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头的无限竞争:高通VS英特尔 | IIR · 头号玩家

Dear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 2023-10-18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方圆编辑 | 白曼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大国之间,向来是寸土必争,两代芯片巨头莫不如是。 作为第一代芯片霸主,光环萦绕的英特尔稳坐PC互联网的中心,向来是被群体挑战的对象,而凭借移动互联网浪潮崛起的高通,作为第二代芯片霸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扮演的都是挑战者的形象,外界也因此经常将二者的对垒,比作是大象与羚羊的对决。 5G的大门被推开后,在云网并轨的大势之下,曾经的竞争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两代霸主已置身同一赛场,二者之间的火药味也日趋浓郁,从技术、市场、资本乃至整个生态都成为了较量的斗兽场。 但强者之间的博弈,往往很难面面俱到,更毋庸说,英特尔与高通本就不是一个派别,就像苹果式的封闭王国与安卓式的商业生态,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不到终局难决胜负。如果非要将二者当下的生态势能分个高低的话,高通的业务处境虽然略胜一筹,但资本布局上,却落后英特尔一个身位。


大象VS羚羊



天地之间,封闭与开放的二元对立几乎无处不在。
 
自然界有深潭微澜与浩瀚奔流之别,经济史上有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科技圈有苹果与安卓分庭抗礼,互联网中有阿里与腾讯遥遥相对,就连站在全球芯片价值链最顶端的两大巨头,高通和英特尔也经常被冠以羚羊和大象,划为不同阵营。
 
正如非洲大草原上,为了独霸水源而驱逐羊群的大象,作为PC领域的芯片霸主,英特尔采取的是IDM模式,其自身打通了从芯片的设计到成品的商业闭环,生态链上,凭借与微软的Wintel铁盟,构建了一个软硬兼施的权利中心,主导了过去40年PC市场的话语权,也成就了蓝色巨人的江湖名号。
 
风光背后,英特尔这种封闭式的玩法,硬伤也很明显。在技术持续下探和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的背景下,要实现这种全链条的闭环,并且在技术上始终走在前沿,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英特尔背负的一个惨痛代价就是在手机芯片领域几乎全面失守,而在PC芯片上的制程升级也慢于台积电等同行。
 
英特尔在生态链上的连横做派,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四面树敌。如今,昔日劲旅AMD在技术上全面反超,开始瓦解后院的盟友微软,英伟达则反守为攻,正式杀入CPU市场,ARM在移动领域也兴风作浪,引得下游的苹果、华为、三星纷纷反客为主,自立门户,英特尔已处于被围剿的境地。
 
与此同时,在无人看守的草场中,羚羊高通迅速崛起,不同于大象的生存法则,高通是生态型玩家,通过其研发的CDMA技术,奠定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借助“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将技术深度植入整个移动生态,并通过Foundry模式生产芯片,为凌驾其上的终端厂商提供“大脑”。
 
毫无疑问,在这种开放的生态中,高通自然是吃了一大波发展红利,作为手机芯片厂商中的领头羊,高通想掌控绝对的话语权却很难。一个典型的平台模式,上下游都极度分散,但在手机芯片的价值链上,上游代工台积电、三星等说了算,下游苹果、华为、小米等个个都是王侯将相,说反水就反水。
 
更令人绝望的是,在每一次技术迭代的时候,高通都得挤破脑袋往进冲,一旦被排除在外,辛辛苦苦建立起的生态功业都得被连锅端。当初,从3G到4G的跃迁,英特尔与诺基亚、摩托罗拉一起主推OFDMA,想取代高通的CDMA,情急之下,高通站队折中的LTE标准,为此也丧失了部分优势。
 
所谓兵无定势水无常形,正在到来的5G时代,注定会是一个群雄混战的局面,随着华为等第三方势力崛起,英特尔与高通都面临内卷,大象与羚羊也开始正面较量。
 
在不满高通税的苹果奔向英特尔之后,后者也一度试图在5G领域大干快上,不料,一向高傲的苹果去年低头与高通和好,英特尔随即退出了5G手机芯片的竞争,但看似扬眉吐气的高通也忧患重重,除了老对手联发科不断在背后捅刀子,借助ARM架构,手机厂商们如今想自研芯片也并非空谈。
 
手机厂商中,三星、华为原本就有自研芯片,5G时代均会加倍出击,就连双手送上的6年采购协议的苹果,背后埋着的也是自研芯片的苦胆。这几年,除了不断从高通搜罗人才,苹果还收了英特尔的基带业务,做足了技术功课,苹果爆料王郭明錤预计,苹果自己的5G芯片将于2023年亮相。
 
当然,英特尔的干脆退圈也并没有那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手机芯片的火候不够,其实还有PC基本盘不稳的考量,尤其是高通一直对PC市场虎视眈眈,2017年就亮出了服务器芯片,此后因遭博通收购插曲而延缓进度,如今,微软、ARM、高通三股势力竟走到了一起,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相较于过往的这些恩怨踢打,作为芯片领域的两大霸主,英特尔和高通面临的共同压力是传统终端的增长天花板,在PC、手机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共识,双方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物联网和AI,但二者的切入姿势截然不同。
 
高通延续了一贯深度植入技术通道的思路,但随着收购恩智浦的方案折戟,企图垄断专利收过路费的封闭策略也遭遇打击,在下一代技术大潮面前,如今的高通可以说正深陷混沌之中。
 
英特尔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瞄准AI时代的数据石油,2018年开启转型之路后,摆出一副洗心革面的样子,开始谋求联合发展,一边在各个细分领域交朋友,一边积极办大会建交流通道,连新闻标题都谦卑了许多。
 
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二者截然不同的反应,也为这场羚羊PK大象的戏码平添了许多悬念。

 

英特尔的资本利刃



资本,是另一个斗兽场。
 
在企业 CVC的谱系上,有的CVC比较靠近VC,有的CVC比较偏战略,呈现出的风格截然不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阿里与腾讯,呈现出的是狼派与佛系的不同打法,但如果将英特尔和高通的投资风格拉出来看一下的话,同样也是一对鲜明的二元关系:英特尔资本归入狼派,高通创投并入佛系。
 
作为第一代芯片霸主,英特尔的投资业务也起步更早。
 
上个世纪90年代,稳坐PC江山的英特尔,开始四处出击,一方面是为了延伸其处理器业务,一方面也希望找到核心业务之外的增长点。当时,这两类行动在英特尔内部称为“一号任务”和“二号任务”,对应的是其微处理器“蓝色事业”和开展新兴业务的“绿色事业”,这个绿色事业就是英特尔资本。
 
从一开始,英特尔的投资部门起点就很高,领头人是公司的创始元老莱斯利・维达斯,他比安迪·格鲁夫进公司都早,在这家工程师文化浓厚的公司,维达斯曾为英特尔第一代记忆芯片及第一个微处理器立下汗马功劳,外界形容英特尔的投资部门在内部经常是一路绿灯,能拿到很多战略资源及支持。
 
通常来说,企业CVC有三道命门:内部政治认同、战略回报、财务回报。英特尔可以说直接跳过了第一步,并且,其内部很早就达成一致,英特尔资本的首要目标就是的业务防守,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直在外面寻找所谓的网络‘杀手级应用’,也就是可能会把我们杀死的应用”。
 
在维达斯时代,英特尔确立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投资策略,这意味着一旦投资业务与英特尔的某些具体业务部门存在分歧,投资部门也可以从战略角度独立作出判断。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特尔还是投得比较保守,仅限于产业链上的标的,90年代中后期,投资范围扩大到整个生态。
 
在团队设置上,英特尔资本也更像一个VC的设置,配有提成与期权,不同的是,英特尔作为产业资本,其分析团队很精简,大多是具备产业背景的合伙人,因此投资尽调也很简单,内部决策也是短平快。但英特尔一旦出手,并不会满足于浅尝辄止,会尽可能争取领投,并且经常是买赛道式的撒网。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英特尔的领投比例高达6成。总体来说,英特尔的战投操作非常成熟,背后是其对自身业务的清晰定位以及对产业的深度把握,每一家被投公司都可以在投资协议中找到一份特殊的夹页,上面会详细界定双方的资源交换框架,而英特尔最在乎的往往是被投企业的董事会席位。
 
不同于思科这类主要聚焦本土的CVC,英特尔资本更着眼于全球布局,根据其披露的数据,其大约有40%左右的资金投向海外,并且始终会拨出10%左右的资金,在市面上搜寻新的商业模式。随着近几年英特尔的战略转向,其资本布局也逐渐向AI、自动驾驶、大数据、云计算、5G等领域倾斜。
 
在普遍不太强调退出的CVC领域,英特尔资本也没有明确的投资期限,除了一般的IPO和并购退出,被英特尔并购也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尤其是其内部技术路线图上的空白领域,投资部门往往会提前布局,然后买下来,再交给内部技术团队进行深度开发。
 
作为产业资本,英特尔会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来进行择时,所以在外界看来,英特尔似乎总是突然潜入某一领域,然后持续加码,比如在AI上,英特尔的资本布局要远远早于战略转向,从1999年美国第一笔AI投资出现后,英特尔就开始活跃,至今已是全球投资AI公司最多的四家公司之一。
 
但这种逆势投资也遭遇过挑战。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后,很多巨头比如微软、AT&T等一度中断了CVC计划,英特尔硬是抗住了连续10个季度的亏损,此后便一马平川。
 
2003年,莱斯利・维达斯正式交棒后来者,此后,其掌舵人几经变换,但除了2016年有过一次战略聚焦外,英特尔资本的投资框架基本没变,而凭借这套投资体系,英特尔资本长期盘踞在全球各类CVC排行榜的前三名,从投资战绩来看,英特尔资本的回报也相当亮眼。
 
过去30年,英特尔资本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所投入的资金累计达126亿美金,在其投资的1560家公司中,有677家公司公开上市或者完成并购退出,最具代表性的投资案例包括博通、威睿、思杰、红帽等,但其更为人熟知的投资则是中国的搜狐、亚信、金山软件、斯达康等。



高通的创投范式



相较于CVC第一梯队的英特尔资本,高通创投则要落后一个身位。
 
作为第二代芯片霸主,高通本身比英特尔晚17年问世,但其投资部门的成立时间只比英特尔晚9年左右,从这个层面来看,高通在投资层面的落后,或许并非是简单的时间问题。
 
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国的TD-SCDMA、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一起成为3G时代三大主流技术。其实,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高通的CDMA已经独占鳌头,崛起不过是迟早的事,而就在此前,高通还做了一轮减法,准备着重发力建生态。
 
这一年,高通拿出5亿美元进行早期投资,某种程度上,“交朋友”是其彼时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从这个层面来说,高通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归入了佛系CVC的行列,2018年,高通创投甚至还联合腾讯、联想、三星、小米等成立了企业创投联盟,当然,这个名字若改称佛系投资联盟其实也是成立的。
 
作为借助韩国、中国等第三方势力崛起的芯片巨头,高通的创投业务从一开始定位就很国际化,除了圣迭戈的大本营,其在中国、以色列、印度、巴西等地均设立了投资团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通的投资动静不大,到成立的第十个年头,才投了约莫50家创业公司,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高通在战略回报和财务回报上犹疑不决,没想清楚。
 
长久以来,由于高通自身的业务属性,其投资战略远没有英特尔的那种防守紧迫性,所以,在CVC的三道坎中,高通创投在内部政治认同并不高,这一点可以从高通投资部门的地位得到映证。
 
高通创投的最高负责人Quinn Li,一位工程师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作为高级副总裁,其职级不低,但高通创投并不掌握独立的决策权,其在全球各地的投资决策最终均需CTO和CFO批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高通在技术领域并未真正站稳脚跟。直到2009年前后,3G到4G的技术跃迁已经落定,高通的专利优势得以延续,骁龙芯片也已经问世,可以腾出手来进行资本布局,尤其是相比3G时代的独领风骚,高通在4G领域的技术通道仍然留下了很大的缺口,绑定生态盟友的紧迫性更加凸显,高通的投资业务开始加速,这时一个中国面孔主动请缨,站到台前,他就是沈劲。
 
“整体手速比较慢”,这是沈劲看不过去的原因,在加入高通之前,他创办过佳网传播,曾担任通用光电的副总裁,在走进高通中国负责人的办公室请战之前,他一直担任高通中国区市场品牌、互联网服务部门负责人。在沈劲等人的推动下,高通试图在战略投资和财务回报中找一个平衡。
 
这种多目标投资,最终被统一在三个不分主次的方向下:1.战略协同;2.信息探针;3.生态链。
 
高通创投现在每年都会投二三十家公司,主要瞄准早期项目,投资金额一般从几十万美元到两千万美元不等,相较于热门领域抢项目的一线,高通创投更多地会出现在startup密集的创业大赛中。在中国,高通创投自己连续举办了12届创业大赛,而红杉从2011年开始作为联合主办方参与。
 
早期高通关注比较多的是移动互联网,陆续涉足移动终端、游戏、浏览器、出行、教育等领域。2015年,随着5G的大门逐渐被打开,高通开始调转投资重心,聚焦AI、XR及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如今,就连高通一年一度的创业大赛也都更名为“5G生态创业大赛”,可见焦虑之心日盛。
 
但不同于英特尔强烈的控制欲,高通很少领投,更倾向于联合其他VC一起入局,并且会尽力避免在一个赛道中投多家公司。在操作上,高通也强调技术成熟度曲线,但各家的火候不太一样,高通很大程度上是被内部决策所拖累,每一个项目,至少由投委会7名成员中的5人同意才能放行。
 
当初,中国团队很早就发现了小米,但总部一直嫌贵,经过几轮说服,高通一直等到小米的估值从2.5亿美元涨到10亿美元才真正入场。后来,在商汤科技的投资上,这种情况再次重现。
 
总体来说,高通的投资期限不会超过15年,如果在这个范围内都无法获得盈利的公司,高通最终会选择出手。鉴于高通自身强大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文化,其一般更倾向于内部开发技术,收购被投公司的几率较小,零星有一些,但以高达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剑桥的CSR公司情况纯属少见。
 
从成绩单来看,高通创投过去20年,累计砸下15亿美元资金,涵盖360家公司的投资组合中,仅有11家上市或被并购,针对过往的投资回报,高通创投给自己的评价是超过VC的平均水准,从第三方榜单来看,不管是投资回报还是活跃度,高通创投其实仍处在CVC领域的第二梯队。
 
不过,高通创投过往也的确投出过一些明星项目,比如zoom、Cruise等独角兽,在中国,除了小米、商汤,还有触宝科技、易到用车、摩拜单车、网秦、中科创达等等,现在这些项目多已退出。
 
随着关注点均转向AI和物联网,高通创投与英特尔资本之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继英特尔在去年5月份一口气拿下11个项目后,高通创投在今年5月宣布一次集中投资5家创业公司,日常比晒成绩单也是家常便饭。
 
大国之间,向来是寸土必争,两代芯片巨头莫不如是。
 
平心而论,高通在芯片领域的处境的确比英特尔更加从容一些,但在资本布局上,想要赶超老大哥或许还嫩了一点。强者之间的博弈,往往很难面面俱到,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欢迎关注公众号

或添加微信小助手与IIR互动____________________




IIR鲸落:百年东芝大败局,日本制造的国运与厄运





IIR价值透镜:传媒背景的腾讯金主Naspers的资本逻辑





价值透镜:神秘资本DST,偏执狂的投资革命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