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微课精讲

领取微课堂☞ 部编版语文资源 2021-04-30

☟☟点击蓝色标题 查看相关内容☟☟

语文资源

初中备课同步微课
名师视频教案课件预习清单一课一练必背内容写字微课
名师作文
看图写话类文阅读试卷汇总练字字帖教师用书课文朗读课后答案类文阅读试卷汇总

数学资源

电子课本人教微课
苏教微课
教案课件北师大课练北师大微课苏教课练人教课练青岛版课练
人教知识点苏教知识点人教版试卷


需要下载请拉到文章末尾









免费领取1~6年级下册微课堂内容




微课视频





7.游园不值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9.浣溪沙


电子课本





图文讲解

【释义】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简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乐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图文讲解

【释义】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简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
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图文讲解

【释义】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简析】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

寺庙在兰溪的旁边,

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精品教案


7.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应怜屐齿印苍苔。)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扫兴→喜悦

想 满园春色

看 一枝红杏


教学反思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做的还不到位。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大体把握词意。

2.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3.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在母校学习、生活了六年,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词也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毕业”和“分别”。“人生自古伤离别”,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要到来了,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生答)

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吧!(板书题目)“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诵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4.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因所赋《清平乐》词而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自由交流。

2.结合注释,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您回去。假如您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与春光同住。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山清水秀、千山一碧)作者又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画的?(比喻)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眉眼盈盈处。)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2)师小结上片:上片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师: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满怀着伤春之愁。)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再添了别恨,心情更加惆怅。)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有)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

(3)师小结下片:下片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和春天相聚。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什么要和春住?生汇报交流。

(2)师: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这种感情驱散了离别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课下注意搜集相关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片:写景 依依惜别

下片:抒情 祝福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两点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第一,朗读到位,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第二,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初读本词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讨论学习。


9.浣溪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

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师:“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2)“白发”“黄鸡”比喻什么?(时光流逝)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呢?课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写。


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写景 浸溪兰芽——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下片:抒怀 溪水西流——老当益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首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词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为主,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受到的启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词人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第1课《北京的春节》

第2课《腊八粥》

第3课《古诗三首》

第4课《藏戏》习作《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

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

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

第8课《匆匆》

第9课《 那个星期天》

第四单元

第10课《 古诗三首》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13课《金色的鱼钩》
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16课《表里的生物》
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采薇》《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


课本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人教数字校园  图片来源:七彩课堂等综合整理和编辑:部编版语文资源 (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图文、音视频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文档电子版免费获取方式


扫码关注 部编版语文资源回复“微课堂”免费下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更多微课堂


请点亮“在看”☟☟
查看更多精品微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