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道德经眇解 | 高维人类对《道德经》的解读(一)

梅翠雨 五色原林 2021-02-02
灵性成长 · 全息生活
带着觉察活在当下
活出自己内在的力量
白之禅语 | 红之生活 | 绿之自然 | 蓝之宇宙 | 金之奇幻


道德经眇解

序 言


《道德经眇解》一书记录了无数《道德经》注解版本经修正之后所留存的精华。《道德经》一书来源于道的世界中,由两位分别称为“道”与“德”的神君所写。两位神君分别创作了《道德经》的道篇与德篇,分为上下两册,合为一书。后由春秋时期的老子作为管道,于禅定中接下此书。
 
《道德经》原文共八十一篇。每篇文字皆精炼、巧妙,反复斟酌与推敲成文。《道德经》于春秋乱世时期传于世间。上天将出世与入世之法,通过此书,广为流传。后世子孙有幸读到此书,或许能够产生灵魂的共鸣。
 
本书记录了《道德经》自道的世界成书以来,所经历过的不同次元、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解读智慧。千人千面。道是立体的,《道德经》所阐述的真理实相亦是立体的。因此,当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视角去解读《道德经》时,这一部经典才算是呈现出了它的真实面貌。
 
此书汇编了不同来源的《道德经》解读。有来自高次元的神仙,有来自精怪世界的动物,有来自三次元地球历史朝代中的名人,也有来自普通的修行者。万物皆平等,人人都可拥有通达的大智慧。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部经典,这部经典才被读活了,才被真正运用在了宇宙和生活中,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方为经典。


道篇详解


第一章 观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第一章  观眇


云雾笼罩,仙气袅。一位鹤发童颜的白胡子老人,记录下对此章的理解,他正是八次元世界的太上老君

夫观天下,何谓之道?道可谓“也,亦可不谓也。只是被局限的思维所创造出来的表达方式。的称谓不是恒久的,它可以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改变。
 
道,包容万象。道,从无至有,产生次元、空间、物质。一切万有源于空无,源于爱的意识的表达。
 
“无”是一切万有空间形成的缘起,“有”是万有空间形成之初的初元状态。世界混沌,蒙昧初开,从一个奇点同时产生了物质、能量、意识。当这个意识能量体渴望创造、表达更多的爱,新的空间与物质便产生了,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新的空间与物质、意识与能量是融为一体的。
 
有了空间,爱的意识本能的在空间中去创造、去表达。爱的意识是宽广的、敞开的、流动的、欢喜的,爱的集体意识在空间中创造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故说“无”为万物之始,“有”为万物之母。
 
有无相生,互为一体。“有”即物质,“无”即意识与能量,三者本为一体。从意识和能量的角度去看待宇宙运行的法则:意识引导能量,能量跟随意识,意识与能量相互拉动、升华形成物质实体。
 
从无意识引导的角度去观察宇宙运行的奥妙,它是散乱的、无序的状态,如一滴墨滴入水中,缓缓向四周晕染开来产生变化。从有意识引导的角度去观察宇宙运行的奥秘,它会呈现规律的轨迹。如同将这滴墨经过笔的划动出现规定的轨迹和方向。
 
有意识和无意识,都同时存在于宇宙中。因为有了“有”的存在,才有了“无”的存在,它们同时存在于宇宙空间中。“有”的意识引导能量,“无”的意识跟随“有”的意识。从“无”意识参与的状态去看待宇宙的发展与运行的规律,从“有”意识的角度再去看待宇宙运转与变化的方向。
 
“有”意识与“无”意识同时出现并存在于宇宙中,只是取名不同而已。有无相生,高下相随。“有”意识的能量拉动了“无”意识的能量,“无”意识的能量跟随“有”意识的能量。整个宇宙就是在能量与意识的来回拉动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此为宇宙形成的缘起。也是宇宙形成的法则,也是进入真理,了解事物本质的玄妙之门。


第二章 观徼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意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也;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二章  观异同


天下人都知道美与丑的分别,就区分出了美丑;天下人都知道善与恶的分别,就划分出了善恶。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圣人与小人,皆是因为有所分别而产生出对立的关系。没有分别,亦没有对立。没有对立,只有融合。有与无相融相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互为增益补充下,彼此充盈完善小人与圣人,和而趋同,先后相随,殊途同归。这是宇宙发展恒常的道理。

 

所以圣人常以无为之心做事,以不言之声教育。因为他们懂得行为和语言背后,无为与无言大爱的能量。比起刻意的去为,有目的的去为,以及刻意的表达,希望他人改变的去表达,他们更加遵从宇宙大爱与自然运行的法则。

 

天地万物,运转不息,没有停止,没有开始。宇宙的运转本就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天地一切的造化都不是始于刻意的造作,不是来源于一个既定的目标。当天地大美恒久存在,它也并不因此骄傲,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正因为不将功劳归于自身,不向外界索取,所以这份功劳以及大爱始终存于天地之间,恒久不去。


第三章 安民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

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则无不治矣。 



第三章  使民心安的方法


不树立贤人为榜样,不将贤人放在高高的位置上受人敬仰,就可使得人民不互相攀比,不互相争斗。不推崇、不标高稀有物品的价值,就使得民众不做偷盗的行为。当眼睛与心灵都看不见欲望,就可使得民心不乱。

 

所以,一个圣人如何管理自己,以及影响他人呢?无限弱化心中的分别欲念,拓宽内心承载爱的容量,不去太在意结果与目标,不去树立一定要完成的志向。而是在前行的路中,在当下锻造自己的灵魂,使得灵魂更加敞开、更加坚毅、更加光亮。

 

使民众不要太过好用知识武装头脑,使民众恒久的保持无欲无求的心境,会发现用头脑获取的知识远远不及从心灵深处所流淌出的智慧。用或者不用,智慧都储藏于灵魂之中,只在时机与因缘具足时使用心灵的智慧。心灵的智慧不用则已,用则没有化解不了的困难。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一颗安定的心中运化、呈现。当拨开变化的迷雾,守住心,使它安定,外境的一切变化皆在与心灵的互动中相融相生,相互影响。此为境中观心,以心转境。



- 未完待续 -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 下载管道:至喜瑜伽三阶学员 小慧* 下载时间:2021年1月7日、1月9日,下载于净土藏书阁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五色原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进入梅老师共修学习群扫码识别左方二维码



分享是福报

转发是功德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梅翠雨的千聊直播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