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60+,10Y美债1.3%,债市开局遇“外忧”
郁言债市微信小程序
https://www.yuyanzhaishi.com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近期油价上涨,受到三方面因素叠加影响:(1)部分经济体疫情缓和,美国疫苗接种加快,助推经济恢复预期。(2)美国财政刺激方案向前推进。(3)短期异常天气,影响美国原油生产。前两个因素对油价上涨的推升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影响原油需求。第三个因素属于短期因素,其对美国原油生产的影响可能较快退去。
后续原油价格能否持续上涨,不确定性在供给端。根据EIA展望,进入二季度之后,原油供需可能进入相对平衡状态。从原油期货不同时点的合约价格来看,到期时间距离当前较近的3-5月合约价格相对较高,6月到12月的合约价格则较低。后续原油价格走势,需求恢复相对确定,不确定性主要在供给,尤其是OPEC和俄罗斯是否增产。
通胀预期升温,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实际利率下行。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的同时,观察到两点:一是5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快速下行,反映美国长端利率上行主要受通胀预期所驱动。二是2年期美债收益率较为平稳,反映出美债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未出现明显变化,尚未到通胀预期触发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阶段。
国际油价通过国内工业品通胀,从而影响流动性和利率。全球工业品通胀基本同步,假设布伦特油价维持2月16日水平,5月PPI同比可能升至接近5%。如油价继续上涨,5月布伦特油价均值涨至70美元/桶,则5月PPI同比可能升至6.2%左右。如PPI快速上行,可能对流动性产生超预期影响。即流动性继续收敛,短端利率中枢趋于上行。而工业品通胀预期升温,通过推升名义增长和融资需求,也将带动长端利率上行。
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对国内债市的影响,主要是中美利差渠道,需要关注外资流入国内债市的步伐是否放缓,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对国内债市情绪的短期影响。
我们维持在《利率是否“逆风”,通胀预期成为关键》中的判断,如后续通胀预期升温,流动性可能继续收敛,利率将进入“逆风”期。点位方面,2020年11月时长端利率的高点,可作为后续调整的参考点位,10年国债在3.35%附近,10年国开债在3.78%附近。
核心假设风险。PPI测算可能存在偏差,大宗商品供需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春节假期期间,WTI原油期货价一度升破60美元/桶(2月16日),较1月末上涨15%。与之相伴,美债收益率也持续上行,2月17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1.3%,创下2020年2月25日以来最高点;3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2.08%。原油价格上涨,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对国内债市有何影响?
1
油价上涨受三方面因素支撑,中期不确定性在供给
近期油价上涨,受到三方面因素叠加影响:(1)部分经济体疫情缓和,美国疫苗接种加快,助推经济恢复预期。美国、德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疫情缓和,新增病例减少。而且美国疫苗接种速度加快,2月12日至14日当日接种疫苗数均超过160万剂。这使得海外市场预期后续美国经济从疫情中恢复。(2)美国财政刺激方案向前推进,通胀预期升温。2月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预算法案,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获得通过的概率明显上升,这推升了市场的通胀预期。(3)短期异常天气,影响美国原油生产。美国重要产油区德克萨斯州受极地寒流影响,部分炼油厂关闭,原油生产出现暂时性下降。根据EIA数据,2020年11月,德克萨斯州原油产量占美国原油产量的41.8%。
从三个因素来看,前两个因素对油价上涨的推升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影响原油需求。而第三个因素属于短期因素,其对美国原油生产的影响可能较快退去。
后续原油价格能否持续上涨,不确定性主要在供给端。根据EIA 2021年2月9日发布的展望,2020年三季度到2021年一季度,全球原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对应库存下降、价格上涨;进入2021年二季度之后,原油生产与消费均上行,供需可能进入相对平衡状态。从原油期货不同时点的合约价格来看,到期时间距离当前较近的3-5月合约价格相对较高,6月到12月的合约价格则较低。后续原油价格走势,不确定性主要在于供给端,尤其是OPEC和俄罗斯是否增产。而此前全球原油市场的重要增量供给来源,美国页岩油,可能受到拜登政府削减对传统能源政策支持的影响,油价上涨带来的页岩油供给增加不及往年。
此外,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油价,还有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对应工业品通胀预期升温。除了原油价格上涨之外,工业金属期货价格也有所上涨,铜价创逾8年新高,锡、铝等价格不断上行。油价和工业金属涨价,推动全球工业品通胀预期升温。而与工业品价格上涨相伴随的,往往是全球制造业和贸易高增长。
2
通胀预期升温,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实际利率下行
在油价上涨的同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快速上行。2月17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1.3%,创下2020年2月25日以来最高点。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的同时,我们观察到两点:一是5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通胀指数国债TIPS收益率)快速下行,反映美国长端利率上行主要受通胀预期所驱动,而非实际利率上行所驱动。从历史数据来看,WTI现货价与TIPS所反映的通胀预期呈正相关,因而油价上涨和美债收益率上行,都是通胀预期的反映。二是2年期美债收益率较为平稳,并未跟随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反映出美债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未出现明显变化,尚未到通胀预期触发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阶段。
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的同时,美股整体也处于震荡上行过程,也反映出当前美国疫情缓和、财政刺激推进,使得通胀预期升温,但尚未到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收紧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胀预期使得美债实际利率下行,资金从美债市场流出,转而流入抗通胀类资产,出现股涨债跌的现象。往后看,需要关注美国财政刺激落地之后,通胀预期何时演化为美国消费端持续的通胀压力,从而触发美联储收紧预期。进入该阶段后,美债可能表现为长端、短端利率同时上行,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风险资产定价产生负面影响。
3
油价、美债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渠道
国际油价通过国内工业品通胀,影响流动性和利率。全球工业品通胀基本同步,因而国际油价、工业金属价格上涨,也将直接影响国内工业品通胀。假设布伦特油价维持2月16日水平,进行估算,5月国内PPI同比可能升至接近5%(5月是PPI同比翘尾因素高点)。如油价继续上涨,5月布伦特油价均值涨至70美元/桶,则5月PPI同比可能升至6.2%左右。如PPI快速上行,可能对流动性产生超预期影响,央行可能维持紧平衡。即流动性继续收敛,短端利率中枢趋于上行。而工业品通胀预期升温,通过推升名义增长和融资需求,也将带动长端利率上行。
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利差渠道。美债长端利率上行,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内利率:一是如美债收益率上行幅度大于中债,中美利差相对缩小,不利于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债市,而且也会给国内债市直接带来负面情绪;二是美债收益率也会反映美国货币政策预期,如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也对国内债市产生间接负面影响。
考虑到当前美债主要是由通胀预期驱动的长端利率上行,反映市场对美国经济恢复、财政政策刺激的预期,尚未引发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因而美债长端利率上行,对国内债市的影响,主要是中美利差渠道,需要关注外资流入国内债市的步伐是否放缓,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对国内债市情绪的短期影响。
我们维持在《利率是否“逆风”,通胀预期成为关键》中的判断,如后续通胀预期升温,流动性可能继续收敛,利率将进入“逆风”期。点位方面,2020年11月时长端利率的高点,可作为后续调整的参考点位,10年国债在3.35%附近,10年国开债在3.78%附近。
在后续的全球复苏过程中,有两点值得关注,可能对国内债市产生影响。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涨风险。部分大宗商品主要产地位于新兴经济体,而消费则主要位于发达经济体。受全球疫苗分配不平衡影响,发达经济体疫苗接种快于新兴经济体,对应大宗商品的需求反弹可能早于供给反弹,从而造成部分大宗品价格出现超预期上涨。春节期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以视为这种风险的一个预演。
二是国内内需型工业原料和进口工业原料价格是否出现分化。受油价和工业金属价格上涨影响,国内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同时国内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比增速视角),可能不及去年,对应内需型工业原料价格涨幅可能不及去年。这与2017年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同步上涨存在差别。如果内需型工业品价格和进口型工业品价格出现分化,国内货币政策的收紧程度可能不及2017年,对应长端利率上行空间也小于2017年的上行幅度。
风险提示:
PPI测算可能存在偏差,大宗商品供需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利率策略月报:
流动性系列:
已外发报告标题:《油价$60+,10Y美债1.3%,债市开局遇“外忧”》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