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唐:生活没那么复杂,“不要脸”就对了

松奈子 读者人物 2020-09-03


从青春到中年,冯唐的内心依然有着狂野和光泽的情愫,也有对脆薄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淡然出世。他经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表达这些理解。“我经历、我理解、我表达,我一直是按这个思路去做的。”

文 | 松奈子

编辑 | Anita


当代作家里,冯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看他笔下的青春,你似乎能听到血液在体内窜流的声音,你能感受到一种独属于冯唐的文字特质,散发着一股生命力,如十里春风般,向你扑面而来。 


冯唐可以理直气壮又洒脱地描绘情爱,也可以在喧哗奢靡的社会里,穿着“医生”、“商人”、“作家”的外套活得悠然自在。


有人说他是个身份复杂的人,但他自己却从不觉得需要从这么多身份中获取平衡,“生活没那么复杂,有些事,你直接做,就好了。”


冯唐身上有很多标签,最为人所知的是“作家、诗人。”


但有意思的是,他的前半生,大部分的光阴都是在和“医生、商人”的身份打交道,“进最好的医学院”和“进最好的公司”一度是他清晰而明确的方向,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却写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冯唐小时候和很多孩子一样,父母的话,就是唯一的方向。


妈妈和他说,你只需要做到“第一、唯一、最”就好了,给我进最好的学校,进最好的公司,挣很多钱给我买个房子就行。


“她每回只要求一个,就是拿第一。”


冯唐那时也是个乖孩子,没想太多别的,做最好那就做最好吧,总不会是坏事。高三时,本来可以保送北京医科大学,却因为“要进最好的”观念,继续啃书,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当时家人都觉得,协和是中国最好的医学院)


毕业后又成为美国艾默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麦肯锡前合伙人,回顾这半生,冯唐在采访中说,都是“一路被逼的。”



从小就喜欢写点东西,小时候他还在日记本里写:“我有没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呢”。


“写作能给我带来莫名其妙的快感,又能探索无尽的光明和黑暗,相当于重新活了一遍。”


冯唐的文字,张狂、随性、洒脱,有贲张的情欲,也有温沉的浪漫。


他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杀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


写作就像吃饭一样变成日常,写一本之后还想再写一本,而且书也卖得越来越好,猛地看看周围,发现自己终于是一个作家了,“文字,打败了时间。



《环球人物》杂志评价他:“冯唐真正厉害的是,他既能做个霸气侧漏的商人,也能做个文艺洒脱的作家。”


采访冯唐时,当问到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感,他说:

“首先你要做自己喜欢干的事,第二你要把目标定得高一点,也许不能做到古往今来最好,但你要往那个方向去发展。第三,如果你真修炼到古往今来你最棒,那所谓的名利就一定会往这个地方去涌。


其实你不需要方向感,只需要确认自己最喜欢什么,只需要设立最高的目标,之后往后走就是了。”


点击观看读者人物X冯唐专访

(没有流量?可以先看文字稿哦)


人到中年,冯唐越发觉得“青春”二字,太珍贵了。


出了16本书以后,第17本书,冯唐决定做一个对前30年写作的回顾,无论是遗憾的、稚嫩的、激情的还是张狂的,30年的光阴都汇集进了一本书里。


他给它起名叫《春风十里不如你》。


写作时如抽丝剥茧,回忆却快如刀锋,这,便是时间的残忍。



对于青春,冯唐在采访中提到了“荒芜”和“遗憾”这样的字眼。


“青春期特别遗憾的是,有好多想勾搭的姑娘都没去勾搭,我完全是一个很被动的人,没学会怎么主动。”


冯唐比很多人都要懂得时间有多短,生命有多么无常,做妇科医生的那些年里,他深刻体会到,即使做了很大的努力,很多生命也还是消逝了,他写下一份份死亡证明,渐渐懂得生命是如此的脆薄。


他在《春风十里不如你》里说,“生命中充满无常,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失去的,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人的一生很短,“无常”使所有漫长的时间都可能变得骤然短暂。


冯唐说,死亡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你不仅要准备,还要时刻准备着。由此,“你要分辨清楚,哪些东西对你来说更有意义,更值得花时间。”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有很多人说这个社会速度太快了,手机、电脑、无数的信息和人群在周围乱糟糟地炸开,越来越不知道应该先做哪些事情。看一部电影,可能错过了一次聚会;参加一次聚会,可能又错过了一场好讲座。


大胆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就变得极其重要。


当问到应该小心翼翼还是大胆试错时,已人到中年的冯唐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大胆。


“我觉得应该大胆一点,自由一点。


他在书里说,“我们都是尘埃,过去的那点成就其实都谈不上不朽。中年不意味着生命终结,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回忆从前。”


越是宝贵,越是短暂,越要大胆,将心思花在那些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不浪费时间在无聊的人和事上,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


很多人觉得冯唐是一个很“顺”的人,成绩好,学校好,商业也风生水起,何来的“苦”?


用冯唐自己的话来答,是这样的:“好多人一直认为我没吃过苦,我经常笑笑就说,其实我吃的苦这些人有可能吃一个礼拜、吃一个月都受不了,甚至可能吃几天都受不了。”


冯唐坐在桌边示意自己早已变形弯曲的手指,因为执笔太多,食指长了茧子,感染过病毒,还在复发,大拇指上也是满满的茧。但写完一个长篇所带来的快感,让再多的痛楚都变得不值一提。



小时候家里穷,冯唐就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把床当书桌,那时候没有空调,电扇都没有,写作时一直流汗,后背全湿透了。


人家说他何必这么辛苦,他笑笑说,不觉得苦,看书写作,快乐极了。


“大家受的苦不一样。不是说受哪些苦,不受哪些苦,而是说你能承受哪些,不能承受哪些。”


人活世上,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快乐和痛苦。当全职妈妈的,觉得没有稳定的事业和操劳的家务是苦,忙里忙外的,又觉得不能回家团圆是苦;运动员苦磨着身体,写作者消耗着脑细胞和心性。


你不能说谁就一定比谁更苦。而苦中作乐却是所有人都可以持有的态度。


电影《阿甘正传》里,天生弱智的阿甘,在母亲和自身的鼓励下,成为了橄榄球巨星、战地英雄、亿万富豪。无论世人怎么看他,无论生活有多苦,他总相信希望。



在公交站旁,他说了那句最著名的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你把生活想得苦涩,它就苦涩,你若把它想得甜蜜,再难嚼,它都是甜的。


凡事,自己觉得愉悦,就够了。


在进麦肯锡两三年之后,冯唐给自己定了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些年,他一直奉行着这九个字,他常常和自己的同事说,“这个原则很好用。”


  • 不着急,是对于时间,要有耐心,要给自己一些时间。


每个人的人生节奏是不同的。有的人18岁就成名,有的人50岁才开始学一门手艺,时间对每个人来说一定是公平的,只不过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不同,道路自然不尽相同。


但时间绝不会辜负脚踏实地在播种的人,有的人也许春天播种,夏天即收获,有的人却要等到第二年,但这并没有什么所谓,认真对待生活的人,生活也一定会准备好惊喜回馈于你。



  • 不害怕,是对于所谓的结果,因为你害怕也没用,害怕往往容易让结果变得更糟,而不是变得更好。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只管努力,不问结果,也是佛家一直秉持的观念,你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不必为了得到什么样的果,而去刻意做作一番。


“要用一种不害怕的态度面对所有的事情,尽人力、知天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 不要脸,就是不要管别人说你什么,毁誉由人,对于别人的意见,有自己的判断。当你做一件所谓大一点的事情,当你的受众多一点的时候,必然会有负面声音。


每个人都希望被更多人认可,但越多人认可你也意味着越多人不认可你,如果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势必会忘了自己因什么而出发。


我们去做出成就,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谁的一句评价,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越“不要脸”的人,其实越“清醒”,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只管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从青春到中年,冯唐的内心依然有着狂野和光泽的情愫,也有对脆薄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淡然出世。


他经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表达这些理解。“我经历、我理解、我表达,我一直是按这个思路去做的。”


或许人世的意义就在于此,你知道很多事不可为,却又勇敢地经历和体会,去争取、去唱和。


秋日渐浓,古色古香的书房里,冯唐朗读着那句“生活没那么复杂,种豆子和相思或许都得瓜,你敢试,世界就敢答。”


内心多了很多淡定和从容。


他说有时候种瓜得瓜,有时候种豆得豆,有时候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不一定得豆,“如果你还有未尽之事,记得问问自己,一,你是不是准备好了?二,你愿意做就去做吧。


每一个努力在生活中发光发热的人,在生活的眼里,皆是“春风十里不如你”。


策划:读者人物采访、撰文:松奈子摄像:王伟峥摄影:王伟峥、松奈子剪辑:安崖编辑:Anita监制:桂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彩 蛋 时 刻 /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 往 期 推 荐 / 


 / 长 期 征 稿 /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