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双十一背后的三场战役:高并发、黑产、物流
By 超神经
场景描述:双十一这一疯狂的社会现象,已经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在无数消费者忙着买买买,但在商家眼中,除了在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双十一的好处上,还有三场没有硝烟的大战,在等着他们。
关键词:双十一 高并发 黑产 智能物流
无数的社会议题被讨论,消费升级、精致穷、消费贷月光族、直播网红、带货达人、国货复兴等等,整个双十一变成了全社会各行业都积极参与的大事件。
成交数据或注水,高并发不水
根据天猫的报告,今年的消费水平和抢货速度又打破了新的记录。但很快微博上就有网友称,最终定格的 2684 亿人民币的全站销售额明显注水。
该网友将 2009年—2019 年连续十年的双十一销售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实际生产数据几乎完美地分布在三次回归曲线上,拟合度均超过 99.94 %,几乎为 1 的结果。
数据过于完美,因此他断言,阿里为了吸引双十一的购物热度,对销售额数据进行了人工修饰,存在造假事实。
天猫也很快做出官方解释,并谴责该名网友太过武断。
其他网友便不再深究这一事件,毕竟这些数字对普通民众来说并不重要。同样对于互联网圈来说也是一样,电商平台们一起创造的商业模式和背后的技术更值得细细探索。
在今年 VLDB 2019 会议上,李飞飞的分享《Cloud-Native Database Systems at Alibab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中提到阿里公布的 2018 年双十一零点,阿里数据库后台的瞬时流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双十一零点的一瞬间,淘宝全网的交易量从每秒几千笔,迅速跃迁到每秒 49 万笔,上涨 122 倍,而后台数据库需要承担每秒 7000 万次的访问流量。」
想要应对这种量级的并发,并顺利完成支付环节,无论是阿里、京东、网易还是其他电商平台,都不得不自研数据库、提前全链路压测、全员加班如临大敌的氛围。
所以在工程师们眼中,从双十一从第一秒开始,就直接演变成一场消费极限与技术极限的战争。
双 11:也是黑产的狂欢节
每次在消费者购物狂欢之时,也是网购平台最受黑产冲击的时刻。
常见的具体盈利手段有:植入软件暗扣话费、羊毛党恶意薅毛、恶意推送广告流量变现、手机 App 分发恶意软件、通过手机木马刷量、实施勒索病毒攻击、采用 DDoS 攻击等。
比如在前不久的天猫在 618 期间,类似的系统就在 18 天里,成功拦截了 502 亿次恶意攻击。
目前电商平台可以做到,消费者在下单的 0.01 秒之内,系统就已完成了上百项安全检测和技术防护,能够有效打击黑灰产的入侵。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巨大的利益有些黑产也逐渐形成了团伙跨境作案,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犯罪并逃避打击。
对于风控和预警来说,在于黑产斗争的网络战场上,新的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新的技术也是万万不能的。
争分夺秒的快递人机大战
除了保证网购的安全性,保障优惠补贴的发放,抢购之后大量的物流订单,也几乎成了快递行业的「噩梦」。
最关键的是,数百台 AGV 机器人能够协调地工作,互不干扰,还可以自动寻路充电。
说不定你抢下的 9.9 包邮的宝贝,都经过了这些耗资上亿机器人的运送。
消费背后:欲望的因,技术的果
不管你是快乐又懊悔地剁着手,还是波澜不惊清心寡欲,数据都表明,全社会都在被双十一推动着。
整个双十一,消费者在在购物车里左挑右选,犹豫不定,和购物欲进行大战;电商平台的前后端工程师们,和全国的消费冲动大战,服务器和数百万部手机大战;分布全球的黑产分子和电商安全团队,来回游击作战。
这些独特的现象,也在间接或直接地,推动更多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不知道双十一在未来,还会给全社会带来哪些惊喜和惊吓。
但在这些大战中,也没有永远的赢家或输家。
扫描二维码,加入 AI 讨论群
获得更多优质数据集
了解人工智能落地应用
关注顶会&论文
回复「读者」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