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一个履约期,随着未来碳市场的不断完善,碳约束将逐步收紧,碳配额也将以有偿供给为主,企业碳成本将不断攀升,企业实现绿色能源供给更加迫切。核心观点如下:1.我国碳排放态势客观要求碳市场建设加快。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总碳排放大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且碳排放仍处于增长阶段。“十四五”期间虽然实现了总体节能和降碳目标,但能源总量、碳排放总量仍较快增长,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降低速度趋缓。2021年,随着疫情后经济快速恢复,排放总量预计增长明显,给“双碳”目标实现带来很大的压力,亟需构建完善的碳市场。2.全国碳交易市场一方面是控排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碳成本负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原理在于构建“碳资产”来衡量碳排放权的稀缺性,以“总量-交易”的原则通过确定社会排放总量,允许自由交易来实现碳资产定价,从而将二氧化碳排放这一能源领域重要的外部性实现内部化,引导社会生产活动向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扩围和新产品的丰富,碳市场价格及交易量仍值得期待。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对碳成本承受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是构建全国碳排放市场要统筹考虑的问题。随着未来碳配额获取逐步转向有偿,且碳成本有望增至200元/吨,控排企业承受的压力显著增加(含碳成本占比分析)。非控排企业由于国际碳关税、应对能源双控要求以及绿色产业链建设要求,也有较强的能源绿色发展需要。3.企业实现能源绿色发展有多条路径。节约的能源是最好的能源,企业应该首先立足于内部挖潜,包括开展节能、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等;但企业挖潜空间毕竟有限,应该充分利用交易的方式获取绿电,绿电市场中,绿证代表的环境价值与电量价值并轨及统一出售,实现了交易中的溢价(附加电价),也实现了绿电与绿证的“电证合一”,以此提升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的意愿。推进绿电减碳效果在全国碳市场及国际上得到认可,能降低控排企业在碳市场的履约成本,化解出口企业被征收“碳关税”的风险,同时可再生能源超额消纳量在能源“双控”中不被考核,此三点是绿电市场产生较高溢价的主要原因。理论上,电碳两个市场充分联动下,绿电溢价应与对应的碳配额价格挂钩。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新能源越来越依靠绿电市场兑现绿色价值,绿电交易也成为企业实现能源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
柔性直流成破解新能源送出问题的利器,一文揭秘柔直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
北京绿色交易所面向全球,国际新能源投资和甲烷减排市场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剑指省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一文解读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
市场化时代加速来临,新能源业主如何化解经营风险?
保供与绿色发展并重,漫谈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协同机制
迷惘和破局:储能政策回顾与产业发展逻辑
电碳市场环境下新能源及储能的发展新机遇及潜力预测
绿电交易来了!新能源绿色附加收益将凸显|两部委批准绿电交易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