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济校友基金:市场化投资与产学研模式的探索 | IIR Highlights

Dear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 2023-04-14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编辑 | 白曼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8月26日,机构投资者评论旗下IIR研究院联合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成思危基金共同举办“大学捐赠基金及主流LP资产配置业务专题研讨会”。


会议旨在探讨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与海外一流大学捐赠基金资产配置模式的互通有无,围绕股权类基金作为大学捐赠基金资产配置品类之一展开深层次讨论,并尝试探索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作为私募股权行业长期资本、从政策层面引导我国私募股权行业向机构化、专业化、可持续的方向健康发展。


以下为同济校友基金执行董事史航先生部分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同济校友基金成立于2017年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由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同济大学校友会及同济校友联合发起,旨在通过市场化母基金的运作,探索高校捐赠基金的市场化投资运作及高校产学研创新模式。

 

同济校友基金从设立起即明确了使命和愿景:传承同济精神,凝聚校友感情,共筑事业发展、助母校与校友事业共成长。因此,同济校友基金作为连接同济大学、校友、产业、资本的纽带,希望通过打造市场化平台,深度挖掘和对接母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优势、校友企业的产业优势以及优秀基金管理人的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促进跨界合作,以期通过技术、人才、产业和资本的串联,促进母校、校友和产业协同发展。



借用我们一家被投基金的slogan,就是“创造持久真实价值”。接下来我主要从市场化投资和产学研两方面做一些分享。










市场化投资

 

高校基金的投资,首要的考量要素就是投资风险。我们这里的市场化投资也是在保证捐赠基金安全边际的前提下,探索更高效地对基金资产进行管理与配置。


鉴于上述考量,同济校友基金成立后,第一步专注在一级市场母基金(FOF)的投资,我们暂时未涉及证券、固收的配置。但从长期来看,我相信中国的教育基金一定会像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一样,是一个全资产类别的综合配置平台。


回到我们目前的母基金投资,我们希望通过配置有特色的GP,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回报。此外,我们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布局,围绕同济大学和校友的优势,通过母基金建立市场化平台,为同济大学、同济校友(科学家,创业者,产业资源)及我们合作的优秀GP创造更紧密的连接,做更多的延伸和拓展。

 

直投跟投部分,我们会有选择的做一些市场化项目投资,但目前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梳理和更新同济创业者地图和企业家地图。依靠母基金相对良性、市场化的对接平台,服务同济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帮助他们做好相关资源的对接。


成立三年,我们的母基金已经做了超过10笔基金投资,包括Primary(常规基金)和Secondary(二手份额)。投资的GP既包括高瓴、红杉这类综合性白马基金,也包括源码、礼来亚洲这类在细分领域非常优秀的行业垂直GP。

 

项目投资部分我们目前较为谨慎,已投项目中,UCloud已于今年1月登陆科创板,成为“云计算第一股”;迈威生物是我们校友创立的生物医药公司,也在筹备申报科创板。



 

产学研探索


谈到产学研,这应该是国内高校都非常关注的点。过去中国高校的科技成果数量上非常多,但实现产业转化和落地的还比较有限。8月24日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谈到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产业水平”。


高校是“科技成果”重要的的基础和来源,因此我们的产学研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机会和突破,创造科研成果和产业、资本高效对接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我们正在围绕同济大学牵头的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筹备一个产学研转化基金。围绕同济大学优势学科,依托张江人工智能岛,在我们这个市场化运作的平台上探索出不一样的道路。


中国高校捐赠基金的发展还在一个初级阶段,我们在三年多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相信中国的高校捐赠基金一定能寻找出属于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希望会后大家能有更多交流,共同努力推进中国高校捐赠基金的发展,谢谢大家。


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如您也是高校教育基金会同事,希望参与后续研讨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IIR互动,

我们将与您沟通研讨成果及后续交流







大学捐赠基金研讨会专题_中国风投王一军总裁





大学捐赠基金研讨会专题_成思危基金张皎秘书长






一流大学捐赠基金报告(下)




点“在看”或加“星标”才能持续看见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