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如何更好的理解《心经》中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学习“止观”与“非空非有”的智慧助你通关高阶佛法!

梅翠雨 五色原林 2021-01-16

灵性成长 · 全息生活

带着觉察活在当下

活出自己内在的力量

白之禅语 | 红之生活 | 绿之自然 | 蓝之宇宙 | 金之奇幻



《空性能量》


前言

宇宙中万事万物因能量而存在,因空性而万有,空中生有,有存于空,空有不异。明白了空性能量的人类将无惧生死,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任何空间领域中;明白了爱的大道,活在永恒的快乐中,这是空性能量的真理。


本书将如实陈述空性能量的起源、历程,如甘露般洒向每一位三次元人类的心灵。愿三、四、五次元的人类都能够活在对宇宙空性能量的探索中,永无止境地游走于空性中。






05



第五章:止观


止观双运。止,心如止水;观,明明在观。

 

止观是一种修行技巧,能够帮助行者在禅修中更好的懂得空性能量。当我们被纷繁的事物所讨扰,困扰于人世间的种种——生活、学习、交往、工作事业……即使下班,又忙于家务中的种种繁琐,我们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在被外境所转,缠绕于外境的纷杂中。大脑思维无一刻停歇,不断的思考下一步,永远都没有停留在当下。不在思维过去,就在恐慌未来,一刻不停。



如何从纷扰的事物现象,回归到能量的空性本质呢?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运用止观双运的方法,让大脑的思维逐渐滑落,就如尘埃纷纷落地。不能如一头疯牛一直在跑动中,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刻。只有让思维逐渐止息,渐渐入静,才会尘埃落定,明觉显现。

 

修行人要学会运用“止观”的方法进入空性。在空性中伺察,哪里有一个我存在呢?所谓的我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都是缘起性空。在纷纷的念头中,观察念头的起落,看着念头怎样生起,如何编绎故事,最后又如何消失,念头接着念头,继续生起、演绎、消失。思维就是如此,跟着念头的连接,跑得永无停息。如果一直追随念头的起伏,人生也就被念头带着,昏昏然奔跑一世。

 


大海的浪花,层层波浪翻卷、起落,永无停息。人们的念头也是如此,掀起层层波浪,泛起道道涟漪。若紧盯浪花的起伏,则会忘失连接波浪的本体。浪花的支撑,浪花的来源,即是大海的本体。止观的过程,可以帮助看到念头的来处和落处,并切入其中,才能契入空性能量。当涟漪渐渐平复,恢复本体的平静,如无风之水面,湖光秋月,水翠璃。这时,澄然的自心,才会明明显露。

 

退去的浪花,如同剥离了大脑思维。灵魂意识如湖面明明朗朗,空性能量如湖水本体。灵魂的意识诞生于空性能量,最接近于空性能量。只有波浪的涟漪退去以后,才能明明映照出灵魂意识的本来面貌。修行人需要运用止观的方法,达到灵魂意识的觉醒,达到灵魂意识的显现。当稳定的灵魂意识显现时,哪怕外界再起风浪,修行人都能够清楚地明辨哪些是浪花,哪些是本体;能够明确的区分脑意识和灵魂意识的界限。在今后的道路上,无论外境再起狂风大浪,都不会影响到灵魂本体。

 


如闪电划过夜空,我们不会再去追逐闪电的转瞬即逝,而是注视那长久静谧的夜空底色。又如空谷鸟鸣,我们不再去追寻鸟鸣的踪迹,而致心于欣赏山谷的葱郁和空旷。我们不再困扰于人间事物的烦扰多变,而是把心安住于当下的平和宁静。浪花不离大海而奔腾跳跃,就如个体思维不离空性的支撑。思维的跳跃如同波浪的起伏,始终离不开本体的支持。何为本体呢?空性能量即是。

 

前述的各章叙述了空性能量的起源、显现和有无。止观,就是帮助人类用具体的行动,去体会和感受空性能量的存在,帮助打开灵魂意识。

 

只有用实际行动去禅修,体验空性能量,才能真正吃透空性能量的本意。如果只是听说苹果很甜,却永远不去吃一口,那究竟甜是什么味道呢?只有自己去品尝并细细咀嚼,才能真正感受到苹果的滋味。吃这个行为即是运用止观,感受来自于灵魂意识,能吃、去吃、吃到、尝到、知道,都是空性能量的用,用亦不离空性能量本体。

 

心如止水,明明在观。如六根抓取六尘,亦是空性能量的用法和显现。需要明白,不要执取于六根抓取所产生的六识上,而要从抓取中脱离出来,回归于空性能量的本身,如海浪回归于大海一样。当明白了这个道理,即可以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空,不住有,任运为之。这时候,你才是心的主人,不再为大脑意识所控,不再如提线木偶般被外界、被社会所主导,过着无知无觉麻木的生活。只有运用止观,真正体会到空性能量,尝到了空性能量的滋味,才会成为生活的主人。灵魂才会逐渐苏醒,才能够自如的把握生命河流的方向。

 

止,关闭大脑意识;观,使灵魂意识启用。当灵魂意识逐渐苏醒,才真正理解生命中何为真谛,不会再被业风所吹垮;才能掌握改写命运的方法。具足勇气,遵循因果法则,去谱写新的生命篇章,承担起应有的职责,激流勇进,毫不退缩。

 

止观,如同手握文殊菩萨的宝剑,拨开头脑和业力形成的重重迷雾,见到空性能量的真相,活在宇宙的平等和互爱中。请善用止观的方法,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止观的方法亦需要上师的指导,只有具德上师,才能明辨禅修中业风的幻象,帮助行者最终找到真知,明了真谛。





06



第六章:非空非有


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非空,意为不住空。非有,意为不住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执着于空与有的显现。生命能量是来自于空,所见之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空。

 


眼睛所见,耳朵所听,鼻子所闻,舌头所尝,身体所触,甚至是所思所想,都是空中之花。如看一场绘画动图,一笔一画勾勒花的形状,从花蕊画到花瓣基部,再到外层花瓣,逐渐形成一朵完美的空中之花。手再一挥就消失于空中。那这朵花是有呢,还是没有呢?说它有,它有何实质?说它无,但又明明好像看见了。

 

又如品尝味道,尝到甜味,这个甜味是有呢,还是无呢?若有,它是恒常的吗?这甜味会一直驻留在你的味蕾吗?为什么甜味又渐渐的消失了?若无,那刚才又明明感受到了甜味的呀。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现象就是如此,非空非有。所以,既不住空,亦不住有。如果住于有上,如同甜味一直在舌尖萦绕不去;若一直驻留在甜味的感官中,没有任何变化,那其它的酸苦辣咸滋味,又如何能够品尝到呢?正因为万物的有,都是在起落中,我们才会有更丰富的品尝,更丰富的人生不是吗?正因为有万事万物的组合,才品味到多彩的人生。因为有起有落,包括眼前的人事物,包括熟悉的朋友在眼前出现,若他一直停留在跟前的话,是不是很无趣,对吧?


 

正因为有变化,才有了多样性,生命才有了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活力。如同万花筒,转动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到又组合成新的面貌出现。正因为它是组合的,不会停留,即便想住有,也是住不住的,也是无法驻留的,这是有的本质。

 

有有无尽,亦无停息。如空中之花,看到盛放,又即消失。因为消失,才有这个可能性,再次看到花的起落。如同看一场表演,如果表演一直都没有结束的时间,没有变化的过程,那如何能够欣赏到表演的开幕,中途的精彩,节目的高潮以及落下的帷幕呢?如果有,有所住,我们将无缘去欣赏到流逝中的精彩和变化,也就不能再创造出生命的多样和兴衰。

 

在有中,人们对于衰落总是哀叹,那是因为人们并没有看到生命的真相。落下,代表着会再一次的生起。如波浪的曲线,弧形向下滑动到达底点,就会有再次上扬的趋势,振动波是永无止境的延续。又如点起一把火,可见的是,在柴将要烧尽的时候,接上另外一段柴,就能把火接续,传递在新柴上继续燃烧。不可见的是,即便火在这段柴上渐渐消失,但火的属性在空性能量中存在,只要有因缘汇合,火又将会在另一物质上出现并燃烧。

 


有这个层面,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修行人称之为无常。而无常之中,却有恒常。恒常是指空性能量。用恒河来做个比喻。曾有古人感叹人类生命的流逝,如恒河的水浪,一波一波,一去不复返。但智者回答说:你的见性,以及恒河本性却是永恒的存在。若住有,住在事物的现象上就会忘记,有的背后是空,有无相应,空有相续。有在空的基础上无常的变化,有是无常,空是恒常。

 

若住空,即违背空性能量的本体灵动。一旦住,如把流动的水冻为冰块,冰块中将无任何生命形式存在。常年冻住的冰块,古人称之为顽空。落入顽空,将不再会有万有的产生。这与事实是相违背的,这不是真理。

 

可往往有人固执己见,落入顽空。以目前大多数世人思想来举例说明:认定人的生命就只有一生一世,死后归于空无,灰飞烟灭。这就是人类的思想遁入顽空的一个示例。他并没有看到,有是空性能量的呈现,空性能量的实质是空中生万有。有些人类以这种空灭的思想作为主导,属于断见,偏狭的意识。如井底之蛙只见到井中物件,被厚厚的井壁隔断,只见到井口碗大的天空,不知井外那广阔的虚空之界。有断见的人类就是如此,思想落入顽空,执于我这个虚幻的肉身,没有理解到缘起性空的真正含义。缘起,意为肉身物质为因缘和合而起;性空,意为组合体内乃有空性能量作为支撑,有灵魂意识为空性能量之用。

 


非空非有,即为既不住空,亦不住有。明白生命如恒河本体,生命片段由时间汇集成生命长河。在物质现象的背后,有空性能量的支撑。不只把眼界放于物质形成的结构上,而要将意识扩展到物质背后广大的空性能量世界。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空有之相,契入空有实质。空有乃为一体,有于空中显现,抓不住,摸不着。明白生命实质,既不用住空,也不用住有,自在流淌。如欢乐的浪花,随着生命之河,一路高歌咏唱。又如浪花拍打海岸,如孩童般欢声笑语,喜笑颜开。当浪花退去,归于平静,亦可如海底蛟龙,遨游于大海深处。

 

非空非有。不住空,不住有,随缘示现,随所应化。三次元地球,分分秒秒生命,如空中之花,转瞬即逝。但如若契入空性能量,懂得非空非有的空性奥妙,便不会再驻足长叹生命的短暂。我们应把眼界放于空性能量的本质流淌,为下一世即将显现的物质结构,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乃是非空非有的基础常识。


当我们眼界扩大如此时,将不再悲叹个体生命的显现长短,而将注意力放在空性能量的恒常上。我们亦不再关心个人的成败得失,而将重心放于集体意识的向上推动中。这才是非空非有空性能量的核心意义所在之处。



- 未完待续 -


* 下载管道:至喜瑜伽三阶学员 生生* 下载时间:2020年10月26日、10月27日下载于净土藏书阁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五色原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进入梅老师共修学习群扫码识别左方二维码



分享是福报

转发是功德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梅翠雨的千聊直播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