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新闻 | “陆地碳汇与碳中和协同减排路径”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CCAPP秘书处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3月12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与2021年CCAPP年度报告“大气成分源汇及减排路径”工作组联合举办的“陆地碳汇与碳中和协同减排路径”学术沙龙于线上顺利召开。本次沙龙为CCAPP2021年第2期学术沙龙,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系主任张强教授、关大博特聘教授共同主持活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袁文平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助理教授王旭辉研究员、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同丹博士五位专家受邀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李怒云执行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夏建阳教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京代表处张小全首席科学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王克副教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刘竹副教授、李伟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少辉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康佳宁博士九位专家作精彩点评。



姜克隽研究员以“实现多重目标的能源和经济转型”为题,基于我国能源、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趋势,介绍了实现碳中和愿景的路径和技术需求,并指出实现碳中和已不仅是温室气体减排事务,更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再布局。各部门应重点加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电气化进程,助力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等多重目标。


柴麒敏副研究员分享了2020年《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到碳中和的新增长故事》报告主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由能源基金会牵头,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参与。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他从理论层面介绍了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分享了对煤炭消费达峰和减量化、新能源技术创新、建筑节能减排、低碳交通发展等重要实施路径的设想。


袁文平教授以“面向碳中和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评估”为题,介绍了中国陆地碳汇近期估算结果及不确定性,概述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碳汇的影响,并提出需关注甲烷、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以助力实现“气候中和”。袁教授还指出需不断完善定量评估研究,提高模型评估准确性。


王旭辉研究员介绍了“碳源汇评估不确定性探究”的结果,指出区域碳汇不确定性是目前碳汇研究重点,需进一步了解全球碳收支情况和区域碳汇分布,在区分海洋与陆地碳汇的同时,完善区域碳收支定量分析,以更有效地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助力实现碳中和愿景。


同丹博士分享了“未来气候与环境协同减排路径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对中国未来排放动态预测模型以及气候环境政策未来协同减排情景的介绍,展示了在不同未来情景下,我国2010年至2050年能源消费与发电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各部门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



随后,针对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及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要实现碳中和愿景,需加速推进能源、产业、交通等部门绿色转型,尤其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并加快零碳及其配套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评估工作,并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因此,需尽快填补区域碳汇数据的缺失,研究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固碳潜力的影响,并明确生态碳汇对实现碳中和愿景的作用。最后,张强教授指出,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加强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推进碳减排工作,助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现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赢。

【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加入

为方便交流与讨论,

我们建立了微信交流平台: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交流

感兴趣的伙伴们,请添加小助手微信(ccapp19)

备注“姓名+单位”申请入群

期待大家的加入!


往期回顾




活动新闻 | CCAPP2021年度报告第一次全体作者会顺利召开







活动新闻 | “散煤治理策略和路径”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专家观点 | 邹骥:碳中和愿景——从生态文明高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更丰富的定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