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未知的艺术与自己 | 揭幕画廊周北京2020预告片
影片制作特别致谢 / off lab
也许引力将我们的身体禁锢在这里,但当与作品对望时,思绪储存云端,窥见人类感官的诸多可能性。这种多维的未知与惊喜就像日本艺术家池田亮司所说的,“艺术就是发掘和探索事物变化的种种可能”。在他的创作中,字串、讯息、线条、光点构成流动不息的影像,高低频率、白噪音、干扰信号将知觉覆盖。
在那一刻,我们扁平的感知忽然无比立体,有形的存在化为气体与尘埃,仿佛被发送到遥远的星际,感受着宇宙、银河、星宿、未知的神秘文明,看到寰宇初生时的隐秘纯净。作品构建的世界,似乎置于远方,带来关于他者的地理人文;又引我们走得更近,认识切身的来去过往;最后温柔或生猛地将我们托举到追索的答案面前,意外或又必然地获得某种顿悟。
“从表现被压抑的意义上来讲,不觉得网络和梦境很像吗?” 日本动画导演今敏借“红辣椒”之口,抛出了这样一个有预见性的细节。网络让许多曾经难以触及的事物垂手可得,而经过虚拟数字信号传递的信息难免弱化了我们的感知与体验,消失的实体使人类游荡在精神荒原,廉价与便捷促成了对于虚幻的迷恋。越过网络闪烁的端口,一件雕塑没有重量,一张图像丢却了质感,一场表演散失了能量的流动。我们也许可以拍摄下所有在画作中见过的月亮,但无论如何调整参数,留下的照片都不及看原作万分之一的感动。
当进到展览空间里,细节与气氛将我们包围,这些微妙的相互作用成为解读作品的关键元素。
放置着多屏录像的门厅犹如一间半封闭的神龛,供奉着灵性与敏感度。声音装置的低语或嘶吼来自四面八方,待撞击到心上,生发出回响。抚摸和倾听一件公共雕塑,在表达中成就一切互动的意义。走近一束摄影术采集的光,捕捉灰尘在光影中的舞步,在反复排演中抵达个体与群体记忆的秘境。
画廊周北京 2020 参展阵容
延伸阅读
画廊周北京2020新闻发布会及参展名单公布
一个当代艺术收藏者的选择之路
画廊周北京「私享客厅」藏家分享会回顾
站在第一个「十五年」
回看中国当代画廊的「少年时代」
加入我们!画廊周北京2020招聘新职位和实习生
SAVE THE DATE | 画廊周北京2020蓄势待发
在美术馆里长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Click ! 在二十个“非典型”空间里
有北京艺术地图的另类打开方式
暑假剧荒?画廊周北京请您看片儿!
关停和搬迁风波之余,
北京当代艺术圈即将迎来新格局?
展览、对谈与互访,中瑞两国当代艺术交流初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