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预告 | 视觉艺术与文化系列讲座

中央美术学院

人文大讲堂 总第134-137期

视觉艺术与文化系列讲座



视觉艺术与文化系列讲座


第一讲

现状与原境——大足石门山石窟宋代“三皇洞”的再认识

时间:2022年6月7日 14:00 - 17:00

地点:线上腾讯会议


主讲人:李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讲座摘要:

      这是对一个个案的深度解读。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足石门山,建造于宋代的第10号窟是其主要洞窟之一。清代开始维修并被命名为“三皇洞”,认为三尊主要造像是“三皇”。本文详细考察了石窟的现状,从细节与石刻造像技术入手,结合共存的邻近其它石窟,直追原境,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解读,追究了清代乾隆时期维修时的重新认定背景,重新揭示了石窟的图像与主题,还原了宋代建造的原始状况与建造意图。展示了一个民众以视觉方式平衡不同精神信仰的方案。通过细节分析整体结构——石窟群的结构与文化结构,勾勒了长时段背景下的民众信仰、冲突与对策,并察觉出来自丝路远端的文明元素隐秘驻足在乡间的历程。


第二讲

雷神图像:宗教人类学的分析

时间:2022年6月14日 14:00

地点:线上腾讯会议


主讲人:李远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讲座摘要:

      雷神崇拜是一种全球性的信仰。在至高神观念——上帝产生之前,许多民族甚至把它奉为唯一的天神。本次讲座将在宗教人类学视域下,通过大量远古艺术遗存,探讨本土先民的原始信仰表征和思维模式,并着重介绍人格化雷神的具体表现及相关职能。


第三讲

三界鬼神:道教水陆画的历史与价值

时间:2022年6月21日 14:00

地点:线上腾讯会议


主讲人:李远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讲座摘要: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有没有类似佛教水陆大斋的法会? 有沒有道教的水陆画? 以上问题是当今学界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次讲座将从佛道水陆画的最早发生地四川地区入手,通过大量道教史料和图像,阐明源于魏晋道教的三官考召仪,以及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黄箓斋与唐代水陆大醮、水陆大斋类宗教新科仪的重要关系,并通过大量图像,揭示佛道二教以及其他诸多宗教形式在本土文化中互摄相生的基本面貌。


第四讲

界域重定──明清道经扉画发展的三次转折

时间:2022年6月28日 14:00

地点:线上腾讯会议


主讲人:尹翠琪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


讲座摘要:

      随着一百册《中国道教版画全集》问世,大量道教经首扉画得到集中展示。这些版画与泥金、彩绘制作的道经扉画,共同构成二十世纪以前至为深入民心的道教视觉图像。本讲透过整理近年涌现的道经扉画,尝试兼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明清道经扉画的发展。具体言之,现存附有扉画的明清道经,多半是宋代以来通过扶鸾降笔而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文的正确性、正统性和权威性往往备受质疑。明代至清初道经扉画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期,即明正统(1436-1449)、嘉靖(1522-1566)和清康熙(1662-1722)朝,正是帝皇通过重刻和调整构图高度稳定的道经扉画,借此重新确立道教经典的“正统”,并以皇权定义天界及其与世俗交接的神祇的面貌。本讲以《玉皇经》为中心,辅以明清多种道经的扉画,借细致的图像分析阐述明清道经扉画的转折与兴亡。



主持人:赵伟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社科部


【本系列讲座将同时在B站:央美人文学院 直播

系列推送的讲题、形式与时间等或略有调整,具体请以每讲的单独推送为准】



相关推荐

李军|正面像的新美学:达·芬奇绘画作品《救世主》再研究

讲座综述 | 作为思想运动的近现代语文变革

讲座综述 | 革命、传统与守真——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化嬗变的三种路径


欢迎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