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 | 能源基金会支持开展系列研究项目,推动北京生态环境建设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能源基金会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为支持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由能源基金会(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伙伴成员)支持的多个研究项目,于2019年8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相继开题。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陈添局长、环境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能源基金会邹骥总裁出席了《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研究》项目开题会。该项目将研究国外指标机制,为北京市生态文明的考核指标体系和体制建设提出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实施意义重大:对我国实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使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并建议重点关注环境和经济的关系、碳和常规污染物的关系、生态和环境的关系;在指标体系设计方面,考虑建设的动态过程和文明的社会因素;在体制研究方面,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分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国际处明登历处长、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李翔处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CCAPP指导委员会主席)等领导及专家,分别出席了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协同管理相关项目的开题会,项目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环(上海)咨询有限公司、CCAPP伙伴成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分别设立的《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法规与实施:美国和加州经验》《北京消费品VOC排放控制战略规划》《北京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设立抓住了关键问题、合理必要,并提出如下展望和建议:

        一是具备国际视野,以协同管理为终极目标。在规划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理的基础上,设计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管理路径,以实现“双达”(空气质量达标和温室气体达峰)。就北京而言,着重对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行长期性的调整部署,同时考虑区域联动性造成的影响,努力突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

        二是加强协同减排政策、管理、技术创新。近期规划重在加强,中期规划重在拓展,长期规划重在创新,所以应深入细化“十四五”规划,为中长期减排计划打好基础。政策制定实施应避免强硬手段,考虑采取政策引导、市场机制配合的方式,探索减排新机遇(如碳市场)。以保护民众健康为目标,学习国际先进评估机制,分阶段建立单站点空气质量评估系统。

        三是以“拿进来、输出去”为目标,理性学习,树立标杆。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客观地学习国外减排政策和法律法规,从其制定、实施、监管等方面吸取经验教训。根据北京实际情况,建议适合其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管理路径,以树立标杆、示范引领为目标,为全国提供改善空气质量、实现低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下一步,各项目单位将逐步推进项目进度,结合领域及各方需求,按计划落实项目目标任务,协助CCAPP伙伴成员能源基金会落实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合作约定,持续地保卫首都的蓝天白云,更好地服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及温室气体减排工作。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供稿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 | 基于经济承受能力的散煤治理途径和措施研究(王建兵)

热点研究 | 煤炭消费在统计数据中的漏报:基于调查的中国农村民用固体燃料消费和排放清单

热点研究 |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评估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对空气质量趋势的影响

让我们共同创造

   世界级洁净空气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