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童上太多补习班猝死 临终前就说了句“我太累了,想睡觉”……
周六半夜两点多,一位重症昏迷的8岁男童被家人送到抢救室。
经医生检查,孩子多脏器衰竭,医生和护士努力抢救孩子,中途孩子清醒过来几分钟,就说了一句话:“我太累了,想睡觉……”。之后陷入昏迷,再没有醒过来。
噩耗传出来,孩子的妈妈伤心的都快要疯了,号啕大哭想不到啊,根本无法接受......医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经没有求生的意志,也就是说孩子活得太累,这种情况就属于劳累过度造成的猝死。没想到猝死竟发生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
后来经了解,要强的妈妈不甘心一辈子过得平淡,就想让孩子弥补自己未完成的心愿,省吃俭用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后补习班。宝妈间流传一句话:“孩子出生后第三天再教育孩子,你就已经落后了两天.....”。
就是这种观念成为悲剧的起源。从幼稚园起,孩子周六日没休息过一天,被妈妈拖着去各种补习班。
每个妈妈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请给孩子喘口气的空间。我们在孩子这个年纪不都还在野外玩泥巴捉蛐蛐吗?
何其悲哉!花儿还未盛开,已遭霜打凋谢。
孩子的妈妈想弥补当年自己上学“不成功”的缺憾,就拼命想在孩子身上“补偿”:生活中处处加大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正常上学的同时又为孩子报了多个补习班… …结果,孩子累很了,不得不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经检查孩子全身多种功能衰竭。
医生说:“孩子得的是少年过劳症”。
孩子弥留之际发出震颤人心的微音:“妈妈,我太累了”,之后再也没有醒来。
莫大的悲剧,花儿早谢,“养花人”痛不欲生,旁观者怜悯同情思绪翻腾。痛定思痛,这是一起典型的急功近利教育造成的人为悲剧。
孩子的死,也可能是身体有其它病,但“太累”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悲剧过后,沉重思考如下:
(1)“起跑线是短命线”。
多年来,一句刺激诱惑家长的教育“名言”,日夜在累着压着家长和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各位,啥是“起跑线”?“起”后朝哪跑?
在家长和一些利益熏心的“教育者”眼里:“比别人强”就是“起跑线”,“分数”是“终点”,跑程就是“补习”和办班。
于是就像河里涨水了泛鱼一样,家长都争先恐后地卷胳膊撸腿往水里扑,也不问身体是否有湿寒或者渔具陈旧破烂。
总之,“有人下水咱就得下,鱼不能都留别人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鱼头有火”,父母们都沾水沾腥了。结果,自然是“逮鱼的逮鱼,摸虾的摸虾,混水的混水”。
这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知己知彼”,盲目蜂拥而上的结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天赋予生命,哪个孩子没有“起跑线”?没有“棱角”和“长处”?哪个孩子都能“跑”,只不过情况个异而已。
家长为什么要盲目攀比不问自己粗长?种地的都知道,“庄稼把”最熟悉自己的地什么时候种什么庄稼最合适。家长如果真爱孩子,务实的选择应遵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格言。
孩子某方面有点爱好就给他(她)报特长班,这是家长“得风扬石滚”的表现,孩子如何不累?自古至今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爱好和长处,只不过大部分“家长”不“宣扬”而已,家长对待孩子“谦虚”点,留点“空白”不更好么?亏不了孩子!
孩子有点“长”就送去“扬”,就怕后来“长”也会变成“短”。再之,都“特长”去了,还有人“普通”吗?
照此分析,社会上五花八门的“班”流行地办也有近二十年了吧,论说“班里出身”的各种“家”该到处可见了!为什么事实上“补”过“强训”过的孩子结果“泯然众人也”的还比比皆是?
家长有“向好”心理正常,但是行为和思想绝对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不然,大人孩子都要受其害。
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类办学机构是不厌其烦地欢迎有一茬茬“望子成龙”的父母出现的。家长这种“盲目向好”的心理,正是“利益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
“利益办学”,捆绑了孩子,窒息了家长,破坏了教育。
(2)教育逐利就害人。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力所能及的和谐发展。如同进自助餐店吃东西一样,爱吃啥吃啥,爱吃多少吃多少,这才是一种文明健康的饮食选择和养生习惯。教育也应如此,不能不顾实际“强摁牛头硬喝水”。
古人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并没说首先跟“利益”密切直接挂钩。而如今教育愈演愈烈的各种形式的“补脑班”.“补技班”.“补课班”盛行,费用动辄成千上万。
这是典型的“逐利教育”。难怪人们感叹:当今教育寒门再难出贵子。寒门因缺钱所以对“补”“培训”等“教育”只能望而生寒;富人却可以由此锦上添花。教育的天平因金钱和利益出现了严重的“贫富斜衡”。
目前,输血式的“教育扶贫”对“寒门学子”就学虽已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帮助,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因“补”的漏洞带来的“流血牺牲”。
八岁孩童的母亲属“挣扎要强”的社会底层母亲,施压于孩子,愿望当然是良好的:她很想给孩子一个前程美好的明天,“龙飞凤舞”的多风光。
然而事实上,这位母亲事与愿违了。但这不是这位母亲的错,她只是制度下悲哀的一员,她只有就范,无力回天。
八岁孩子“过劳死”,虽是个案,但“以点带面”的事实也足以向世人敲响教育应回归“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本源的警钟!
重要提示:原公众号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被封被禁。为防止再次失联,欢迎点此关注新号:1.欢迎回家!吹响集结号!2.每一个关注都是你希望的成长!一份关注就是一份鼓励,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褒奖!