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固收刘郁团队】一文看懂转债市场策略:从基础到进阶——转债入门手册之七

刘郁 田乐蒙 郁言债市 2022-06-26











郁言债市微信小程序

区域经济、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本篇报告中,我们对国内转债市场的主要参与策略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和归纳。总体来看,本文中涉及的策略可归纳为三类,分别是:可作为常规参与手段的基础策略,博取局部收益的细节策略,以及未来可能会适用于国内市场的海外策略。


基础策略是行走国内转债市场的主要武器,包括偏股型品种的方向性策略、偏债型品种的低价配置策略,以及新发行品种的打新策略。


方向性策略的实施思路是,挑选优质个券,买入后博取其正股价格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策略收益主要来自组合中个券的平价变化,以及转股溢价率的变化。其中,平价驱动在择券过程中重要性相对更高。


相较于依托于正股的方向性策略,低价配置策略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转债品种自身的特性。低价配置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当转债的正股价格处在较低位置时,在相对可控的回撤风险下,博取未来正股回升的收益。


个券打新是转债市场的“常驻”策略之一。由于转股溢价率的存在,以100元参与转债新券申购之后,除非上市前正股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并且加上较高的转股溢价率后仍在100元以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参与打新都能获得较高的胜率。


相较于上述三个常规策略,局部策略指的是转债市场中具有较强收益机会,但策略容量有限,无法作为主要武器的策略,主要包含负溢价套利和条款博弈。


当转股溢价率为负时,转债的平价将大于绝对价格,此时选择转股,将获得比转债的市场价格更高的价值,因此理论上买入转债后立即转股卖出,进行套利。不过,对于常见的T+1套利,策略参与者仍需要承担正股在T日和T+1日之间的价格波动风险,因此与传统意义上的“套利”策略存在一定区别。


条款博弈策略方面,在转债的三大附加条款中,下修条款是最主要的博弈方向。对比来看,由于回售条款博弈空间较小、赎回条款出现的条件严苛,因此一般来说,转债的条款博弈主要关注发行人是否会启用向下修正转股价的权利。下修博弈的收益来源在于,主动下修执行后,转债平价会随着转股比例的上升而出现瞬间提升,从而带动转债价格出现上行。


最后,在海外策略方面,常见的Delta套利等由于对正股的卖空机制存在一定要求,所以在当前国内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适应性问题。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转债市场的发行和交易规则出现较大调整。



《转债入门手册之一:初识转债真面目》中,我们曾对低价配置策略等转债市场的常用参与策略与择券思路进行过简要介绍,而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对国内市场的主要参与策略进行更为详尽的整理和归纳。


总体来看,本文中涉及的策略可归纳为三类,分别是:可作为常规参与手段的基础策略,博取局部收益的细节策略,以及尚无法完全在国内市场实施的海外策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时常出现在转债基金投资策略说明中的转股策略等,由于其更多涉及的是对于个券在特定情况下的理性选择,而非传统意义上用于套利或博取收益的投资策略,因此本文中暂未提及。



1


基础策略——行走转债市场的常规武器

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


1. 依托正股收益的方向性策略


挑选优质个券,买入后博取其价格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是目前转债市场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策略。对于转债这样一种复杂的衍生品,方向性策略其实并未运用其各类期权特性进行对冲等操作,而是更加接近权益品种的参与思路,主要收益来自于正股行情带动的转债价格变化。对于这样的策略,我们套用期权、期货等常见衍生品中的定义,将其称之为方向性策略。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主要介绍价格受正股驱动较为明显的品种,即针对偏股型品种的方向性策略,而偏债型品种的相关策略我们将在随后的低价配置和条款博弈策略等部分进行介绍。


在参与方向性策略时,其收益主要受两方面变量的影响:第一是转债平价的变化,另一个则是转股溢价率的变化。上述两部分的变化共同构成了转债价格的变化,其中平价部分的研究重点是正股的趋势研判,转股溢价率部分的研究重点则是转债市场预期、个券之间的对比,以及转债自身价格和估值结构是否合理。



平价方面,由于转股比例在发行时便已确定,因此除非出现主动下修,转债的平价变化将与其正股的价格保持等比例变动,基于平价的转债个券的筛选原则,也与权益类证券的研究方法基本一致。具体来看,自上而下视角的周期研判、行业配置等均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而从自下而上的视角出发,定量层面的成长性指标、相对估值指标、绝对估值指标等,以及定性层面的公司治理、行业地位、竞争优势分析等,均是择券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而相对于权益品种的选股研究,转股溢价率的研究则更多体现了转债产品自身的特点。作为国内转债市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估值指标之一,转股溢价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债个券的参与价值。


在方向性策略的择券过程中,转股溢价率会在相对和绝对两个层面上对个券的参与价值提供参考。例如,在相对层面上,两只平价近似,并且预计短期内上涨趋势近似的两只转债,若转股溢价率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估值较低的转债将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因为其转债价格中提前反映的未来正股涨幅较小,当两只转债未来正股出现同等幅度的上涨后,其转债价格得到的向上支撑效应将更为明显。


而在绝对层面上,对于单只转债,转股溢价率指标同样能发挥作用。对于一只处于绝对价格和转股溢价率“双高”状态的转债而言,除非对其正股涨幅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否则可能均需要谨慎对待。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转债价格已经提前反映了大量正股上涨预期,未来正股上涨对转债价格的驱动策略受限;反之若正股出现回调,影响市场预期,则可能遭受转债平价和溢价率“双杀”的大幅调整。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价格&估值结构是,对于已经进入转股期的品种,若平价和130元仍有较大差距,但绝对价格已经明显超过130元(往往也随之有着较高的转股溢价率),则建议谨慎参与。对于这样的个券,即便是后续平价上行至超过130元的强赎触发线,并达到此前的转债绝对价格水平,此时转债的转股溢价率理论上也将收敛到0%,这意味着其间的正股涨幅将完全被转债估值吸收,并不会反映到转债价格变化上。


对比平价和转股溢价率两方面因素,平价驱动在方向性策略的择券过程中重要性相对更高,一般在确认正股相对看好的前提下,再通过转股溢价率进一步确认其参与价值。


对于平价和转股溢价率两个方面的个券挑选,从实例来看,我们以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歌尔转2作为范例,其正股歌尔股份具有较高的市场关注度,从正股层面出发,歌尔转2得到的支撑力度较强。而从估值角度来看,随着平价上行,歌尔转2在上市约两周后转股溢价率收敛至0%附近,在这样的估值水平下,转债价格在后期几乎可以享有和正股同步的涨幅,并且当8月初正股出现回调时,转债层面也会率先表现为估值拉伸(可理解为反映市场对于正股反弹的预期),从而使得转债价格的调整幅度明显更小。综上,在正股层面支撑和较低的转债估值水平下,歌尔转2上市以来迎来了较为明显的涨幅。


而在另一个案例中,我们则能清晰地看到过高的转股溢价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019年末发行的先导转债,在今年1月上市之后,价格便一直处在价格和估值的“双高”状态。在发行后不久的新券阶段,先导转债尚能在较高的溢价率水平下得到来自正股上行的支撑,然而进入到转股期之后,先导转债持续的“双高”状态便为其参与价值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先导转债的绝对价格都维持在140元左右的高位,然而其平价则大多处在120元以下的位置,并同时伴随着超过10%的转股溢价率。在这样的价格结构下,即便是正股后续出现明显涨幅,带动转债平价达到与当前绝对价格相近的水平,正股涨幅也会被转股溢价率大量消耗。这样的现象在2020年7月末至8月初实际出现(如图3虚线框部分所示)。因此,虽然正股若在短期内超过转股溢价率的大幅上涨仍有机会带动转债价格出现上涨,但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先导转债目前的估值还是使其参与价值大大下降。


此外,除去前文中提及的正股及转债估值因素外,一些细节因素同样会对我们的择券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流动性时常会成为个券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这是因为目前国内转债市场交易摩擦仍然较大,因此成交活跃度较低的品种在配置和卖出过程中都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其他方面,等级、规模等因素同样可能成为择券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等级在A+及以下,同时存量规模较小(例如在1.5亿元以下)的品种有一定成为炒作券的风险。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今年3月以来兴起的炒作性交易,在广义上也属于方向性策略的一种特殊情况,但相较于前文中提到偏向基本面的个券挑选策略,部分炒作交易的收益来源存在根本上的区别,其价格变化也往往脱离正股基本面,甚至是正股价格,同时可能的回撤风险将大大高于其他品种,在机构投资者的个券挑选中建议尽可能回避。


2. 充分发挥转债品种优势的低价配置策略


相较于依托于正股的方向性策略,低价配置策略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转债品种自身的特性。
低价配置策略的基本原理是,当转债的正股价格处在较低位置时,在债底保护的作用下,即便是正股出现进一步回调,转债价格也会由纯债价值进行托底,转债价格并不会随之出现大幅下行;而当正股后续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时,转债价格则可能会在正股的带动下来到更高的价格区间。


与前文中的方向性策略相反,在低价配置策略中,我们挑选的标的主要是价格较低的偏债型品种。此时,转债价格主要可拆分为纯债价值和转股期权两个部分,其中纯债价值通常较为稳定,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情景较少,因此策略的收益来源主要是来自于转股期权部分的贡献。 


参考B-S期权定价理论,转债的期权价值与转债的波动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转债低价配置策略的收益来源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正股后续波动率的放大。从逻辑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收益来源同样很好理解:正股波动率的大小可以理解为其价格出现涨跌时的变动幅度。对于已经触发债底保护的转债而言,当其正股价格进一步下行时,无论幅度是大是小,其对转债市场价格的影响均已不大;而当转债正股出现上行时,低波动正股的价格变化很难对转债价格带来明显的影响,而高波动正股的涨幅则有希望迅速使转债平价上行至超过债底的水平,从而带动转债价格出现上行。


参与低价配置策略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回撤幅度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博取未来转债正股上行带来的收益。并且,从历史经验来看,约97%的转债都以转股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周期,从发行至摘牌仅需2年左右,而要触发强赎转股条件通常需要转债正股持续上行至130元以上,对于低价配置品种来说,这意味着未来转债价格也有很大希望迎来可观的涨幅。此外,对于回报时间要求较为宽松的机构而言,低价配置策略的适用性相对较强。


总结上述的策略特点,我们希望理想的低价配置品种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第一,转债的违约风险较低。坚实的债底是支持策略低回撤的根本。若转债暴露出信用风险,那么其价格也将很可能跌破债底,从而使得策略的低回撤优势失效,并且可能还会进一步面临实际的违约风险。 


第二,转债绝对价格接近债底。在信用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转债绝对价格接近债底,意味着其价格进一步出现下行的可能性已经较小,有望在较低的回撤风险下博取后续收益。


第三,正股处于弹性较大的行业,或后续存在波动放大的潜在可能。如前文所述,正股波动较大的偏债型转债具有更大的机会将转债价格带离较低的价格区间,并且在债底保护效应下,即便是正股价格进一步下行,对转债价格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此外,发行公司的促转股意愿、下修意愿等相对主观的因素也会对低价配置品种的参与价值带来一定影响,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此类因素通常很难通过案头研究进行有效判断。


举例来看,低价配置策略择券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今年上半年的华钰转债。华钰转债正股华钰矿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锌精矿、铅锑精矿、铜精矿的勘探和采矿。而自2017年以来,公司开始不断布局海外金矿业务,2019年末,公司在可转债的资金运用可行性报告中提到部分金矿将在2020年投产。此时,由于公司的业务尚未在其报表中有所反映,其正股价格也尚未出现明显反应。而此时,转债价格已经十分接近债底,例如3月的正股调整并未对转债价格造成明显冲击。同时,在公司信用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华钰转债十分符合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低价配置型品种筛选标准。


在进入到2020年下半年后,转债正股在整体较为乐观的市场情绪下开始对金矿相关业务定价,转债平价随之出现大幅上升,并带动转债价格一度上行至超过160元的价格,为低价配置策略的参与者带来可观的收益。


最后,低价配置策略在转债市场的低估值环境下往往更能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在高估值环境下(比如当前时期),转债绝对价格与债底之间的距离往往也会相对更高,从而影响策略的收益空间和回撤幅度。


3. 值得持续关注的打新策略


个券打新是转债市场的“常驻”策略之一。
狭义的打新策略指的是在转债新券发行时以100元的票面价值参与新券申购,随后在其上市后于二级市场卖出,博取上市后的价差收益。而广义的打新策略,则指的是参与转债新券的申购,并不一定在上市初期将其卖出。后文中提到的“打新收益”主要指的是狭义打新策略的收益。


我们在本系列的第二篇报告《转债打新全攻略——转债入门手册之二中,曾详细介绍了转债打新策略的收益来源,简单总结来看,由于转股溢价率的存在,以100元参与转债新券申购之后,除非上市前正股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并且加上较高的转股溢价率后仍在100元以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参与打新都能获得较高的胜率。



同时,从历史经验来看,除非市场处在类似2018年的持续熊市状态,否则参与打新通常都将取得较高的胜率。事实上,在2019年11月发行的迪贝转债后,截至2020年9月16日,市场中所有新券的上市价格均高于100元的申购价格。



不过,参与转债打新策略的一个矛盾点在于,对于机构投资者,除非拥有转债持仓,并且可参与优先配售,那么其参与有效打新的途径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下途径。但在打新收益机会较大,市场参与度较高的时期,新券设置网下申购途径的比例会出现明显下降。


一般来说,一只转债是否会设置网下申购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销商的意愿。若转债发行过程中未被足额认购、或是认购后未缴款,其剩余的额度都需要由承销商包销,因此当转债申购遇冷时,承销商将面临很大的包销风险。因此,在市场的打新热度不高时,承销商会倾向于同时开启网上和网下申购渠道,以保证尽可能充足的资金参与申购,毕竟通常网下渠道的申购量会远超网上渠道;而当市场的申购热度较高时,若网上申购的金额往往已经足以达到足额申购的要求,承销商便可能选择不再设置处理流程较为繁琐的网下申购渠道,或通过调低网下渠道的允许申购上限等方式间接降低网下申购的参与热度。


举例来看,2019年初,市场在经历了2018年的低迷行情之后,对于转债新券的申购热情尚未完全恢复,此时恰逢权益市场行情回暖,大量2018年积压的转债预案在2019年初集中发行。在这一段时间,由于市场的打新热情尚未全面回暖,绝大多数发行的新券(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品种)都设置了网下申购渠道。而到了2019年末,在转债市场整体的高估值环境下,参与打新的安全垫较高,新券的申购热度也持续高涨,且单账户的平均申购额也接近上限。对于承销商来说,即便是规模较大的新券(如东财转2),包销风险也相对较低,因此从2019年末开始,新发行的转债逐渐取消了网下申购渠道,以至于近期发行的所有公募转债新券均未开启网下渠道。


但这样的网下渠道设置倾向为机构的打新带来了一个矛盾:当新券申购的获益机会较高时,市场打新的热度也会随之提升,使得新券发行时设置网下渠道的意愿下降,机构也便无法通过常规渠道对新券进行申购。



面对这样的情形,若网下申购渠道大面积关闭,通常还有两种侧面参与新券申购的方法:第一,对于看好的新券预案,可提前对正股进行配置(在原股东优先配售股权登记日前),以获得优先配售权,这一策略常被称作“抢权”;第二,可提前与拥有优先配售权的原股东商议大宗交易,不过这一渠道的配置价格往往会高于100元/张的发行价,并且不同个券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参与配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对于部分机构而言,将其作为常规配置手段的难度较大。


最后,如果上述两个渠道也均无法参与,那么对于新券的配置时点可能就需要后移到转债上市以后从二级市场的配置机会。



2


局部策略——值得留意的细节机会

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


除去上述几类可大规模参与的基础策略外,转债市场中也存在一些容量相对较小的局部策略,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博取相应的策略收益。其中,最为常用的局部策略为负溢价套利策略和条款博弈策略。


1. 负溢价套利策略


当转股溢价率为负时,转债的平价将大于绝对价格,此时选择转股将获得比转债的市场价格更高的价值,因此理论上买入转债后立即转股卖出,进行套利。不过在当前国内市场的交易规则下,行使转股权(T日)后,转换而得的股票需要在T+1日才能卖出,
因此这一策略与狭义上的“套利”存在一定区别,仍需要承担正股在T日和T+1日之间的价格波动风险。同时,由于国内公募转债通常需要在发行6个月,即进入转股期后才能随时行使转股权,因此该策略的使用情景分为两种情况:在转股期内的负溢价转股套利,以及进入转股期前的预判性参与机会。


对于已经进入转股期的品种,负溢价通常反映了市场对于正股后续回落的预期,或一些事件性冲击,并且也时常出现于转债即将触发赎回和已经公告赎回后,转股溢价率收敛至0%附近波动的情况(如近期公告赎回后估值迅速收敛的浙商转债)。对于转股期内的转债,负溢价套利通常由如下两种参与思路:


第一,T+1转股套利:


T+1的负溢价套利采用的其实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买入负溢价转债后执行转股权,并在第二个交易日卖出的策略,只要T+1日转债正股不出现超过T日负溢价幅度的回调,那么该策略就能取得正向收益。但相应的,如果转债正股价格在第二个交易日出现幅度较大的调整,那么参与策略可能就将面临收益压缩,甚至是亏损。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T日转债的负溢价程度较深,那么便会驱使投资者大量参与转股套利,并在T+1日对正股带来较大的抛压。此外,假设T+1日转债绝对价格上行幅度超过正股,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机会成本。

第二,T+0转股套利:


对于已经持有正股的投资者而言,还有一个安全保证更高的负溢价套利途径,可以在负溢价出现时买入转债申请转股,同时卖出所持正股的方式直接进行套利。此外,如果参与者具备融资融券条件,也可以采用融券卖出正股,买入转债转股还券的方式进行套利。相较于T+1转股套利的模式,T+0转股套利的方式成本较为可控,易于锁定收益,也更符合传统意义上“套利”策略的定义,但参与时要求投资者具有特定的条件。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转股期内的转债品种,一旦出现较大幅度的负溢价,上述两种套利行为便会迅速修正负溢价空间。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已经进入转股期的品种,幅度较深的负溢价机会大多出现在关注度较低,估值修复速度相对较慢的品种中。


对于进入转股期前的品种,由于负溢价无法迅速得到修正,因此负溢价更纯粹地反映了转债投资者对正股的悲观预期,或是正股大幅上涨之后,市场对于正股后续空间的担忧。例如英联转债,在尚未未进入转股期时,长期处于深度负溢价。


对于此类转债,常用的策略是在负溢价程度较深时,买入持有,博弈其在进入转股期后负溢价收敛,转债价格回升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已经转股期的品种,这样的策略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第一,若负溢价程度较深的转债通常距进入转股期仍有一段距离,则意味着策略的持仓时间较长,其间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第二,负溢价毕竟是市场预期的反映,这样的品种正股下行风险也需要注意,参与时点较难抉择。


以上文所述的英联转债为例,在即将进入转股期前,其正股迅速回落,如果此前参与的时点较早,那么很可能将面临亏损。再如已退市的冰轮转债,其2019年4月25日的转股溢价率为-19.40%,达到生命周期最低值,彼时绝对价格为138.28元,此后冰轮转债于2019年7月18日进入转股期,彼时估值为-1.68%,绝对价格为136.61元,也将面临小幅亏损。


综上所述,负溢价套利对于转债投资者难以作为常规策略进行使用,正股波动风险、溢价率波动风险、交易费用和冲击成本均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因素。此外,负溢价套利策略的容量也很有限,一般来说,转股期内负溢价程度往往较浅,一旦出现机会,会被迅速修正;进入转股期前的负溢价程度尽管可能较深,但具有一定风险敞口,需要结合正股资质综合考虑。


2. 不常有的良机:条款博弈


在转债的三大附加条款,下修条款是最主要的博弈方向。对比来看,由于回售条款博弈空间较小、赎回条款出现的条件严苛,因此一般来说转债的条款博弈主要关注发行人是否会启用向下修正转股价的权利。下修博弈的收益来源在于,主动下修执行后,由于转债的转股比例将相应增大,转债平价也会出现瞬间抬升,带动转债价格出现上行。通常来说,行使下修条款时,新的转股价设置原则与发行时转股价的设置原则类似,也是将转股价重新确定在当前的正股市场价格附近。也即是说,行使下修权后,转债的平价将重新回到100元的面值水平附近。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主动下修都会对转股价进行足额调整,即修整到当前的正股市场价格水平,若修正后的转股价高于该水平,那么行使下修后转债的平价仍将低于面值。


参与下修博弈的难点之一,在于当市场对公司的下修形成预期后,下修的影响将提前在转债价格中反映。而当下修条款实际执行时,转债的价格由于已经提前达到了下修执行后的合理价位,因此下修后再参与博弈的收益将相对有限。


不过从近期的案例来看,若在股东大会决议当日参与博弈,仍有希望获得正向收益。2020年以来,共有钧达转债、搜特转债等9只转债提议并成功主动下修。
从转债价格变动的结果来看,在董事会提议下修次日,除辉丰转债外其余8只下修标的开盘均获得正向收益,其中济川转债和钧达转债取得了超7%的瞬间收益。在股东大会决议次日,相应标的也取得一定正向收益。



从近期的统计结果来看,参与下修博弈的一个可行时机是在董事会提议下修当日,则可在次日获得较为稳定的正向收益,但无疑投资者很难“预判”到董事会何时公告,我们能做到的是,尽力识别未来有较大可能行使下修权的标的,提前进行布局。


作为转债发行人的主观选择,下修条款设置的初衷是避免回售条款实际触发。在随后的发展中,加速促成后续转股,以及原股东持有转债等都成为了促成下修的重要因素。而对于银行转债,由于并未设置回售条款,因此下修的动力主要源自于尽快促成转股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从历史经验来看,银行业也是主动下修较多的行业之一。


对于公司的下修意愿,我们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动机进行大致判断:第一、正股价格处在低位,但公司判断股价后续将迎来上行机会,此时公司有可能会选择下修以降低触发强赎转股的难度,确保公司能顺利转股;第二、大股东持有大量转债,在正股价格处在低位时,出于解套目的,大股东提议下修的意愿可能增强。


理论上来说,根据上述指标,对存量债中已触发下修条款的转债进行筛选,然后选择基本面预期改善且弹性稍强的转债进行配置,持有至董事会提议下修乃至股东大会通过下修则可能取得一定超额收益。


但实际上,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下修属于发行人的权利,而非义务,并且会使发行人付出更高稀释率的代价,常有转债长期处于触发下修条款状态却并未选择下修,因此案头研究的实质价值相对有限。同时,触发下修的转债中包含大量市场关注度较低,市场研究覆盖度不足的品种,因此在面临潜在的下修机会时,
建议结合实地调研的交流情况,综合对转债的下修可能性作出判断。


此外,下修失败的风险也需要注意,如蓝思转债和众兴转债等均有下修失败的经历。如果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且持有转债,在股东大会对转债下修提案进行表决时需要回避,那么投票权可能集中在中小股东手中,此时中小股东不排除对提案持反对意见的可能性,而中小股东乃至散户的意向又难以统计,这进一步加大了案头研究的难度。


除下修条款外,回售条款和强赎条款在理论上也存在条款博弈机会,但参与机会和博弈空间相对较小。例如,回售条款的博弈需要寻找可能会触发实际回售,市场价格低于回售价,且出现信用违约可能性较小的转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回售条款的触发条件是转债正股持续下行至转股价的70%以下,并且参与策略的前提是转债价格跌破回售价,这样的情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于发行人的担忧,因此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一定要对发行公司可能的违约风险谨慎考虑。



3


海外套利策略——市场发展中的招式储备

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


依附于更为成熟的市场机制,在海外转债市场中还存在Delta套利、Gamma套利等经典转债投资策略,其中Delta套利策略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前被广泛应用于国外对冲基金之中,本文将主要以Delta套利为例,对海外主流的套利策略思路进行介绍。不过国内由于融资融券等限制,Delta套利策略适用程度较低,相关策略的实际运行可能还需要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可转债价值本质上由债底价值和转股权等对应的期权价值构成,其中债底价值主要受其主体信用评级和同期利率影响,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而期权价值主要受正股价格波动影响,是转债价值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期权价值和正股价格呈现非线性同向变动,这为Delta对冲套利提供了基础条件。


转债Delta套利策略构建的主要方法为持有转债多头,同时根据转债价格变化受正股价格波动的敏感度确定Delta,并在此基础上卖空相应数量的正股,以尽可能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此时,正股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都会为组合带来正向的收益。


策略对市场风险对冲的原理是,当正股价格上升时,组合中的正股空头将面临亏损,但转债多头则会因平价上升而获得正向收益。此时,尽管转债价格上升幅度可能小于正股,但由于在Delta套利的策略组合中,转债仓位往往大于正股,因此策略依然可以实现对市场风险的对冲。反之,当正股价格下降时,正股空头将获得正向收益,转债多头则将出现亏损,二者亦可实现风险对冲。


在这样的风险对冲保障下,Delta套利策略收益的核心其实是做多正股波动率。由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Delta套利组合的价值受波动率和基准利率变化的影响。其中波动率的变化影响力度相对较强,在正股波动率增加时,转股期权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并且波动率上升速度越快,期权价值上涨也会越快。因此Delta套利策略的本质,其实是在对冲正股的市场价格风险后,做多正股的波动率。



对于投资者而言,参与Delta套利的主要关注点是寻找隐含波动率处在低估位置的个券,博取波动率回升带来的收益。并且,波动率回升速度越快,策略的收益也将越明显。


参与Delta套利的另一个重点,是维持合理的调仓频率。理论上,当正股价格上升时,转债Delta值也会随之提升,此时组合中便需要卖空更多的正股,以保持Delta中性头寸。在理想状况下,我们希望策略中的Delta头寸可以实时调整,以保证市场风险的对冲效果。但事实上,频繁调仓会带来大量的交易成本,从而削弱Delta套利组合的盈利。因此,投资者在参与Delta套利时,常会通过控制Gamma(转债Delta变化和正股价格变化的比率)水平的方式,降低调仓的频率。总体来看,除非正股价格一直单向变动,维持合理调仓的动态Delta策略通常会获得比静态Delta策略更好的收益。


最后,在择券时,除考虑选择隐含波动率被低估的转债之外,还需要关注目标个券的信用风险。此外,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也会成为影响策略收益的因素。


风险提示:

国内转债市场的发行和交易规则出现较大调整。


转债入门手册系列:

《初识转债真面目——转债入门手册之一

转债打新全攻略——转债入门手册之二

一只转债“老券”的退出之路——转债入门手册之三

转债定价方法进化史——转债入门手册之四

转债市场参与者行为大盘点——转债入门手册之五

《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转债择券模型——转债入门手册之六



   

已外发报告标题一文看懂转债市场策略:从基础到进阶——转债入门手册之七》

对外发布时间:2020年9月18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田乐蒙,SAC 执证号:S0260520090001,邮箱:tianlemeng@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