信佛念佛。七八年后,倓虚的妻子口念佛号,安然往生,倓虚的孩子也受家庭的熏陶,有两个自动出家了。
面对出家前的情缘了断,弘一大师、倓虚大师两位大师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概括的说,弘一大师则是“钢刀斩情丝”,倓虚大师是“度己后度妻”。如果分别用一个词概括,那么弘一大师刚猛,倓虚大师则是沉潜的。
一位藏传高僧的爱情故事
仓央嘉措生于1683年,15岁坐床,24岁去世,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孤独而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各种谜团。仓央嘉措被选为灵童时已经16岁,而此时的他已有了心仪的女子,也有着许多少年的憧憬。他年少聪慧,所有人都相信他的佛学造诣,但他自己却又自悲自伤,感叹今后青灯古佛,负美人心伤。于是留下了一篇又一篇阐述他矛盾内心的诗歌。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被人们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仓央嘉措就被关闭起来。
于是,仓央嘉措那纯洁的爱情嘎然而止。宫殿的高墙,森严的教规阻隔了他和姑娘相会。但仓央嘉措情思难断,唯有情歌使他的无尽思念得以宣泄。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没有淡化仓央嘉措的爱情,他无时不在怀念他的恋人。在他的心中,只有纯洁的爱情:
心如哈达洁白,
纯朴无暇无玷;
你若心有诚意,
请在心上写吧!
柳树爱上了小鸟,
小鸟对柳树倾心。
只要情投意合,
鹞鹰也无隙可乘。
仓央嘉措对人间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没有像他的情诗那样美好,而是以悲剧告终。仓央嘉措拥有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淡漠权力,不愿苦守戒律,向往世俗的平民生活。
他留下的不朽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集》,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藏、汉、英三种文字传世。 有意思的是,他的情歌还给寻访转世灵童帮了大忙,他在那首优美的诗歌中写道:“请求白色大雁,借我凌空双翼,并不远走高飞,理塘一转就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色拉寺
微信:wxselasi
甘丹教法永昌盛
长按二维码关注
『义工联系方式』
微信号: selasikf1 或 wxselasi1
(瓦须色拉寺义工1)
『咨询电话』 15712803799 张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