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 | 周大地:应建立能源低碳转型基金,鼓励化石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2月10日,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hina Clean Air Policy Partnership, CCAPP)举办2020年度会议——“碳中和背景下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路径”。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会上提出,我国半数以上省市应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碳达峰,因为达峰越晚、峰值越高,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也就越大,同时,部分经济、技术发达及资金实力较强的地区碳达峰更要提前。


“能源供应和消费系统的根本性转型,时间十分紧迫。”周大地表示,很多城市还缺乏对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正确认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碳减排的紧迫性。尤其是到了地方一级,包括决策层在内,形成了争取更大排放空间的惯性思维。“实际上,在碳达峰过程中,谁干得早谁就夺得先机。”

他建议,国家应建立能源低碳转型基金,补贴和鼓励化石能源产业和地区的低碳化转型,以防止出现低碳转型贫困化等社会问题。

全球已进入低碳转型的“竞跑”状态

后疫情时代,全球各国都看到了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多国都已提出要推进绿色复苏,加快低碳转型的进程。据新华社消息,欧盟委员会已明确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政治目标,即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到2050年降为零。《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拜登已经承诺要制定政策在2035年前实现无碳发电,2050年之前达到碳净零排放,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日本、韩国也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

周大地指出,这些都充分表明,全球已经形成一个低碳转型的“竞跑”状态,谁能够在低碳转型上取得先机,谁就能够成为技术与政策的供应者,而不是技术与政策的购买者。

“这种竞跑是人类在环境、生态问题认识上的重大进步,也是经济发展模式与内容重大转变的一个契机,也能促进我国真正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状态良好的状态去真正迈步。”周大地说,依靠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很难完成空气质量彻底改善的任务,必须在排放源头上解决排放问题,通过清洁行动,促进能源的低碳化,通过能源低碳化达到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这已慢慢成为共识。

碳达峰越早越好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周大地指出,这其中的“前”字意味着越早越好。“虽然中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仍要为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做必要的准备,中国的能源领域要争取‘十四五’做到能源碳达峰,争取2050年就要实现碳中和。”

而有人提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能源消耗和长时间的化石能源增长似乎是发展的必然,所以碳达峰的时间能否再晚一点给自己多留一点发展空间?

周大地回应称:“碳达峰的时间越晚,意味着空气质量提高的时间就会拖延,另外,在全球的低碳转型赛跑中,拖延达峰时间意味着放弃了技术转型的绝好机会,得到的并不是所谓的发展空间而是放慢了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使技术进步让位于传统技术的延续。”

家应建立能源低碳转型基金补贴和鼓励化石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虽然中国的行动目标已经明确,但后疫情时代,很多地方仍然依靠能源的传统产能的扩张,作为拉动经济的动力。

周大地为此建议,低碳转型要成为中国能源领域“十四五”规划中非常重要核心的内容,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化发展理念;要认真把节能减排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绝对不能把地方提出来“戴着帽子”的能源需求加总,规划制定的方法要进行调整;同时,在发展能源满足供应方面,要为非化石能源加速发展创造充分条件。

另外,周大地还指出,过去几十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传统能源的消耗系统,从矿业到制造业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另外像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等传统能源富集型省份都面临着转型的痛苦,国家也应该设立巨大的财政和基金性支持,来鼓励更多的传统产业参与和加快转型。

“我们现在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传统的阻力变成新的动力,这个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周大地说。

【CCAPP秘书处转载自澎湃新闻,作者: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刁凡超】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照片及网络】



专家简介

周大地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hina Clean Air Policy Partnership, CCAPP)2020年度会议

“碳中和背景下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路径


欢迎加入

为方便交流与讨论,

我们建立了微信交流平台: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交流

感兴趣的伙伴们,请添加小助手微信(ccapp19)

备注“姓名+单位”申请入群

期待大家的加入!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 | 郝吉明:中国防治空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行动







专家观点 | 吴险峰:“十四五”期间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与气候变化应对至关重要







报告发布 | 《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路径(2020):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协同治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