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地理索引之6:安徽蒙城

本文系本公众号据资料整理,谨供订阅本公众号的朋友参考。欢迎投稿或补充修订。欢迎新朋友点击 ↑ 京都闻道阁 免费订阅。 

蒙城,古称山桑、漆园、涡阳、淝水,是安徽省亳州市下辖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东部,东邻蚌埠市怀远县,西靠利辛县、涡阳县,南接淮南市凤台县,北接淮北市濉溪县。

【道统场所】

[庄子祠]县城东关,始建于宋元丰元年,苏轼应邀为之撰写了《庄子祠堂记》。苏轼云:“庄子,蒙人也。”

[城隍庙]城内文庙东侧。

[刘海庙]又名刘仙祠,海蟾祠。顺治《蒙城县志》记载:“海蟾祠旧址在城西北隅,祠倾已久,今有刘海井存焉。”今之刘海庙为原祠旧址上重建。据传刘海云游时到过蒙城,在蒙城城内西北隅修练,乃有此庙,庙东墙外有刘海井。现庙殿东间的神台上还立一座萧何神像。

[文庙]又名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

[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像近万尊而得名,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我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

[九鼎灵山寺]位于县城西北16公里狼山山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昭明寺”。

[清凉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在县庄周万湖村小牛庄南170米处,又称之为“十三里庙”。民以蝗虫作祟,在西廊房内塑蚂蚱神,左右也有站神。寺毁于倭寇,今仅存遗址。

【血统氏族】

[嵇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夏王少康封其子季杼于会稽,此后有稽氏。汉朝初年,会稽氏族人迁到豫州南部谯郡嵇山(今安徽亳州蒙城一带),遂指地改为嵇氏。

[高氏]久居蒙城,兴起于宋,名列“亳州历史上的五大家族”。

[过氏]蒙城过氏字辈:“景孟俊之家传祖德振兴中华志宏道远繁荣昌大”。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据考证涡河(涡水),涡字濄。

[双姓]《元和姓纂》云:颛项之后,封于蒙城,(当从通志氏族略作双蒙城。)因以命氏,有天水望。

【人物踪迹】

[漆园旧址]又称漆园故城。在安徽蒙城县涡河北1.5公里。商称北冡,周曰漆园。明《嘉靖寿州志》载:“庄周为漆园吏,即此。”

[嵇康亭]在县城东北隅嵇山上。嵇康,愤世嫉俗,仰慕庄子,曾隐居于此。清乾隆三十一年于山上建亭,名嵇康亭。

[陈抟店与陈仙桥]位于城南25公里。《蒙城县志》载:“陈抟店在蒙城南50里,有陈抟卧石及骡蹄石”。

[高琼、刘金定合葬墓]位于双锁山西南麓。高琼,字宝臣。北宋大将。

[陈胜]陈胜兵败,退到今安徽蒙城西北一带时,被跟随自己数月的车夫庄贾杀害。

[曹操演武台]在县东半里许,俗呼为曹操冢。

[范蠡冢]在县西北六十里,蠡灭吴,泛舟五湖,卒葬于此。

【历史遗迹】

[尉迟寺遗址]人称“尉迟寺孤堆”,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庙已无存,考古发掘下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大约距今4600--4800年左右,出土了“鸟形神器”、“七足镂空器”等罕见的国宝。在一排4间一组的建筑前面,有一处人工铺垫的大型广场,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表面光滑、平整、坚硬,广场中央有一处直径为4米的火烧堆痕迹。

[千年古镇小涧镇]位于蒙城西北部,形似粮袋,顺涡、淝二水流向。文明源头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目前,全镇有县级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区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名胜古迹40多处,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史记•陈涉世家》、《水经注•涡水》、《后汉书•郡国志》所载的下城父、垂惠聚两座古城均在其境内。下城父古城址已成为平地,垂惠古城址至今仍清晰可见。垂惠聚又名礼城,今名红城,两次建为王都。刘秀派马武、王霸两次战于垂惠城。

[檀公城旧址]位于蒙城县城北20公里坛城镇,商称北蒙,汉名山桑,南北朝以后称檀公城 ,今演化为坛城。该城址为战国以前的城址,商城的可能性最大。

[新四军板桥集战斗之地] 板桥集位于蒙城县东北15公里处。

【考古疑云】

[斟寻]本作斟鄩。夏代都邑。太康、羿、桀曾先后居于此邑。有三说,一说是河南偃师,二说是山东青州北海县,三说是安徽的蒙城。太康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畋于洛表。羿入居斟寻。

[尉迟寺遗址陶器符号]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山东泰安宁阳大汶口遗址、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诸城前寨大汶口文化遗址、安徽蒙城县尉迟寺大汶口文化遗址里,发现了多个陶器符号。学者们将其考释为“炅”“炅山”“斤”“戊”“凡”“封”“皇”等字。唐兰先生指出:“这种文字在大汶口文化区域里已广泛使用。由此可将我国的文明时期上推至少吴、太昊时代。”

[鸟形神器]新石器时代文物。通高59.5厘米,中部直径22厘米,底径14厘米。2003年春季蒙城县尉迟寺遗址出土,器物表面呈红褐色,伴有灰褐色斑块。整体器形像瓶,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一像鸟形体,颈与头的连接处有一周凹槽,头部后端有一小孔,并与前端口部相通。这是一种鸟图腾崇拜的标志物、权力的象征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原始社会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最为完整的图腾。

[四五万年前淮河象]2010年09月,蒙城县立仓镇赤塘村发现了距离现在四五万年的淮河象象牙化石。

【民间传闻】

[大乘寺遗址]据传为清代所建,寺院成因,一说当年有人看到土堆不断长大,风水大师说是火龙造山,建佛寺镇压。一说是当年刘金定的马在这里打了一个滚,抖落灰土成了孤堆,缰绳拉出的印迹就是拉马沟。

[蒙城落下一条龙]有网民“航标”发文称:我爷爷1919年生人,生活在安徽淮北濉溪县南坪镇,在他十来岁的时候一个夏天在蒙城北落下一条龙。有龙的传言传到我们那里是两天后了(南坪镇距离蒙城40多公里),我爷爷跟着大人带着干粮步行去看龙。我爷爷看到龙的体貌特征大概是这样的:马状的头,头上有角;蛇的身子,上面有鳞片;鱼形的尾巴,尾巴上有大拇指粗的蚂蝗。因为夏天炎热,龙身上招来许多苍蝇蚊子,热心的百姓就打来水泼在龙的身上。龙在地面呆了有10天左右,后来刮大风下大雨,龙先是抬着头,尾巴和身体后半部都擦着地面,拖有两三里路,龙才完全飞起来。(文来源于2018-06-22中国灵异网)有网友大黑个子跟帖云:“我是那附近的,二十年前我听我爷爷说过这事,半信半疑,今天算是又听了一遍,我爷爷去世二十多了。”

【典籍志异】

民国《蒙城县志》

隆庆三年十二月初七日,彗星陨蒋疃集西北,光芒有声,入地深尺余,农人掘之得一石,大如杵,其色碧,上有金星。

崇祯十年二月,赤风自西北来,火气逼人;十七年二月十九日,日套九环。

顺治七年冬十月初一日,日食尽晦见星。

光绪七年正月,城北仁智村,牛产一麟,二日而死;十二年,民间盛言,地生毛;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向夕有火,自东北流向西南,轰然有声,遂有白烟一道,屈曲如虬龙,久而后灭,是岁少蝇多鼠;二十五年九月初四夜,天鼓鸣。

民国三年七月,有飞鸟如云蔽空而过,乡人枪击其一,状类袅雁,径长尺余,去其毛,肉具五色,人不敢食,亦无识其名者。

探索地理索引已刊内容

1:河南登封

2:河南林县(林州)

3:河南淇县

4:河北肥乡

5:江苏泰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