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底为什么读书?这场学生抢了教授话筒的辩论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3 2023-03-05

安徽庐江中学的一次讲座上,来自合肥师范学院的副教授,他的PPT现场出问题了,没法按照预定的讲稿讲。

于是就等于实际上是在未经审核,也未打草稿的情况下,自顾自地跟同学们讲起了所谓的“心里话”。

这个心里话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涉及男女。他跟学生讲,你注意,是中学生。他说,喜欢异性没毛病,喜欢同性就有问题了。

第二个涉及价值观。他说,不要老想着理想抱负之类的空洞的东西,钱是最真实的,读书就是为了钱。

可能是面对中学生,使得这位副教授有点放飞自我了。

他说,你们读书好,将来就可以在全安徽的范围内找男朋友,女朋友,如果你读书更好,你就可以去北京上海,在全国的范围内找男朋友,女朋友。甚至,你读书还要好,你上了美国的好大学,你就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找男朋友,女朋友。

比如他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在美国读书,找了个美国的女朋友。将来会生一个混血宝宝。

按照他的说法,跨度越大,人越聪明。南方人和北方人结婚,生的孩子就很聪明,所以由此得出,东方人和西方人结婚,生的孩子就更聪明,因为地域跨度更大。

就在台上台下老师同学们都懵圈的时候,有一个中学生,勇敢地冲上台,抢走了副教授的话筒。

对着台下大喊:我们努力学习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崇洋媚外,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个视频上了热搜,副教授被停课,当地成立了调查组,而当有媒体问及这个学生会被做何种处分时,中学表示,我们看不出有任何处理他的理由。学校再一次赢得了好评。

首先我们来看教授,对于教授,我的观点很简单,我认为这个副教授不仅应该停课,更应该开除出教师队伍。

我不是说,一个人不可以有欲望或者怎么样,但是,你身为教师,而且是在公开场合下,而且是对着未成年人。

明白我的意思么?你不是商人,这里也不是夜总会,你是老师,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

你觉得这么粗鄙的表达方式,合适么?

让你当老师,还当了副教授,就是假设你是个体面人,你有职业素养。那你不体面,只能替你体面,让你下岗。

就像我们说律师这个圈子,的确有很多桌子底下的交易,但是我没见过哪个大律师,当众大谈自己如何挑讼,如何帮当事人隐瞒财产,这了那了。

你只要这么讲,律协一定把你除名。

网上有个段子,爸爸问儿子的理想,儿子说宝马美女,爸爸一个嘴巴子扇过去;儿子捂着脸若有所思,重新回答,自己的理想是事业爱情,爸爸很高兴的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你长大了。

一个小孩子尚且要这样教育,为什么?因为人总是要脸的。

你暂时克服不了你的低级趣味,不等于你要把你的低级趣味暴露在大庭广众下。

就像你在家里不晓得穿上裤子,那是你的事儿,你光着屁股在大街上跑一圈,你看看有没有人抓你?

这个副教授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低俗的价值观,世上的人也许最终有八成都克服不了自己的低级趣味。

问题在于:光着屁股就走上讲坛还面对未成年人,是谁让你如此丧心病狂的把自己的低俗袒露在世人面前?

垃圾人聊完了,我们来看这个学生,这个勇敢的冲上台纠偏的学生。

这个学生的方向无疑非常正确,无论他将来能否成为一个世俗定义下成功的人,最起码,他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越是这样的孩子,越值得教育。因为我们都希望他成功,希望他这样怀着赤子之心的人,长大后可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怎么教育呢?启发式教育。

你不是为了钱努力学习,你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学习,很好。

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到呢?怎么才能实现你的理想呢?

想取经已经很优秀了,起码你发了一个宏愿,怎么取到经,还有十万八千里,还有九九八十一难。

作为一个比这孩子大很多,一个在路上的人,我来分享下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相比于这个孩子,我在他那么大的时候,是个很世俗的,俗称低级趣味的人,也就是说,我最初并无理想。

副教授说的那种所谓跨域通婚更聪明的理论我小时候也听过,社会上流传。

长大后看过很多相应的材料,发现所谓近支通婚和远支通婚只不过是二战期间就开始流行的两种说法。

其实都没有科学依据,也没有足够的实验室数据支撑。都是战争期间为了某种目的诞生的学术派别。

换句话说,人不是杂交水稻,你很难讲怎么样更好。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对西方,尤其是对美国的崇拜,是全社会普遍的现象。

我们那时候的确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去中科院读研,更优秀的就只能去美国读研了。

你要是能本科时期就考上美国的藤校,那就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

我和她是同一届的高中生,她的故事,我读过。还有一个同时期的现象级人物是韩寒。

一个上哈佛,一个退学,当年都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本书,也就是当年畅销的由妈妈代笔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书的结尾也是孩子满含热泪地表示要学成归来,要报效祖国。

毕业后,这姑娘留在了美国,在美国工作,加入美国国籍,嫁给白人丈夫,从事国内企业在美国投资相关的业务。

也就是把中国人的钱引到美国去。

今天可能她这样的形象放出来,绝大多数人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跨越了两个时代的我,个人的感觉,之所以一个昔日广为宣传的成功故事,到今天无人接受,实际上是源自实力的提升。

几十年前,我们的心态和今天的印度比较相似,因为那时候的人均GDP还不如当时的印度。

很多印度人都认为离开印度,成为美国人是成功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要脸,而是因为两国的实力悬殊。

如果你不理解国与国之间的这种情绪,你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问问70年代城乡差距就知道了。

70年代 ,一个农村户口的人,对城市户口也是非常非常艳羡的。

这种艳羡到了自卑的地步,一个农村户口的非常漂亮非常聪明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很可能愿意嫁给一个城市户口的大龄瘸子。

其实很多今天的影视作品里还有这种昔日记忆的残留,比如苏大强的老婆到底看上他啥?

就是看上他是城市户口。

苏大强的老婆一辈子都瞧不上她老公,觉得是个窝囊废,问题是,这个窝囊废当年是城市户口,没有他做踏板,自己这个村里的一枝花就是没办法进入城市。

我年轻那会儿,看美国,或者说看整个西方世界的视角和苏大强老婆是一模一样的。

先是崇拜,因为人家的确太强了,所谓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三流的企业做服务。人家当年全包了。

我年轻那会儿,咱是做OEM的,说白了,哪怕是三流的服务,也轮不到咱,咱只是做三流服务里面的一个环节,代加工,还是贴牌的。

所以那年月像我这种心态的人很普遍,看到美国就像农民刚进城,觉得这也新奇,那也牛X。

但问题在于,大家都是人,人与人的差距不可能像地球和三体那么大。

苏大强的老婆进城之后,很快就发现城里人也就那水平,很多人也没啥,要智力没智力,要情商没情商,要勤奋没勤奋,要野心没野心。

她马上就会意识到以自己的勤奋,自己的才能不应该在城里垫底,她应该是城里的一枝花。

她当然会看不起苏大强这个昔日的垫脚石。

06年的时候,我还是个研二的学生,我师父在美国思科总部工作多年,他教我那会儿,我对美国是很崇拜的。公司里那会儿老员工,牛叉的员工都是从美国回来的,有美籍华人,也有白人。

我那时候非常自觉地把自己归纳为二等员工序列。

08年的时候,我还是个金融领域小白的时候,教我的人也是从华尔街回来的,他report的BOSS就是直接report给索罗斯的。

那时候我也是非常崇拜的。

问题是,距离近了就没有秘密,就像唐牛,当他发现所谓的食神史蒂芬周连刀都拿不稳的时候, 他不可能不心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这就是我中年以后的观点,从大丈夫当如是也,到彼可取而代之。

回到这个孩子,我觉得他很聪明,很上进,很有志气。

但是他同样需要藏,需要学会把心思藏起来。

我这么给你讲,你仔细想想看,社会分工是怎样的?

两大类,挣蛋糕,和分蛋糕。

如果这孩子只是想要长大了做官,我相信他会是一个好官,但是,做官本质上不是去外面打猎,而是努力把猎人们打回来的猎物尽量分配好。

是分蛋糕的,是维系存量财富平衡的。

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或者说,我们要越来越富有,越来越牛X,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猎人,是去挣蛋糕的。

向哪儿挣蛋糕?向外挣蛋糕。

你炒房挣自己人的钱,这其实本质上不是挣,还是在分蛋糕,只有你挣美国人的钱,拿回国买房,这才是挣了外部的蛋糕。

那怎么挣美国人的钱呢?势必要和人家打交道。

就像苏大强的老婆进城的目的是为了贴补自己的弟弟,如果你进城的第一天,见到苏大强的第一天就大谈你们城里人不过如此,我比你强多了。或者大谈,我就是要你把钱都交给我,让我去贴补弟弟。

你觉得苏大强还会甘心当垫脚石么?

孩子的确是个好孩子,希望他能永远保持赤子之心,也希望他能明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理想和手段,缺一不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