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不够的话,你可千万别做私域啊!
“私域是必做的,私域也是不必做的”
这句话听着或许矛盾,但其实要讲到一个前置问题:“什么是私域”。
每家公司对于私域的定义不同,更多的私域从业者趋向于让私域的边界更广,如电商,直播,小程序等等都算在私域的概念之内。而更为纯粹或早期的私域定义则针对于社群与分销等方面。
于是乎,在私域疯狂发展的今天,有一个让人疑惑,也是更为基本的问题逐渐浮现——“难道私域出现之前,电商,小程序,直播等等就不做了吗?”
几天前见实约到了某新零售品牌的用户运营负责人杨大叔,在交流中,他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我们讨论是否应该涉足私域运营时,如果将私域的概念泛化,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尝试。
特别是在直播领域,众多企业正如火如荼地投入其中,原因在于直播销售的直接性和有效性。在我个人的理解中,直播作为一种私域运营方式,是企业必然会采用的策略。
然而,如果我们从早期较为狭窄的私域运营视角来看,我认为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而言,或许可以考虑不涉足其中。
设想一下,如果原本的预算规模是一百万,但现在只剩下十万,那么无论是否进行私域运营,其意义似乎变得模糊,因为这样的预算并不足以支撑起你期望达成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仍然坚持投入,尽管艰难,但最终的结果可能并不理想。
在我们的经验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当前阶段,想要完全不投入就能获得产出,我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与见实的对话中,杨大叔还提到了更多关于私域运营的观点,他的回答针针见血,能给对私域运营仍有迷惑的你一些启发。
接下来,一起回到见实与杨大叔的对话中,一起看看他的运营策略与观点。如下,Enjoy:
见实:你是如何定义私域的?
杨大叔:我个人认为的私域,更倾向于非即时转化的互动。
直播和电商,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与私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直播带货是一种迅速转化的过程,虽然部分流量可能会转入私域,但这更多是另一种策略。本质上,直播电商的业务模式注重的是快速转化,因此它并不属于私域的范畴。
另外,无论是通过直播电商还是通过门店活动吸引用户,我们的目标是将用户引入我们的私域,比如企业微信、微信或小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致力于长期经营。
但我认为一些公司可能不需要过多投入于此,这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不重要,实际上由于外部环境和公司管理层的保守思维,大家都变得更加谨慎。
谨慎的态度意味着,如果某些方向或行动不能迅速带来明确且确定的结果,我们可能会调整预算和策略。这与私域的长期运营的核心理念相悖。
例如近几天腾讯课堂下架的消息,这个产品已经一两年没有运营,现在正式停止服务。
我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产品,但由于在腾讯的大框架下,它的产出相对有限,因此被关闭。这反映出即便是大公司,也难以持续经营某些业务。
见实: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现象?
杨大叔:私域本质上是用户运营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长期而有效的过程。它包括吸引用户、通过各种方式与用户互动,逐渐建立信任,并最终实现转化。这个过程听起来很漫长,周期较长,因此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快消品而言,投入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或三个月,这被认为是正常的。
但当公司需要投入三个月而产出仍然不确定时,即使是快消品,其客单价和毛利通常较低,这会让决策者犹豫: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
最终,许多公司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行业内的其他人都在进行私域运营,我们也应当参与其中。否则,似乎就显示出我们不关心用户的需求。
这种心态驱使一些公司即使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尝试私域运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许多公司都面临着类似的预算削减。面对这种情况,私域运营是否值得投资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我们的经验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当前阶段,想要完全不投入就能获得产出,我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见实:私域价值对于公司主要体现在哪儿?
杨大叔:当我们从战略的角度审视私域运营时,我相信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它们都会声称以用户为中心。这一理念得到了所有公司的认可。
基于这种宏观理念和战略重视,公司在执行层面上会建立面向用户的部门或团队,无论规模大小,它们都与用户有所接触。这就自然形成了私域运营的基础。
随着私域概念在五六年前开始流行,许多公司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跟进。私域运营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降低成本,通过重复触达用户,减少营销支出。这不仅是一个战略层面的考量,也是基于实际效益的决策。
进一步地,私域运营在近年来变得非常热门。人们逐渐认识到,既然公司已经有了用户基础,就可以通过私域运营来进一步开发这些资源。
这不仅是一种战略上的布局,也是基于成功案例的启发,比如瑞幸咖啡。瑞幸通过小程序和社群营销,成功地扩大了规模,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
私域运营的另一个层面是它能够帮助公司减少投放成本。一旦获得了用户,公司就可以不断触达他们,这本质上是一种持续的营销行为。
许多公司将私域运营视为一种与公域投放等同的营销手段,通过不断与用户互动,无论是通过朋友圈、一对一消息还是社群,都能够有效地触达用户。
见实:具体怎么衡量私域价值?
杨大叔:如何衡量私域运营的价值,其实在于其带来的增量,而不仅仅是整体销售的总量。
例如,如果一个品牌在没有进行私域运营时卖出了1亿杯拿铁,而进行私域运营后销量提升到了1.2亿杯,那么私域运营的真正价值是这额外的0.2亿杯销售增量。
无论是快消品还是其他业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升效率和复购率,从而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重要的是要区分私域运营的增量和原始销量,不能简单地将所有销售都归功于私域。
此外,我想强调的是,私域运营更多地关注于现有用户的维护,而不仅仅是新用户的获取。虽然增量和拉新都是重要的,但私域的核心在于深化与现有用户的关系,通过提供持续的价值来促进用户的忠诚度和长期价值。
02
品类选择和分层运营是提升复购的关键
见实:目前你运营的私域规模以及数据怎样?
杨大叔:目前我们有近4万的社群,50万的私域用户,其中,入群后购买的人群占比是23%,而社群整体的购买比例(包括入群前、入群后)为30%。
见实:什么品类适合通过私域提升复购?
杨大叔:不同的公司对于复购的定义是不同的,我这边主要的形式更接近于套购,即不针对于同一个产品的复购,更多是用户对我们旗下多品类多类型的二次购买。
第一种模式是在产品端将单一产品转化为组合产品。让我们以当前的奶茶店为例,它们是私域运营的明显案例。如果你关注早餐市场,你会发现许多奶茶店不仅仅提供饮品,还搭配销售如欧式面包等食品。
以我个人喜爱的拿铁为例,它非常受欢迎,我首次尝试后便印象深刻。当这些店铺推出新产品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单一商品扩展为两个或更多,实现了产品的打包销售。
以家居装修为例,当你装修新家时,你可能会一次性购买多种产品,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考虑复购时,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产品种类和消费者群体的核心需求。
例如,国家正在强调绿色环保,这将带来更新换代的需求。以汽车为例,即使车辆未损坏,五年后你可能也会考虑更换,这是消费者的自然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对于商家来说,了解客户的购买时间非常重要。
由于大多数产品现在都是联网的,我们可以知道车辆的使用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提供旧车回收和置换新车型的服务,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本质上是一种提升销量的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关联销售或交叉销售,以特斯拉为例,他们推出了儿童版的电动车。这不仅是一个玩具,也是一种可以驾驶的交通工具,尽管价格不菲。
这是另一种营销模式。当你为自己购买产品时,也可能会考虑为孩子购买。这实际上是套购概念的体现,商品可以组合销售。
一些商品天然具有组合销售的属性,比如咖啡和面包。在数据层面,我们也需要关注用户的复购行为和偏好。我们通过数据来识别哪些用户可能会复购,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营销。
见实:什么是提升复购的关键?
杨大叔:基于复购的理念,我们需要认识到它涉及到一个长期且深入的交互和触达过程。
首先是合理的触达用户。我们优先采用社群方式在企业微信等平台上合理触达用户,避免一对一推广可能带来的骚扰感。尽管一对一推广效率较高,我们依然需要保持克制,以免广告推送过度。
实际操作中,我们以促进复购为核心,每周仅推送一次,重点放在福利类内容上。用户对此种推送更为宽容,因为他们能从中获得实际的优惠。
我们还将私域营销与会员体系相结合,提供购物权益等福利,使得商品推广与用户权益相结合,有效减少用户骚扰感,提高推广的接受度。
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我们专注于品牌宣传而非频繁销售,利用朋友圈进行轻度品牌推广,适应较低的触达率。
对于基于门店的业态,尤其是非快消品,我们重视线下交互,认为高价产品需要多次交互才能成交。
通过社群结合线上线下活动,我们提升了用户体验,有效促进了复购。社群在提高触达效率、减少用户骚扰和价值呈现方面显示出了其高效性。
另外用户分层是一个关键动作。我们有三个层面的重要工具:首先是用户身份的识别和统一,其次是用户标签的创建,这有助于我们进行精准的触达和投放。最后,基于用户细分,我们需要提供促进用户转化的权益。
见实:具体这三个层面会带来什么?
杨大叔:首先是用户ID的统一化。在多媒体、多平台经营的今天,一个人可能在抖音、天猫、淘宝、京东、小红书等多个平台上有账号。统一这些平台的用户ID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对用户的理解可能会非常片面。例如,如果一个人在拼多多上只买了垃圾袋,我们可能会错误地判断他的消费能力。但通过小程序等工具,我们可以在用户授权后获取他们的ID,并实现跨平台的用户统一。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通过用户ID反向获取更多信息,比如手机号码,进而匹配腾讯系等平台的数据。如果外部有成交数据,如天猫会员通等,我们也能实现用户的统一视图。
接下来是标签问题。虽然许多公司觉得这很难,但这是极其有价值的。我们通常拿到的是成交数据,比如品类、价格等,这些都是电商RFM模型(最近购买日Recency, 各期购买频率Frequency, 各期平均单次购买金额Monetary)模型中的关键数据点。
互联网公司能够轻松追踪用户行为,包括访问时长和页面互动,为理解用户习惯提供了优势。硬件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收集使用数据,如智能门的使用频率,来识别用户流失。
例如,如果智能门使用频率突然下降,可能是用户流失的迹象。类似地,如果电饭煲的使用频率降低,也可能表明用户不再活跃。这些信息可以用来主动联系用户,采取激活措施。
尽管在线数据提供了用户行为的洞察,但创建精准的用户标签,如性别和年龄,可能具有挑战性。用户的实际生活阶段,如是否拥有家庭,可能与年龄并不直接相关。
最后,我们强调的是用户转化的权益。在有了用户身份和标签后,我们可以进行细分,并通过权益来促进用户转化。例如,瑞幸咖啡可能会在用户选择产品后立即提供折扣券,这是一种有效的转化工具。
03
内外打通及平衡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见实:如何平衡营销与运营?
杨大叔:营销活动通常与品牌战略紧密相连,特别是在快消品行业,品牌营销是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关键。
例如,过去的飘柔广告通过电视和线下渠道饱和投放,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但在互联网时代,广告成本上升,品牌营销转向更精准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来吸引特定用户群体。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品牌需要通过提供优惠券等激励措施吸引消费者,促进首次购买并建立用户池。公司内部应整合营销和用户运营,形成完整的用户旅程链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用户触达和转化。
公司内部需要将前端营销与用户运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用户旅程链路。无论是通过线上广告、社交媒体活动,还是门店互动,每个触点都应该有助于用户沉淀,最终汇聚到私域,如小程序或企业微信等平台。这样,品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用户触达、身份识别、标签细分和转化。
在第三方平台上,虽然购买行为方便,但品牌所能获取的用户数据相对有限。因此,建立自己的私域对于收集数据、深化用户关系至关重要。尽管许多公司在营销和私域运营方面仍存在隔阂,但整合这两部分,包括全域的运营,多平台形成统一的策略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见实:如何解决私域中因为过度强调运营就忽略了服务?
杨大叔:从企业角度来看,我们的目标是鼓励用户消费更多。然而,随着用户变得更加精明,企业也意识到需要采取更为细腻而非激进的策略。亚马逊所提倡的增长飞轮理念,本质上与此相同,强调了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限于私域营销。
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基石。优秀的产品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发口碑传播。例如,iPhone 4的推出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它的成功几乎不需要广告宣传。同样,小米以其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然而,产品必须满足基本线以上的要求,这是企业能够进一步触发用户行动的基础。
除了产品本身,服务和情感价值也至关重要。以海底捞和胖东来为例,它们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产品,还在于提供的服务和创造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价值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通过跨界合作提升品牌情感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信任是运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的互动和优质服务,企业能够建立起用户信任。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通过坚持食品新鲜度建立了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用户的购买行为、复购和推荐都将变得更加自然。
另外在现在AI的工具大量使用,在给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企业也要注意AI的使用场景。
个人认为,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信任的基础应该减少对工具的依赖。我们应该增加更直接的人际交流,无论是通过微信聊天还是其他形式的沟通。
用户期望的交流是真实的人际对话,而不是通过人工智能或数字化的人物来进行。使用AI数字人进行交流可能会让人感觉不自然,影响交流的质量。我倾向于更理想化的方式,即建立真实的信任关系。
最终,私域运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在优秀产品的基础上,通过运营和营销手段增强情感价值,建立信任,无论是通过收购、复购,还是通过口碑推荐,这些行为都将自然地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当这三者协同工作时,它们将共同推动我们整个业务模式的持续运转和健康发展。
PS:
7月18日,见实将在北京举办的私域工具闭门私享会,确定了首批3大话题和9位嘉宾。另外还有7月两大系列10+场超高密度私域游学+私享会,报名开始!欢迎品牌方下方扫码加入见实会员参会。
1.私域讲师团 2.私域换量联盟 3.私域服务商黄页 4.超全1102篇私域案例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