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 | 重磅齐聚,推动清洁空气的“两个协同”——“PM2.5和O3协同治理”及“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CCAPP秘书处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为推动“两个协同”治理,即PM2.5和O3污染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在2020年6月7日召开的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hina Clean Air Policy Partnership, 以下简称CCAPP)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各方专家围绕我国实现“两个协同”的机遇挑战、技术路线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PM2.5和O3污染的协同治理是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实现PM2.5全面达标,控制O3污染,需科学精准施策,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结构性优化转型。

二、大气污染防治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推动力,协同应对气候变化需强化生态环境部的统筹及监管职能,联合能源局和发改委等部门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从源头减排。

三、应以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反推“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和部门减排目标,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完善可增强监测力度,实现行业深度减排。

四、O3污染治理难点之一是对前体物VOCs进行排放控制。应加大科学支撑力度、深化重点领域减排、完善政策管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尤其针对炼油石化、溶剂使用和移动源三个重点涉VOCs排放领域。

五、实现“两个协同”需要科学研究及政策支持,也需向不同受众(政策制定者、基层工作人员和公众)有针对性地科普和推广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治理经验;同时加强多领域、多学科、多行业交流合作也将助力完善和推进政策制定。


邹骥

能源基金会 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为实现PM2.5和O3污染的协同治理及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需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优化,从源头削减各类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的统筹作用及监管能力,指导相关的政府部门在能源、产业、交通和土地利用方面实现结构调整和深度减排。

此外,应研究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利用经济手段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自主减排的积极性,通过推进脱硫电价等政策的落实,有效促进污染物减排。



郝吉明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尽管我国的PM2.5污染治理已取得了显著进展,2019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已接近达标,但很多地区仍未实现达标,为保证环境公平性,让公众均呼吸到洁净空气,需要实现PM2.5浓度全面达标。

近年来,我国近地面O3浓度持续上升,O3污染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各地应根据O3污染生成机理,制定因地制宜的前体物(VOCs和NOx)协同减排目标和措施,关注重点地区的重点行业,从典型企业入手推进减排工作。



刘文清

中国工程院 院士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研究员


为推进PM2.5和O3污染协同治理,应加强科学研究、发展创新技术,对臭氧在垂直方向的浓度分布等问题进行解答。此外,应建立环境治理的费用效益分析体系,平衡大气污染防治和社会经济发展,将协同效益最大化,助力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金南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院长


PM2.5和O3污染协同治理是“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方向,相关目标及指标的制定应确保可以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等中长期目标。

另外,针对未来我国臭氧污染治理工作,需进一步研究以下五个方面:我国臭氧污染的机理、臭氧对健康的影响、臭氧浓度标准、发达国家臭氧污染治理经验及教训、臭氧治理的成本效益。



贺 泓

中国工程院 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我国的PM2.5污染得到显著改善,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仍有较大差距。实现PM2.5和O3协同治理,现阶段仍需持续推进NOx减排。此外,O3污染治理的关键在于协同削减VOCs和NOx排放,但人为源和天然源VOCs减排仍存在众多难点,如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大量使用等。



张大伟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 副司长


实现“十四五”时期PM2.5和O3污染的协同治理,需以结构调整优化为主,落实PM2.5治理秋冬季攻坚,包括“加强新能源替代”,“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落实交通部门公转铁规划”。针对臭氧污染防治,需推动VOCs排放管控力度,应采取“加大科学支撑力度”、“深化重点领域减排”、“完善政策管理体系”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四大措施,特别应聚焦炼油石化、溶剂使用和移动源三个重点涉VOCs排放的领域。

以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将有助于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两个协同”。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实现PM2.5和O3协同治理以及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需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及生态环境部的统筹力度。结合我国O3污染特点,分析2013年以来我国VOCs排放管控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完善和落实VOCs攻坚行动,实现PM2.5和O3的协同治理。



李新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


钢铁行业正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虽然一部分企业可以实现超低排放标准,但仍面临很多挑战。2020年1至5月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5%,且持续增长,解决该行业污染物排放问题需进一步进行产业及区域性规划。

此外,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占全国总量60%,这给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带来很大挑战,未来需制定企业评估等政策,实现能源以及工艺结构的调整优化。



贾 峰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主任


在科学研究和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协同”需针对不同受众进行宣教工作:

一、向政策决策者汇报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及措施政策实施绩效的研究成果。

二、向公众报道治理成效,普及污染防护知识和推广绿色消费等理念。

三、向地方环保从业人员推广污染物防治经验、解读政策规划,介绍国外臭氧治理进程,使地方政府了解PM2.5和O3协同治理的困难是普遍存在的,但有效执行治理措施可以实现两者协同治理。



丁 焰

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 主任、研究员


实现PM2.5和O3协同治理,可根据“十四五”期间PM2.5和O3管控目标,制定汽油和柴油车协同管控方案。同时,应推进移动源排放控制措施精细化,将VOCs排放标准细化到具体组分和物种,并对O3生成潜势较高物种设定排放限值、制定控制措施。此外,全面实现油品升级也有助于我国实现深度治理。



张世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需加强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讨论和交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重点包括不断制定和完善环境质量指标和目标,以此推进结构性调整,传递重塑社会主体的战略信号。

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体制体系的运行依赖外部机制的推动,未来应将其作为内在约束。因此需重视对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分析,纳入对社会冲突的考虑。



王自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目前,O3污染的来源解析主要依托于数字模式,应加快建立O3来源解析的模拟工具,通过对比不同工具的研究结果完善来源解析工作。此外,应促进专家学者和环保工作者的交流合作,通过了解一线人员的工作难点及经验,更好地完善和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和政策。



姜克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


为实现“两个协同”,从能源角度分析需要考虑以下三点:

一、以实现中长期环境目标来制定短期战略,引导能源投资绿色化。

二、强化生态环境部的统筹及监管职能,联合能源局和发改委等多部门大力推进能源转型等工作。

三、基于对能源需求的预测,需谨慎制定天然气发展规划,采取天然气总量控制和能源替代等措施。



刘保献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主任、教授级高工


监测体系的完善将助力O3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污染物减排指标或浓度改善指标,将形成政策约束力,从而促进监测体系优化升级。因此,可考虑制定VOCs排放指标。此外,O3污染的区域传输性较强,可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加强臭氧污染的区域性管理,如美国1990年建立的臭氧传输委员会(OTC)。



伏晴艳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落实O3污染防治工作,需帮助基层管理者在两个方面进行能力建设,如O3污染防控方向及规划、O3重污染预警及响应。建议组织培训,协助基层管理者进一步了解臭氧污染生成机理及前体物排放治理措施,并选择试点城市编制臭氧重污染应急预警方案。



叶 宏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改善空气质量、协同应对气候变化,需制定基于科学的污染治理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并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及政策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包括二次污染对健康和经济影响等。



雷国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 高级环境保护主任


大湾区可作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试点地区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和先进政策,为其他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加强全国范围的排放研究,分析评估不同区域臭氧前体物排放贡献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性排放管控措施。



【CCAPP秘书处根据会议摘要整理】


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顺利召开,2020年聚焦 “两个协同”

点击以上图片阅读更多信息>>>


往期回顾

热点研究 | 中国大气污染控制进程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

政策列表 | 6月25日更新“四大结构调整”政策合集

浅谈 | 2020年划重点:PM2.5和O3双控双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